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吳京章子怡之間的大山,張譯、胡歌心中的執念

9月28日下午,由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等主演的電影《攀登者》在電影院進行了點映。

此前,由吳京主演的電影《戰狼》《流浪地球》頗受好評,口碑極佳。那麼,這部《攀登者》是否值得我們去影院一睹它的風采呢?

《攀登者》:吳京章子怡之間的大山,張譯、胡歌心中的執念

1960年,中國的三名登山隊員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但是,方五洲(吳京飾)為了救曲松林(張譯飾),放棄了攝影機。結果他們雖然登頂成功,由於沒有影像資料,並沒有完全得到國際的認可。

時隔15年,1975年,國家重新組建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峰發起挑戰。曾經登頂成功的三名隊員也被召集了回去。

這部影片重點描述了登山的過程,全片高潮迭起,沒有一點拖泥帶水,偶爾加入的感情細膩又感人!

1.我們之間的大山消失了

方五洲(吳京飾)在第一次登頂成功回來後,十分興奮,他想要向徐纓(章子怡飾)袒露心跡。可還沒有說出口,就被人打斷了。

原來,他們收到了一封信。由於沒有影像資料,國際上並沒有完全認可他們登頂成功的事實。

再後來,國家解散了登山隊。

而他想要對徐纓說的那句話,埋在了心裡,再沒有提起。

《攀登者》:吳京章子怡之間的大山,張譯、胡歌心中的執念

徐纓後來出國學習。在臨走前,她留下一封信。她說,最高的山是在我們之間。

方五洲和徐纓的再次相遇,是在國家重新組建登山隊的時候。而在這次生死挑戰之間,他們重新詮釋了與對方的感情。

在那一刻,他們雖然跨越了雙方之間的大山,卻也成了永遠的遺憾。

2.心中的執念成了錯誤

片中,曲松林(張譯飾)一直對丟失攝影機這件事情耿耿於懷。所以,當國家再次組建登山隊的時候,作為此次登山行動負責人之一的他,心中有一個執念:這一次,一定要保住攝影機;這一次,一定要成功。

《攀登者》:吳京章子怡之間的大山,張譯、胡歌心中的執念

在指揮登山的過程中,他多次忽視別人的意見,只為了填補他一直以來的遺憾。

因為他的執念,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性命。

某一刻,他突然醒悟,自己真的錯了。

3.我一定還會再回來

楊光(胡歌飾)的心中也有一個執念,他要登頂成功,他想要他的爸爸知道他一定能做到。

“珠峰離天上最近,我希望成為他的驕傲”,這是他想對父親說的話。

《攀登者》:吳京章子怡之間的大山,張譯、胡歌心中的執念

登頂前,醫生和他說,他有病,一旦發病就是百分之百。但是他不怕,他想要完成他的夢想。

可是,在殘酷的登山環境下,他的腳被凍傷了。在還沒有成功登頂前,他被送到了醫院。

躺在病床上的他,十分憔悴。即使要失去他的腿,即使登上高空有那麼大的風險,可他堅信,他一定還會回來的,他一定會成功完成他的夢想。

8848.13,書上這一個簡簡單單的數字,背後卻付出了多少人的生命,多少人的心血。沒看這部電影前,很多人根本不會知道這個數字背後的故事。但當你看完之後,一定會被它震撼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