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2019年,全球經濟充斥著各種不確定因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但經過各方努力,我國經濟增長依然保持在了6.0%-6.5%的增長區間,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這一年,投資理財圈裡發生的那些事兒,也同樣值得稱道與回味。

A股:震盪上行,制度建設穩步健全

2019年,A股市場整體處於震盪上行通道,截至12月31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累計漲幅分別為22.30%和44.08%。剔除2019年上市的次新股,A股有75.46%的股票全年漲幅為正,漲跌幅中位數是15.47%。也就是說,超過七成的股票在2019年賺錢了,有一半的股票漲幅超過了15%。

從各板塊來看,金融板塊分化加大,非銀金融相對有一定的超額收益,而銀行則明顯跑輸滬深300指數。消費板塊中,以食品飲料和家電為代表的核心資產持續上漲,在2019年漲幅前三的行業中,食品飲料和家電分列第二和第三位。週期板塊漲幅普遍低於滬深300指數。TMT板塊同樣分化明顯。電子和計算機漲幅靠前,主要受蘋果產業鏈、華為產業鏈的帶動,而通信和傳媒行業漲幅較低。

個股方面(剔除2019年上市的次新股),受業績大幅增長和市場風險偏好的驅動,萬集科技、誠邁科技、中潛股份等個股漲幅居前,且均超過400%,分別為486.36%、477.75%和400.44%。而2019年6月上市的次新股卓勝微則在半年時間內實現了超過10倍的漲幅。

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得顯著進展,A股國際化進程步伐加快。全年MSCI三次擴容(5月、8月、11月逐步提高A股納入比例)。6月,A股正式納入富時羅素全球指數並於9月提高納入權重。6月,滬倫通正式開通,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進程提速。

隨著外資持續加大對A股的配置,A股生態正逐步發生變化,外資話語權不斷上升。2019年以來,外資作為A股中重要的增量資金,對穩定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全年北上資金淨流入規模達3517.43億元。外資流入有助於引領A股樹立價值投資理念。

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開板並試點註冊制以來,各項業務規則逐步健全,上市公司數量穩步提升。全年共有70家公司掛牌上市,上市企業“硬科技”屬性明顯。另有26家公司因終止審核、撤回註冊申請文件、不予註冊等原因,而未能順利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註冊制的成功試點為A股全面實現註冊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與此同時,2019年年底《證券法》修訂草案四審獲人大常委會通過,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正逐步完善。新《證券法》明確提出要全面實施註冊制、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完善代表人訴訟制度等。長期來看,以上舉措必將改善我國資本市場生態,規範上市公司運行管理,對我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具有重要作用。

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債券:信用債好於利率債,信用風險延續高發趨勢

2019年,利率債市場一波三折。截至12月31日,十年期國債利率與年初值3.17%相比幾近走平。覆盤來看,債市走勢並未脫離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分析範式,前三季度的走勢反映的是經濟增長預期的變化,第四季度開始,通脹預期成為收益率上行的重要推手。

信用債表現遠好於利率債,且下沉評級的回報率高於拉長久期。具體來看,2019年信用利差走勢整體可分為三個階段:1-5月,受到寬信用政策極力對沖信用風險的影響,企業融資較前期改善,投資者普遍選擇了下沉評級策略,信用債走出了優於利率債的牛市,信用利差整體收窄;5月底,包商銀行被接管事件引發了投資者對結構化發行的擔憂,低評級信用債風險有所暴露,信用利差回調,而中高等級信用債受到的影響則相對有限;8月份,受到隱性債務置換的影響,城投平臺短期債務壓力緩解,投資情緒高漲帶動城投信用利差大幅下行。

信用違約方面,2019年全年共有201只信用債發生違約,涉及債券本金金額1747.98億元,其中有39家(除集合企業債)主體為新增違約主體,整體延續了2018年以來信用風險高發的趨勢(見圖1)。

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新增違約主體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民企仍是違約重災區。2019年新增違約主體中,33家為民營企業,佔比高達84.62%。

二是行業分佈較為分散。首次違約主體覆蓋了15個申萬一級行業,行業屬性更偏向於現金流偏緊行業及綜合類行業,相對集中於綜合、化工、機械設備、商業貿易及建築裝飾等行業。其中綜合類企業多為採取多元化戰略的企業,而現金流偏緊行業主要是商業貿易和建築裝飾行業等,與前期相比,行業整體景氣度下滑導致的違約事件並不多見,儘管有些行業的天然現金流偏緊,但更多是與自身因素相關。

