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大名医一一宋慈与《洗冤集录》

导读: 上期本公众号介绍了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陈修园,今天为大家介绍四大名医之宋慈。

福建四大名医一一宋慈与《洗冤集录》

影视剧《大宋提刑官》想必大家都看过,我们一方面惊讶主人公的办案精细,不放过丝毫蛛丝马迹,另一方面又对他的办案手法感到敬佩。影视剧主人公就是根据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宋慈的人物原型来进行演绎。其好友刘克庄在写的墓志铭中赞扬他:“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名,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高度赞扬了宋慈一生成就与品质。 

宋慈(1186-1249),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为唐相宋璟的后人,宋慈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即1186年),为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在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他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也被称为“法医学之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

宋慈、李时珍、葛洪)之一。他曾任广东、湖南等地提点刑狱官。公元1247年他著有《洗冤集录》五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比意大利人图纳图·菲德利写出的《医生的报告》早了整整350年,《洗冤集录》相继被翻译成朝鲜、日本、英、法、德、俄等多国文字,至今仍然具有相当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对于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福建四大名医一一宋慈与《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的宋刊本迄今尚未发现,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元刻本《宋提刑洗冤集录》。内容自“条令”起,至“验状说”终,共5卷,53条。从目录来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宋代关于检验尸伤的法令;验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尸体现象;各种机械性窒息死;各种钝器损伤;锐器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温致死;中毒;病死和急死;尸体发掘等等。

《洗冤集录》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系统地总结尸体检查经验的法医学名著。它自南宋以来,成为历代官府尸伤检验的蓝本,曾定为宋、元、明、清各代刑事检验的准则。在我国古代司法实践中,起过重大作用。

福建四大名医一一宋慈与《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的贡献在于:

首先它在全世界首先系统地论述了法医学包括的尸检、活检和物证检验等全部三个领域,为法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

第二它反复强调要重视命案的侦破,重视勘查,重视证据,深入实践,提倡法医工作者要坚持事实求是等职业道德并为法医办案提供了许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些对现在法医的办案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它在法医鉴定工作的具体内容上有突出的贡献,如对尸斑、尸体腐败等尸体现象的研究,对缢死、勒死、溺死的鉴定,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致命伤、损伤程度、成伤过程的分析,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区别,无名尸的个人识别,特别是对尸骨的检验和命案现场的勘查等都作出了详细具体和可操作的总结和论述。

福建四大名医一一宋慈与《洗冤集录》

事实上,从宋慈到新中国建立前几百年间,我国大多数地方的验尸,基本上都是按洗冤录提供的依据来进行的。旅居美国的国际顶级刑侦专家李昌钰曾说:“宋慈的事迹和断案手法对他影响很大,他是最早推行重证据实的人,他提倡办案人员要亲临现场取证研究的做法颇具积极意义。特别是他的滴骨辨亲法是最早的血清检验法。这在700年前就能想到使用此法可谓够先进了,这种方法是现代血清检验法的萌芽。”

福建四大名医一一宋慈与《洗冤集录》

下一期将介绍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杨士瀛!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