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进 生 转 化 策 略

后进生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而不够端正的一些同学,班主任工作应面向全体,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为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转化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虽然有一点的难度,但班主任只要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因材施教,精雕细琢,挖掘出后进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业和表现不断进步,就会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下面谈谈“激励疗法”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


后 进 生 转 化 策 略


一、 班主任必须注意后进生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的统一,卓有成效地运用“激励疗法”

德国教育家赫兹伯格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其中激励因素,即那些促进后进生满意方向发展的因素,如果利用得当,注意协调后进生动机与行为效果的统一,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使他们奋发上进,当后进生的动机转变为行为时,它的可能性无非有三种:一是得到奖励,受到肯定,自尊心获得满足;二是受到惩罚,被否定、批评,自尊心受到损害;三是既没有得到奖励,也没有受到惩罚,自尊心得不得满足。奖励和惩罚产生的行为效果,又反作用于动机,影响后进生以后的行为。因此,要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第一种情形运用到“激励疗法”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班朱大明同学,非常在乎班主任的激励,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成为他评价自己的标准。经过家访,方知他的自尊心非常强,不甘落后,三年级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进入四年级后,学习成绩滑坡,他非常消沉,颓废,把别人的看法看的很重。针对他的情况,我先短暂停的学习动机,让他明白学习不是为老师、父母而学,并从他在乎老师的言行入手,在他进步过程中及时给予表扬,多激励他上进,这样他的动机与行为效果得到统一,学习进步很快。


后 进 生 转 化 策 略


二、 班主任必须满足后进生的合理需要,有的放矢的运用“激励疗法”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曾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尽管人的需要千差万别,但是归纳起来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呈现层次性发展的五个阶段,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后进生的需要,分析对待,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他们安全保障、爱护关心他们、尊重信任他们,鼓励表扬及提供表现的机会。

我班曾有一位学生汪思嘉,学习成绩差,并有自暴自弃的思想。经过多次接触,我发现他特别喜欢画画,针对他这种特长,我尽量满足他的心里需求,发挥他的绘画天赋,想方设法为他借来许多绘画的书籍,供他参考。同时安排他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负责班刊,使他的喜爱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合理需要得到满足,觉得总结是个有用的人。后来,他像换了个人似的,要求上进,学习成绩也提高的很快。


后 进 生 转 化 策 略


三、 班主任必须正确地给后进生设置目标,循序渐进地运用“激励疗法”

美国著名学者弗罗姆曾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期望理论”,认为激励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性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的大小,即激励力量=期望概率*目标效价。对于一个后进生,班主任除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还要帮助他们正确设置目标。只有目标设置正确,才有目标实现的可能,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假如给后进生设置的目标偏高,后进生以自身当前条件无法实现,那么这种目标激励对他来说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更有甚者会让他认为自己无用,破罐子破摔,产生小计情绪。

我班曾有一名学生黄珊,学习欲望强,父母对她期望很高,导致她对自己要求偏高,学习时间虽然花了不少,但成绩没提高,反而后退,久而久之,她产生厌学情绪。针对她的情况,我及时指出她的毛病在于对自己期望过高,欲速则不达,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退步。我根据她的具体情况,让她设立一个科学而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列出各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具体要求,让他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学习。同时对她的点滴进步,我及时给予肯定、激励,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地方及时指出,激励他朝着另一个新的目标继续努力。这以后,她的学习不再盲目,有了合理的目标,成绩很快的提高了。

显然,通过给后进生正确设置目标,激励他们朝着一个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努力,对转化后进生是切实可行的。

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应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做好转化工作,决不轻易放弃一个学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