三是高等級違約主體增加。北大方正、青海鹽湖、中民投發行時主體評級均為AAA,其中北大方正與中民投在違約1個月前,仍保持AAA的主體評級。

四是回售勸退、場外兌付等情況頻發,凸顯出相關企業資金鍊已趨於緊張。

信託:規模穩步下降,監管力度持續加強

2019年,信託行業正處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和去通道關鍵期,規模繼續保持穩步下降。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信託資產餘額22.0萬億元,環比下降0.54萬億元,下降幅度達2.39%,延續了2018年第一季度以來的下降趨勢。與此同時,新增產品規模也在持續萎縮,新增發行規模同比持續下降。信託規模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交叉嵌套、資金空轉等通道亂象得到整治。

與此同時,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截至2019年11月,1年期非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收益率為7.5%。信託產品收益持續走低反映了當前利率下行背景下的資產荒。

從信託資金投資領域來看,房地產和基礎設施仍然是信託產品的主要投向之一,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兩者合計佔比達30.5%,超過投向工商企業的規模(佔比為29.8%)。具體來說,2019年第三季度基礎設施類信託產品規模佔比15.5%,房地產類信託產品規模佔比15.0%,二者總計佔比30.5%,構成信託產品的重要主體(見圖2)。

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政策方面,2019年監管層對信託行業的監管力度持續加強,主要針對的是違規的通道業務和房地產業務等。2019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對違反房地產行業政策的各種亂象行為的檢查處罰力度,其中對信託領域各種業務違規行為都提出了明確禁止性要求,要求鞏固前期亂象整治成果,防止亂象反彈回潮。

在“去通道、去嵌套、去槓桿”等強監管的背景下,信託業加快轉型,在此過程中,行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

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增速放緩,退出情況改善

2019年,股權投資類基金募集金額繼續回落,管理規模增速放緩。

數據顯示,前11個月我國股權投資市場資本管理總規模達11.07萬億元,但增速由2018年的15.49%下滑至2019年的10.81%。從增量來看,前11個月合計募集1.08萬億元,較2018年下降18.803%。其中人民幣基金9600億元,以美元基金為主的外幣基金,共募集人民幣1200億元。

從數據中不難看出,隨著“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股權投資市場爆雷不斷(如OFO共享單車面臨倒閉等),2019年股權投資基金規模增速正持續放緩。

從投資的行業分佈上看,2019年前11個月,IT、互聯網和生物醫療的活躍度位居前三,投資案例數分別為2404起、1187起、1131起。從前11個月投資金額來看,同樣是IT、互聯網和生物醫療三大行業居前。排名第一的是IT行業,投資金額共1357億元;排名第二的是互聯網行業,投資金額共1055億元;排名第三的是生物醫療行業,投資金額共1032億元。

2019年以來,受二級市場回暖以及科創板開板的影響,PE機構項目退出情況有所改善。2019年前11個月共有2789筆退出案例,同比上升4.1%%,結束了2018年的負增長(見圖3)。IPO退出依舊占主導地位,前11個月共有1422筆項目通過IPO退出,佔總退出數量的51.0%。科創板的正式開板並實施註冊制,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增加了新的退出途徑,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股權投資的積極性。

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公募基金:發行數量創新高,權益類基金收益大漲

2019年公募基金髮行數量創歷史新高,新發行基金中債券基金佔比較高。全年共發行1047只公募基金,較2018年增加218只(2018年為829只);募集規模較2018年有所上升,為1.43萬億元(2018年為0.90萬億元)。新發行的債券型基金數量最多,為500只;其次為混合型基金309只、股票型基金213只。

2019年,公募基金ETF基金和主題基金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已成立90只ETF,比2018年增加52只;目前尚有10只ETF正在募集,2020年1月結束募集。其中規模較大的ETF基金為:博時、嘉實旗下的央創ETF,成立規模分別為167.35億元、132.5億元。廣發央創ETF、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匯添富中證800ETF、平安粵港澳大灣區ETF等4只ETF募集規模均超過了50億元。截至12月31日,權益類ETF總規模為5310.76億元,比2018年增加1800多億元,增幅達到52.88%。主題基金規模增長更為明顯。

