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灣 “河湟小鎮”拔地而起

大地灣 “河湟小鎮”拔地而起

仔細研讀規劃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今年海東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把打造河湟文化列入了今年的十大工作重點之一。報告指出,傳承弘揚河湟文化,拓展文旅融合發展空間優勢,緊緊抓住河湟文化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側重於河湟文化保護與傳承,突出“母親河、河湟魂”主題,以“大文化、大規劃、大產業”的思維謀劃河湟文化發展,讓河湟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全面展現河湟神韻。

一個有海東情懷的地產人

撤地設市以來,海東的變化是驚人的。透過記憶,平面單一的破舊房屋被層次豐富的建築所取代;夏日傍晚擺滿小攤的小巷街景,被綠化、亮化、整潔化;過去昏暗寂靜的道路,被霓虹燈裝扮得嫵媚動人……海東通過近些年的飛速發展,正在把一個“青藏高原山水田園、生態綠色、宜業宜居、城鄉統籌的現代化新城”的藍圖變為現實。

我們看到,隨著海東新城的開發建設,許多地方已悄然變遷。在樂都區雨潤鎮大地灣,這個昔日的農耕寶地,已經變身為國家級溼地公園建設主陣地,成為海東新城一個耀眼的生態圈。

而有這樣一個人,2016年春天,他將自己的投資目光從省城轉向海東,開始了以地產為軸,文旅融合的新型地產大作。他就是海東市人大代表、青海崑崙聖嶽文化旅遊投資公司董事長蔣惠丞。

在緊鑼密鼓落實土地、項目策劃、規劃研討論證之後,2017年11月,崑崙聖嶽在雨潤鎮大地灣村一帶投資建設的“鳯山新城·河湟小鎮”出現在大眾視野。

2020年春風拂面的時節,記者再次來到樂都新城區湟水岸邊,驚喜地發現,兩年前的小鎮藍圖已經以實景呈現在眼前。

“要做一個有文化情懷的地產人,以豐富的歷史文化為脈,撿拾那些曾經消失的文化記憶,堅持一種地域的文化自信!”這是蔣惠丞最初踏上海東大地時的初心。

大地湾 “河湟小镇”拔地而起

康養小區一角

匠心裡蘊含的人文情懷

樂都,自古是文化高地。

駐足湟水北岸,眺望鳳凰山振翅欲飛的形象,山體上赭紅、月白的沉積層紋路清晰、起伏分明;再俯視身旁湟水流動時顯現出的清淺漣漪,粼粼波紋,似乎在訴說著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河湟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燦爛。

蔣惠丞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他就是沿著湟水溯流而上,告別江南故鄉來到青海的。那時候,湟水的水量似乎比現在要大得多。河流臂彎裡那些綠樹掩映的村落、棋盤一樣整齊分佈的農田、荒山丘陵中蜿蜒而上的山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

經過三十多年的打拼,蔣惠丞堅持誠實守信,精心鑄造的經營理念,在青海地產界把自己創建的紫恆地產做成了青海房企的4A品牌。如今,他信心滿懷地來到河湟谷地最為精華的樂都盆地,註冊成立青海崑崙聖嶽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準備在海東匠心打造一件城市精品。

河湟谷地被譽為“彩陶王國”,樂都柳灣堪稱“彩陶的故鄉”。這裡是黃河流域馬家窯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國發現和發掘的規模最大的原始社會氏族聚落遺址和墓葬群。蔣惠丞不放過任何一次參觀和交流的機會,走訪追尋遠古時代河湟文化的印記,與當地人士一同解讀河湟彩陶這一件件神秘器物身上蘊含的文化密碼。

在一次策劃論證會上,蔣惠丞說:“我們的文化責任是將樂都豐富的文化內涵化為外在的城市建築,實現樂都歷史特色文化與現代城市風貌的有機銜接,避免‘千城一面’,讓‘人文樂都’充滿活力。”

項目所在地的海東新城區分佈在雨潤鎮一帶的湟水兩岸,北邊的鳳凰山清晰可見,而一條跨越湟水的雙塔鋼箱梁斜拉橋海東大道一號橋已經建成通車。主塔採用鳳凰展翅造型,與鳳凰山遙相呼應,寓意鮮明,氣勢如虹。大橋的四周,一個宜居宜養的現代化新城已經拉開了建設框架。

