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我們都知道林則徐是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認為論學當以“經世致用”為宗旨,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被魏源視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則徐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虎門銷煙,在那個國弱民貧的時代,他是清政府中少有的敢於向列強亮劍並取得勝利的封疆大吏,他說過的千古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就是他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他也因此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臨終前曾大聲疾呼,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果不其然,六十餘年之後,數百萬領土已被蠶食鯨吞,歷史證明了林則徐是正確的!

大清不缺人才,大清缺的是骨氣。晚清時,被譽為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宋育仁也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在甲午海戰失敗後,他大膽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並付諸行動,無奈最終慈禧和李鴻章急於求和,強行否決了他的計劃,並將他降職處理,以向日本表示求和誠意。

甲午海戰後,大清雖敗,但尚可與日本再戰,日本雖勝,但國內已頻臨破產邊緣,如果大清有骨氣,慈禧能支持宋育仁的這一計劃,歷史可能就會改寫。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宋育仁晚年照(網絡圖片),他篤信道教,所以頭頂挽髮髻

奇思妙計,可挽狂瀾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此時的宋育仁任中國駐英、法、意、比四國公使參贊,人在倫敦。甲午海戰剛爆發的時候,他上書朝廷,提出自己“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的獨到見解,意思就是說:日本國力貧瘠,頹勢明顯,已無力再戰,只要俺大清再堅持一下,可一舉滅掉日本國。

令他沒想到的是清廷一敗再敗,並且敗得還是那麼快,他在獲知清廷平壤潰敗,黃海海戰失利後,憂國憂民之下,他想出了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

他的這個計劃是從明朝時倭寇僱用浪人和海盜來侵擾我國沿海的歷史中得到啟發,他想出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報復計劃。

他的計劃是假借澳大利亞商團保護澳大利亞商人之名,招募兩千名澳大利亞水兵組成水師一旅,菲律賓北上直攻日本長崎和東京,試圖以最短的時間解決戰鬥。掛英旗出口,堅決不與清朝政府沾上邊,宋育仁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密謀完成計劃後,立即付諸行動。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他一邊向慈禧上書,一邊積極爭取朝廷重臣的支持,兩江總督劉坤一、張之洞等人均表示支持他的計劃,甲午海戰正酣,時不我待,他很快就付諸行動。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宋育仁立刻組建軍隊,招募澳大利亞海軍2000餘人,併購買5艘兵艦,10艘魚雷快艇,備齊了槍彈武器,各級戰鬥人員,也已經募集妥善,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軍,準備交由前北洋水師提督琅威裡率領,隨時執行特攻計劃。

這事眼看就要成功了,當時已是“炮械畢集”,整裝待發了。此時的日本因為傾盡全國之力發動甲午海戰,對於日本來說戰爭的可怕之處不是死人,不是失敗,而是日本陷入了戰爭的泥潭之中,前方戰事吃緊,後方物資跟不上,財政已經十分困難,幾乎要瀕臨崩潰的狀態,日本內閣總理佐藤博文,甚至都想過要跳海自殺。

清政府若能堅持不議和,不賠款,繼續戰鬥並批准宋育仁的突襲特攻計劃,我相信就像抗日戰爭那樣,日本將陷入深深的戰爭泥潭中,國內的矛盾也會進而爆發,日本可能會是另外一種狀態了,歷史可能就改寫了。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可惜的是,宋育仁遇到了豬隊友,而且不止一個。他的頂頭上司述職歸來,得知他的計劃行動後,立馬以“妄生事端”的罪名參他一本,李鴻章議和心意已決(主要是想保存實力,不願再戰),極力反對宋育仁的行動計劃,他勸說慈禧的理由是既然決定與日本求和,現在又來偷襲日本,如果被發現,清朝將受到更猛烈的炮火。

慈禧就更過分了,她為了支持李鴻章議和及向日本表達議和的誠意,立即下旨將購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廢,同時電召宋育仁速速回國,由二品降為四品,永不再重用。

宋育仁以海外募集水師奇襲日本的計劃胎死腹中,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日本得到戰爭賠款二億三千萬兩,一下子變成暴發戶,當時的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以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好幾億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所以,一想到現在有三億五千萬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還是私人都頓覺無比的富裕。”這筆鉅款日本絕大部分用於海陸軍軍費與擴充費,日本拿著中國人的血汗錢走向世界列強。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壯志未酬,國之不幸

宋育仁因“潛師謀廢”,敗局已定,只能“撫贗私泣,望洋而嘆”,著實傷心了很久。在回國途中,他寫成了《借籌記》,詳細記錄了此事,以表“壯志未酬”之情。

宋育仁回國後,因為此事被慈禧降職嚴懲,從此只能賦閒在家,伴隨孤寂抑鬱慢慢變老,倘若他的計劃能夠實施,這個壯舉也會像林則徐的虎門銷煙一樣留名青史,他也會成為一位民族英雄,或許會改變中日之後的發展歷史。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宋育仁手稿:《借籌記》和《中日戰和記》

但歷史沒有如果,他的壯志未酬,也是國之不幸。林則徐臨終前呼籲國人要警惕沙俄的狼子野心,宋育仁臨終前不忘警醒國人日本滅亡中國的陰謀,他們都是大清的有識之士,卻都落得鬱鬱而終的可悲下場。歷史呀!你為什麼總是喜歡開這樣的玩笑,一點也不好笑,滿滿的都是血和淚水。

1931年9月8日,發生九一八事變,揭開日本全面侵華的序幕,1931年12月5日,宋育仁逝世,他臨終前自印《借籌記》若干,囑託子孫將此書發給前來弔唁之人。我想他一定是滿懷遺恨,他肯定遺憾當年滅亡日本的壯舉沒能順利實現,否則,哪有1931年9月8日的九一八事變?

甲午戰敗後,他提出一個滅亡日本的完美計劃,可惜被慈禧否決了

結語

慈禧就想過自己的安寧日子,至於後世落得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她或許從來沒想過。宋育仁生錯了時代,一生壯志未酬,這是國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吾輩當自省,不要讓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