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刚刚过去的2019国庆70周年阅兵式,人们一边赞叹祖国建国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边也为身为一个中国人,由衷地自豪着。在这感慨之余,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现在国家的这种大型盛会,越来越温情,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

——比如“车牌1949的空车”,以这样的形式来致敬和怀念那些从建国到今天,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不顾身前赴后继的所有先烈!

——比如阅兵式上央视的解说词中,也内蕴大量的典故和诗词梗。甚至每一种武器的命名,都不是随随便便的信手拈来,都内蕴中华传统文化的典故或诗词梗。例如前不久在网络上特别火的一个武器名字贴,博主把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冠名以“”中国式的浪漫”,短时间就得到了五十几万的点赞: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笔者平时喜欢国学典故和诗词,现在就把阅兵式中涉及到的、我所了解的部分文化梗罗列如下,当然,这只是个人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说句实话,如果不是这次阅兵式,我都不知道我国有这些科技成果,实在是太惭愧了,顺便也算是给自己科普了):

武器名字篇: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东风:

东风-41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发的第四代战略导弹,也是最新的一代。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

解读:东风洲际导弹,等到全世界都知道它射程12000公里,半小时到达全球任何地方的优势,相信对中国就不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而我国终将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东风夜放花千树,直吹落星如雨。

——宋◆辛弃疾

解读:东风洲际导弹,犹如诗句中所说的东风一样,不放则已,一放那些欺负我华夏的,则如流星雨似的,纷纷坠落。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解读:东风洲际导弹的问世,将承载我华夏儿女“振兴中华”的千年梦想,如一股东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难怪俗话说:“成事需借东风”!

鹰击:

“鹰击”系列空地导弹。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

解读:2019国庆阅兵式上的鹰击12B和鹰击18导弹,可以协同海上作战,有力保障中华儿女在祖国的怀抱里,在迷人秋色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宋◆司马光

解读:雄鹰乘着风直上天际,鲲借着海浪的力量化身为鹏,暗喻我中华与时俱进,乘势而起。

北斗: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唐◆杜甫

解读:原诗句的意思是“”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杜甫借用北斗指明方向,我们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命名“北斗”,不言而喻,正是希望它“北斗高悬罩万邦,遥接星辰联梓桑。春夏秋冬识四季,东西南北遍八方“。

昆仑: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典故解读: 昆仑山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连我国的神话传说都叫“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与希腊神话齐名,记载了华夏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其产生、流传过程与我们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同步的。据《山海经·海内西经》中说,昆仑山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宋◆王令

解读:原诗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昆仑山有常年不化的积雪,遥远的蓬莱岛有永不消失的清凉”。照此意思,用“昆仑”来命名南极科考站,是非常应景的。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毛泽东

解读:毛主席的这首《念奴娇●昆仑》是大家解读最多的一首词,每个人对毛主席的认识和气概都有各自的解读,但大家都赞同一点,就是这首词在反对帝国主义的霸权和独断,用浪漫主义手法互呼唤“环球同此凉热”。所以用网络征集的“昆仑”来为南极科考站命名,既有制高点的象征,是不是也有反对霸权的象征意义呢?

悟空: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典故解读:“悟空”,本为佛教语。谓了然于一切事物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虚幻不实,变灭不常。但一本《西游记>,让我们就只识悟空为齐天大圣了。现在把我国研发的暗物质探测器命名为“悟空”,估计是源于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万事万物在其火眼金睛之下都明辨清晰,都无所遁形吧。

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典故解读:嫦娥奔月,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最早记录与商代巫卜书中。说后羿的妻子偷吃了来自于西王母的灵药,被迫飞升,寂寞地居住在月亮上。嫦娥应该是中国文化你第一个到月球的人,所以把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恰如其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

解读:原诗句意思是“嫦娥想必悔恨偷吃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爷爷寂寞寒心”。这句诗用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神话,合理推想嫦娥为了私欲而本月,独守寂寞,最终却后悔不迭;而当代探月工程的宇航员们,为了民族振兴的大业,无怨无悔地甘守,让人心生敬仰。

鸿雁:

鸿雁系统是我国的全球低轨卫星系统,主体预计在2023年建成,届时可达成随时随地使用由卫星提供的互联网接入服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无障碍通信。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典故解读:

“鸿雁”被作为书信代称,最早出自《汉书.卷五十四.苏建传》——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单于胁迫他投降,苏武不愿屈服。后来,单于给他一群公羊,再把他流放到北海无人的地方牧羊,并告诉他羊群生下小羊时,才让他回国。

汉昭帝初年,汉朝与匈奴和亲,汉朝廷趁机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谎称苏武已经死亡。不久,汉使者又再次到匈奴,与苏武随行出使匈奴的常惠,就去密见汉使者,告知苏武并没有死。常惠要汉使者向单于说,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中一只鸿雁,雁足上系着一封帛书,上面说明苏武还在某个大泽(贝加尔湖)中。汉使者就按照常惠所教前去责问单于,单于大吃一惊,只好向汉使者认错,并释放了苏武。苏武出使到匈奴,十九年后才得以回到汉朝。(京剧《苏武牧羊》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从那以后,“鸿雁传书”就成为书信往来的代名词了。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唐◆杜甫

解读:原诗句可译为“书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收到啊?而江湖风波险阻实在太多。”合理现象一下,假若杜甫穿越时光,来到拥有“鸿雁系统”的今日中国,他还会因为关山隔阻音信难通,而思念和担忧她的好友李白吗?

夸父计划:

夸父计划我国太阳监测卫星计划,目的是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太阳活动导致的地球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以及地球极光分布等。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典故解读:

这个计划得名以记载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你的上古神话故事《夸父逐日》。相传在黄帝时期,夸父族的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东晋◆陶渊明

解读:原诗句的意思是“夸父志向真远大,敢与太阳去竞走。”以“夸父”来命名太阳监测卫星计划,意思应景,另一方面是否也是表现我们中国人深空探测的决心呢?!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唐◆柳宗元

解读:原诗句的可译为“你可曾得知夸父追赶太阳窥探到了日落的去处,跳过了北海,越过了昆仑山。劈开云霄冲出苍茫,风驰电掣将星辰遗落身旁。”

天宫:

天宫空间站,是我国一个在轨组装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实验室系统。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典故解读:

“天宫”是中华神话传说中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是中国神话最高的统治中心。这个说法最早源自《后汉书·卷四十八》:“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此处紫薇宫即天宫,上帝即天帝。后来这种说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体现,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再如《聊斋志异◆圈九》就是写的天宫,发展到今天,人们使用已经不多,不过“天宫”即“天上宫殿”,用其命名“载人空间实验室”,实在是太合适了。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唐·岑参

解读:诗句意思是“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古人 能够想到的最高最远的地方就是天宫,这里用夸张的类比手法来展现宝塔的高大巍峨。

2019国庆阅兵式里的传统文化梗——武器篇

解说词篇: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