樂都被譽為“河湟地區文化教育大縣”,最好的佐證便是曾經培育出諸多河湟名士的鳯山書院。

蔣惠丞多次拜訪保護河湟文化的傳承人、現任鳯山書院院長的毛文斌先生。多少次他們徜徉於書院舊址的迴廊亭臺之間,暢談河湟文化的久遠燦爛;多少次他們撫碑懷古,掩卷長嘆,追尋那些已經遠逝的輝煌。他們俯身殘存於書院的漢代三老趙掾碑,辨析歲月剝蝕的字跡和殘缺的碑文,感悟碑主人婉拒朝廷高官厚祿,致力於河湟地區文化教育啟蒙和發展的歷史印記。

雖然在2006年8月,鳯山書院重新掛牌成立,已成為保護、傳承、弘揚河湟文化的基地。但毛文斌先生表示,大家都想把書院辦好,多出成果,可人才匱乏、經費短缺等現實讓書院的正常運行面臨困境,有點力不從心。

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熱心人蔣惠丞出現了!他要在這片熱土之上,接過這些文化人士的接力棒繼續前行,實現保護、傳承古老的河湟文化,打造一個全新河湟小鎮的心願,讓這片文化熱土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

大地湾 “河湟小镇”拔地而起

項目建設現場

精心打造河湟小鎮品質

初春的河湟谷地,杏花綻放,楊柳返青;山影幢幢,河水湯湯。復工復產後的鳯山新城·河湟小鎮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伴隨著國家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海東也探討出更加出彩的戰略重點,蔣惠丞敏銳地觸摸到了黃河文化的脈動,對河湟小鎮項目作出了再規劃、再調整。

他的團隊組織一次次的專家論證會,檢討規劃上的欠缺與不足;組織規劃單位多次修改方案,突出海東市提出的“母親河,河湟魂”這一文化發展主題,積極配合當地全力推進和申報國家級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全力打造河湟文化發展高地。

據瞭解,河湟小鎮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3.5平方公里,核心用地面積1平方公里,總建設規模18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6億元。

橫跨湟水兩岸,鳯山新城·河湟小鎮文創中心將與新建成的青海河湟文化博物館、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海東市文體中心等文化教育地標性建築融為一體。這樣的體量,相當於在建設西部地區一個6萬以上人口縣城的規模。

蔣惠丞說,樂都承載並孕育了厚重的河湟文明和蜚聲國內外的彩陶文化。要把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挖掘好、利用好,將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傳承好、弘揚好。重點構築包括文化、教育、康養、體育、旅遊五大產業,著力將其打造成造福一方的幸福產業。

河湟小鎮產業規劃的主要內容有:鳯山書院、康養社區、國際學校、湟水河水上漂流、特色旅遊、特色休閒商業、星級賓館等板塊。該項目分三期建設,可提供約6000多個就業崗位,對當地精準扶貧、鄉村振興、促進海東市城市發展面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當地教育水平,增加當地稅收等,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如今,鳯山新城規劃的河湟彩陶文化展示、體驗區的三層已經成型。空間佈局寬敞明亮,展示區、體驗區、學術講堂正在逐層佈置。

與蔣惠丞的交談中,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社會責任。在他看來,自己作為一個房地產開發商,首要的責任是把產品做好,因為建築是一個城市表現的載體,能體現一個城市的靈魂。蔣惠丞說,河湟小鎮建設將秉承樂都原有的城市文脈和肌理,未來幾年,他和他的團隊定會將建築變成人與自然之間的紐帶和橋樑,用高品質的產品讓人們實現美好的居住夢想,讓整座城市成為劃時代的藝術品。

河湟小鎮,從歷史的塵煙中走來。我們彷彿能夠清晰地看到,在這裡,一個共榮共生的養生健康小區將成為青海生態宜居福地,鳯山書院重拾往日的書生意氣,書畫界名人開講,湟水河森林公園潺潺流動的河水比往日多了一份田園般的詩意生活……

大地湾 “河湟小镇”拔地而起

文化展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