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前半生

德国作家歌德说: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我的母亲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这样的快乐。


母亲的前半生

01

我的奶奶一辈子生养了十三个孩子,由于贫穷和医疗条件限制,只成活了五个。

父亲是家中老大,他有两个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弟弟和妹妹,由于在父亲之前,奶奶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所以爷爷和奶奶十分疼爱父亲,从小他们就给他定了娃娃亲。

母亲不识字,但心灵手巧,积极乐观,能干活,肯吃苦,不管遇到什么样困难她都能想办法解决。

即使这样,她小时候经常被舅妈欺负,又是打骂,又是不给吃喝,由于父亲当兵几年未归,他和母亲的婚事一拖再拖。

舅妈生怕母亲嫁不出去,早早就把她赶出了家门,她靠给人编草鞋活了下来,二十四岁嫁给父亲,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

02

从一个穷家到另一个穷家,母亲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父亲的弟弟妹妹们年龄还小,她要供他们上学。父亲常年不在家,操持家务的重任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同样的年龄,只因她是嫂子,是儿媳,是妻子,就要比别人承担更多。

母亲二十五岁时生下她与父亲的第一个孩子,可惜是个女儿,一直盼望有个儿孙的爷爷,十分疼爱这个孩子。但同时母亲也受了很多委屈,只因她没能生下儿子,脾气暴躁的爷爷,在母亲面前常常指桑骂槐。

每当父亲发来电报让母亲去部队探亲时,爷爷就会说一些冷嘲热讽的话。

那些年,母亲出趟远门,真是要看好几天的脸色才行,父亲寄来的粮票和钱,从不给母亲花。

一家人的生活离不开母亲,却又生怕她多花一分钱。

03

母亲生我时难产大出血,休克两个多小时,在医生都放弃治疗的情况下,她顽强的活了下来。

认识母亲的人都说她是个奇迹,可我的爷爷并不觉得这是一件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因为母亲生下的又是一个女孩。

我出生的第二年,奶奶生病住院,血癌晚期,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同一年,爷爷中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远在县城上班,叔叔和姑姑们眼瞅着母亲,她是他们的主心骨。

母亲一边照顾爷爷,一边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为老人缝制寿衣。

半年后爷爷去世。

母亲常说,爷爷靠一根要饭棍拾掇了一家子人(爷爷是上门女婿),不容易。她对叔叔和姑姑,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好。

爷爷奶奶去世后,母亲为二叔和三叔张罗着娶了媳妇,把大姑和小姑风风光光地嫁了出去。

她既是媒婆又是家长,她说自己不能让没娘的孩子受一点委屈。

04

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好难。

为了父亲的家,母亲既当婆婆又当妈妈,几乎耗尽了她全部的心血。她亲手送走了公婆,却没能在自己的父母离开人世时见上他们最后一面。

这成了母亲心中永远的痛。

三十八岁那年,母亲又一次不顾生命危险生下弟弟,那两年她心情特别好,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了。

她像一个男人一样拖土坯,拉砖木,砌墙上泥,硬是给自己收拾了一座新院子,她以为自己要苦尽甘来了,以为一家人可以快乐和睦的生活在一个院子里。

可她美好的心愿在一次又一次的家庭矛盾中变成了泡影。自从住进新房,二叔和二婶就没完没了的吵架,二婶动不动撇下孩子离家出走。

她仗着娘家人撑腰,对二叔十分刻薄,母亲被逼无奈,带着我们搬出了新院子。

母亲说,他们是我看着长大的,都让给他们吧。

原以为搬回原来的旧房子就平安无事了,反正有手有脚,不会饿死人。

05

母亲搬出来不久,在外打工的三叔,带着一身的怨气,让母亲也给他分个家出来。可那个时候,母亲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可以分给他了,她自己也有三个孩子要养活。

依然记得当年,三叔当着村支书的面,咄咄逼人的样子,他说就算家里的一根针都要分得清清楚楚。

母亲告诉三叔,这些年他一直都在外面,家里的每一颗粮食都是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凭什么还要给他一个院子。

三叔瞪大眼睛,愤怒的他手拿剪刀,颤抖着刺向母亲,那一幕成了我脑海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母亲没有受伤,但一病不起,四十一岁的她带着绝望和遗憾,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村子和她热爱的一切,到很远的地方治病疗伤。

06

有人说:母亲是本翻不尽的书,是座看不尽的远山。

我一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自己尝过了做母亲的痛苦,才知母爱的坚毅和宽厚。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母亲的前半生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悲凉的,孤独的,她把一切献给了一生渴望和睦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