從投資收益來看,2019年權益類基金收益大漲。第一季度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高達25.9%,第二季度隨著市場回調基金收益有所回調,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為-1.5%,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隨著市場回暖,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數保持相對穩定,分別為5.9%和6.3%。

2019年10月底,證監會下發《關於做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基金投顧業務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開”的步驟實施,並將根據市場情況和試點效果,審慎穩妥擴大試點範圍,有序推開。基金投顧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公募基金將從產品銷售導向,轉向真正以客戶利益為中心的服務導向:從客戶立場出發,根據客戶的需求制定投資方案,優化投資行為。

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銀行理財:淨值化趨勢凸顯,理財子公司陸續成立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繼續朝淨值化趨勢發展。在資管新規過渡期內,傳統理財產品將逐步被淨值型產品替代,傳統理財產品的規模逐步下降。數據顯示,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過渡期內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逐步上升,截至2019年11月,全年共發行9736只淨值型理財產品,11月份淨值型理財產品發售數量佔全部理財產品的14.11%。。

從2018年12月2日《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發佈起,各大銀行相繼公佈了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根據銀保監會和Wind披露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33家銀行發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計劃,獲批籌建12家,獲准開業6家,其中已成立營業5家。

已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中,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交銀理財均已發售理財產品,主要以“固收+”為主。截至2019年12月30日,根據Wind數據,在已發售的83只理財產品中,其中可直接投資股票的產品有17只,可通過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產品共48只,其中還有7只可投資QDII的理財產品。

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陸續成立、相關產品的陸續發行,行業競爭將逐步加劇。對於中小銀行來說,渠道能力成為理財子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

投資策略方面,淨值化管理要求銀行具備完整的投研體系。當前,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投研體系、投研能力仍有待完善,理財子公司短期內或更多以FOF、MOM、指數產品等形式進行權益投資。除投資固定收益、權益類資產、非標之外,資本市場業務、ABS等均有可能成為理財子公司未來重要的投資方向。

過去銀行理財投資策略以配置資產(持有到期)為主,淨值化轉型後則需要提升組合策略和交易能力。銀行部門在固收類資產投資領域具備一定的優勢,隨著淨值化轉型,除非標資產外,銀行理財將更加專注標準化的固收類資產,並拓寬投資邊界,積極拓展權益市場、另類市場和海外市場等。FOF、MOM或將成為銀行理財拓展投資邊界的重要手段。

高端理財: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增速放緩,資產配置趨分散

根據招商銀行與貝恩公司聯合發佈的《2019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數據,2019年底我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將首次突破200萬億元大關。中國私人財富市場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增速相應放緩。

中國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規模及其持有的可投資資產受實體經濟下行與市場波動影響,增速也較往年有所放緩。2018年,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達到197萬人,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約40萬人,年均複合增長率由2014-2016年的23%降至2016-2018年的12%,其中超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人民幣)規模約17萬人,可投資資產5000萬元以上的人群規模約32萬人。

從資產配置組合上看,高淨值人群對單一資產的依賴度下降。2015年,高淨值人群財富相對集中在股票和公募基金;2017年,財富主要集中在銀行理財產品、信託和股票;2019年,最大單一資產佔比進一步下降,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已依據市場情況和監管影響做出分散和調整。(見圖4)

2019,投資理財那些事兒

黃金: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漲幅創新高

2019年,黃金價格漲幅可觀,最高升至1557美元/盎司,創近六年新高。2019年是自2015年黃金價格見底以來漲幅最好的年份,堪稱“黃金之年”。

2019年,全球經濟下行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與此同時,許多國家央行開始降息,擴大或實施定量寬鬆政策。在此背景下,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疊加全球寬鬆背景下負利率債券規模不斷創新高,對黃金等避險資產有一定的提振作用。此外,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等事件使得市場避險情緒不斷升溫,逐步推升黃金價格。

具體來看,2019年中,受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以及全球各大央行降息的影響,再加上第二季度全球許多國家經濟表現疲軟,黃金價格開始不斷上漲。此後的三個月時間內,黃金現貨價格達到了1577美元/盎司的全年高點。雖然10月之後中美貿易摩擦趨於緩解的消息衝擊金價回落,但12月以來,美國國內經濟數據表現不景氣,加之投資者對未來更長遠貿易局勢的不確定性存疑,黃金再次成為投資者的避險選擇。 ■

(作者:劉之意,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