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积极废人”,网络流行词,指那些“爱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典型特征:间断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积极废人”们热衷于给自己立flag,但永远做不到;尽管心态积极向上,行动却宛如废物。他们往往会在间歇性享乐后恐慌,时常为自己的懒惰自责。如此往复,恶性循环。完美主义的我们会为了定制一个完美的计划做足功课,甚至成为某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积极废人的生活中处处都充分体现着“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废柴特性,今朝有酒今朝醉,失败了也顺其自然就好。心理学家Dr. Janet Polivy说的错误愿望综合症(False Hope Syndrome),完美地概括了积极废人的“屡败屡战,永远都在立flag”的心理过程:通过为自己定制新的目标(也就是立flag),使得之前困扰我们的自责、恐慌,仿佛瞬间都得到了救赎和悔过。

也就是说,对于积极废人而言,要想解决实现不了目标的问题,只需要:再立一个flag就好。这也造成着我们,不断立flag,不断失败,不断flag的忙碌生活.....

为什么我们会变成“积极废人”?总的来说,就是能力达不到、实践力差,无法接受自己的差劲,却又急功近利,渴望迅速改变现状。“积极”是外在表演行为,“废”才是一个人的本质。

当我们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正在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坚持,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懒惰和逃避,失落的心态显露无遗。这时候我们会突然产生一些正向的行为,这种行为基本上持续不了太久,俗称“三分钟热度”。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收到來自外部的正向启迪原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东西。比如达到一个目的的进展和过程,我们缺少耐心,太过急躁;比如朝九晚五、节奏重复的生活,我们迫于生活经济的压力和负担,迈出改变那一步的勇气时有时无。

例如:7:00,7:30,8:00,8:30,9:00,每半小时一次闹钟,也没把自己闹醒。

才7点,太早了吧。

才8点,再睡一会儿吧。

已经9点了,我就再睡5分钟。

起来一看,已经10:30,说好早起的,怎么又起得这么晚,心里不禁既后悔又愧疚。

网上总说碎片化阅读会让人越来越蠢,决定培养每日读书的习惯,买了十几本书,晚上早早洗好澡,躺在床上读书。

读着读着,想起白天有个八卦还没关注

上微博搜一搜……

读着读着,发现家里买了这么多书

竟然没有一个书架?

这怎么行,快赶紧拿起手机刷淘宝......

离毕业论文还有两个月期限时,就立志“日行百字”,然而每天依旧睡到日上三竿,无所进展,硬生生拖到最后几天,才在“死线”的催赶和内心焦虑的折磨下,激发出“无限潜力”;大家天天嚷嚷自己太胖,找不到好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做朋友,因此要“每天奔赴健身房,一个月瘦15斤”,最终却总是在迈入健身房的前一分钟被下午茶的魅力勾走,一个月下来别说瘦了,可能还胖了五六斤。那些flag常活在我们的心里和口头上,却始终无法成为现实。

立flag不是不行,但是,一旦立了,就要把它扶稳。Flag立得再多,只有实现得多,才是一个真正积极向上的好青年。我们要让积极的心态得以持续,而不能让一个“积极的人”变成“积极废人”。一字之差,差的只是落实的决心。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积极废人最大的特点是:口头上积极乐观,行动力却永远跟不上;制定过无数美好计划,能坚持下来的却屈指可数。这其实反映的是多数年轻人身上的懒散和惰性。而表面上的行为懒惰,实际上是受到惰性思维的左右。

思维的的惰性,比行为上的懒惰更可怕,因为坏的思维可以毁灭一个人。

《谁动了你的能力》指出:行为的懒惰充其量就是个懒人,思想和思维的懒惰者,却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人、废人。

你所有偷过的懒,享受过的垃圾娱乐,都会在日后成为巨大的壁垒,隔绝你与梦想的距离。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成功的果实不是一夜之间就挂在枝头,它需要的是我们长年累月的积极付出。因此,“积极废人”不如少些急功近利,多些脚踏实地;少些懒散和惰性,多些积极的行动力。好的改变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天下不会掉馅饼,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你想要成功,你就要积极进取,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

光喊口号而不加以行动,沉迷两岸风光走走停停,就会像龟兔赛跑中,骄纵的兔子,输掉人生这盘比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