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坚定地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了,你应该这样做

请坚定地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了,你应该这样做

网上有一个热议话题:“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你会教孩子怎么办?”

辩论有很多,但印象最深的是这4个观点:

及时告诉老师或长辈,让大人帮忙处理;

避免正面冲突,赶紧逃离对方;

如果受伤不严重,要学会忍让,吃亏是福;

一定要打回去。

先来讲一个真实案例:

有一次带女儿去游乐场玩,里面大多是3~6的孩子,人挺多的,不过孩子们玩的都很兴奋。

其中,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手里拿了一个玩具,被一个比她大一点的小男孩抢了过去。小女孩伸手打算抢回来,不但被小男孩拒绝了,还被小男孩打了一巴掌。

这一巴掌确实挺狠,因为能听到清脆的声音。小女孩特别委屈,但没有哭,伸出双手直接把小男孩给推到了,并且把玩具抢了回来。这时,小女孩的妈妈赶紧跑了过来,抱了抱自己的女儿,问女儿脸蛋疼不疼。

小男孩估计是被吓到了,哇哇大哭起来。小女孩看到这样的场面,显然内心十分恐惧,一直往妈妈身后躲。

此时,小男孩的妈妈听到哭声,也跑了过来。恶狠狠地问儿子:“是不是有人打你了?”小男孩哭着说:“妹妹抢我玩具,还打我!”于是,小男孩的妈妈要求小女孩道歉,还说小女孩没教养。

小女孩的妈妈并没有发火,而是冷静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

首先,玩具是我女儿先拿在手里的,你儿子来抢我女儿的玩具,并且还打了我女儿一巴掌;

其次,我女儿脸上还有红手印,不信我们可以调监控;

最后,如果你儿子先道歉,我女儿也可以向你儿子道歉。

小男孩的妈妈听到这番话,瞪了小女孩妈妈一眼,然后嘴里不知道嘟囔了一句什么话,领着儿子走开了。

看到小男孩走了,小女孩脸上露出了笑容,抱着妈妈亲了一下。显然,小女孩的内心有了充足的安全感,她感受到了自己背后的力量。

每当看到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评论里的网友就会义愤填膺,有一种怒不可遏的气势。因为遭受过校园欺凌的孩子,甚至一生都活在阴影当中。

不伤害别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什么是爱憎分明,对于爱自己的人,要充满感恩;对于伤害自己的人,要勇敢回击,这是孩子在童年时期,最珍贵的“棱角”

父母从小就要维护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敢于拒绝,教会孩子说这几句话:

“我不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我没有欺负你,你也不可以欺负我,否则我会狠狠的还击!”

“这个东西是我的,你必须还给我!”

无论是自己的身体、意愿,还是物品,孩子都应有权利坚决捍卫,要让对方知道,你并不是一个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因为很多孩子在欺负别人的时候,都带着试探性,如果你不敢反抗,他们就会越来越过分。

“捍卫自己的权益”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因为这是自己的一个底线,要将别人对你的欺负,在试探中扼杀掉。

另外,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做客《开讲啦》节目中曾说过:一定要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的体能,只有身体强壮了,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

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只有坏孩子才会打人……”因为孩子会理解错,孩子会认为,自己如果打人了,那就是犯错了,妈妈会不喜欢自己。

因为一个内心充满爱、充满正能量的孩子,根本不会主动伸手去打人。

父母需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气场,我虽然不爱动手,但不代表我会任由你们欺负,就算你比我强, 我也不会怕你。因为这份坚定的信念非常重要,这种气场如果散发出来,会震慑到别人。

最后说一句话:不进一寸,但也不失一毫,这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