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今年3、4月份,雲南多地突發山火,熊熊大火在山間燃燒,讓地面撲火人員一時無法接近。在這些火場上空,來自消防直升機精準的吊桶灑水滅火,讓山火得以控制。


高空、氣流、顛簸,在這樣的情況下,消防直升機如何做到精準灑水?來看下面這位飛行觀察員給出的答案。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4月14日,麗江市玉龍縣黎明鄉金莊村發生森林火災,森林上空冒著滾滾濃煙,火線交叉在密林之間。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緊急調派大理基地的米26直升機迅速投入滅火。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楊德坤:“發生林火,第一我們立即實施吊桶滅火,掛上吊桶就從最接近的水源點取水來灑水滅火。目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手段,也是目前最快速、最高效的。”


楊德坤從事航空護林工作30年,經歷了大大小小近千個火場。作為一名飛行觀察員,他早已練就了"火眼金睛"。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飛行觀察員 楊德坤:“我們觀察員的主要作用是指揮機長,告訴他灑什麼地方,飛多高,什麼時候開始灑。基本上我們是用肉眼來觀察的,因為我們飛得不是太高,一般情況下飛行高度是600米左右,在能見度範圍內肉眼比較直觀。”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判斷火場要素,確認火場面積,給出火場位置定位以及火線長度、火場周邊森林分佈等信息,靠的是飛行觀察員多年積累的經驗。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楊德坤說,火場如戰場,在無情的大火面前,飛行觀察員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容不得半點差錯。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飛行觀察員 楊德坤:“獨立執行任務還是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大概要兩三年才能獨立完成任務。雖然看著我做的工作看似比較簡單,但是涉及的內容比較複雜,也比較多,你要掌握森林防火方面的知識,還有天氣方面的,還有飛行學方面的等等。”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準確判斷火點位置,從上空撲滅主要火線,是控制山火的關鍵,而這項任務往往需要消防直升機盤旋在火場上空幾十米的高度。


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飛行觀察員 楊德坤:“有些時候飛得低,整個飛機艙的溫度都會升高,大概有些時候會到四五十度,人炙烤一樣的。但是為了把火撲滅,我們觀察員一直忍受著高溫、顛簸、氣壓這種狀態。”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每年森林火險等級高風險期,也是楊德坤和同事最忙碌,精神高度緊張的時期。每天楊德坤都會從江川基地出發,巡護兩個架次,每個架次的飛行接近兩個半小時,巡護距離三百多公里。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飛行觀察員 楊德坤:“如果有些時候將近二十多天都不會下雨,這種情況屬於高度戰備狀態,也是加強巡護密度,飛機巡護頻率特別高。”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與記者談話間,楊德坤總會不自覺得提高聲調,問他原因,他不好意思地回答:飛行時噪音太大,習慣了。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應急管理部南方航空護林總站飛行觀察員 楊德坤:“對自己的付出,看到綠水青山、滿山林海,得到了一點安慰。”


致敬勞動者|火場上空有這樣一雙“眼睛”


記者:舒珊 常恩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