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歌手不需要大红大紫,比如戴佩妮

戴佩妮:我出生在春天,我喜欢自由,喜欢奔跑,喜欢不受拘束。或许跟我从小感受到的无形压力也有关,我爸爸是校长,很多人期待我也有个比较能够交代的工作,我因而非常反抗。可是我爸从来没管过我写什么,事实上,我觉得没有人能阻止我要写什么。


千 万 别 把 她 看 成 一 个 明 星

她 是 真 的 不 合 格

那个低调才气逼人的拥有独特甜美发声红的尴尬的全创作型女歌手戴佩妮又要出新专辑《贼》了,但是呵呵哒大多数人关于她的记忆,估计也就是流星花园片尾曲《你要的爱》或者是怎样诸如之类算勉强烂大街的歌。

我 明 白 ,我 要 的 爱 ,会 把 我 宠 坏,像 一 个 小 孩,只 懂 在 你 怀 里 坏

但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明星,她实在是不合格,明星最重要赖以生存的曝光率,她少得可怜,别人出专辑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她的宣发呢,半死不活。甚至网易云音乐偶然推送了她的新歌《贼》我都诧异了半天。

而作为歌手,尤其是一个创作型的歌手,如果是她的歌迷,都是爱的死去活来的吧,反而日渐一日,一首首写着她名字的歌曲我一遍遍反复听。


她 可 能 真 的 只 想 成 为 一 个 歌 手 而 已 吧


我印象中有一次音乐见面会,她是那晚的嘉宾,唱完歌跟下面的粉丝互动的时候,忘了是怎么提起戴佩妮好看的话题了,只是记得Penny摇摇头回应说:“不不不,我长得一点也不好看。”搞得粉丝也在下面一直摇摇头,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明星。反正我是觉得她长得是挺洋气的...


那天晚上,她唱了怎样,还唱了新歌《纯属意外》,哦,距离上次她发新专辑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哦,《纯属意外》还是她自费的专辑。


有一种歌手不需要大红大紫,比如戴佩妮



在华语乐坛,几乎没有人质疑过戴佩妮的才华,长相也算过得去,发音也很独特,自身的条件像极了现在的徐佳莹,但是32岁的徐佳莹也算是赚足了媒体的眼球。

但仅仅比徐佳莹大6岁的戴佩妮却从未在主流的视野中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爆红”,甚至微博粉丝都只有27万,也就是一堆死忠粉在死撑,可以预料到这张专辑销量并不会有多么爆炸性的表现。


有一种歌手不需要大红大紫,比如戴佩妮

但为什么她就是红不了呢?


她 不 红 是 很 奇 怪

但 又 在 意 料 之 内

1.定位不明

红过或者正在红的歌手,都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位,蔡依林唱跳天后,连田馥甄组合解散后都俘获了文艺天后的名号,但是戴佩妮,你真的很难去定义,风格多变到真是给人无穷惊喜。

但惊喜,又等于一个不确定的期待,没有人给你一个完整的定位,也就意味着市场不一定会很好的接受你,甚至还没来得及接受你的时候,就已经遗忘你了。

之后再搜索她的音乐,发现她又组建了一个佛跳墙乐队,玩起了狂野的摇滚风。

但是,很遗憾的是,依然小众,也没有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乐队的歌,是真棒。


有一种歌手不需要大红大紫,比如戴佩妮


她可以写出《怎样》“我这里一切都变了,我变得不哭了,我把照片也收起了”

也可以写出《爱在被爱之前》的“爱在被爱之前,谁有勇气冒险”

也是可以写出《心里有鬼》“谁会承认谁心里有鬼,鬼知道你在想谁。”

但或许,不确定性,才是她一直不停给人惊喜的原因吧。

2.生不逢时

戴佩妮的创作能力就像开了挂似得惊人。

但是2000年出道的她正在经历的音乐市场环境实在是恶劣。一方面唱片销量不如90年代的黄金时期(随着MP3等不需要CD的听音乐方式的普及,人们听音乐方式的不断简化),整体环境上就不会给戴佩妮太多的背景优势;另一方面盗版音乐的肆虐,在下载音乐如此便利的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为正版音乐买单。

就连最火的歌手唱片都卖不动了,一个新人歌手的专辑要如何冲破重围呢,何况是华语流行乐坛的品味并不是这么注重创作的时代呢?

再看看2000年之后最影响华语乐坛的女歌手,从王菲、张惠妹到孙燕姿、蔡依林,都不是打出创作的旗号来确立乐坛天后的地位,个人觉得那个时候可能包装大于创作吧,要么跳得好,要么唱得好,要么炒的好,几乎没有人关心你是不是作的好。

心疼戴佩妮,就好像是生错了时代,还是时代没有善待她呢。


有一种歌手不需要大红大紫,比如戴佩妮

3.主要是她想做的事情比炒作更重要

所有不红的理由,都不阻碍我去喜欢她。或许她没有一个炒作的欲望,就像野蔷薇只是孤傲的等待自己的春天,也或许她的公司不够支持她,或许她想要的东西本来就不是大红大紫,或许她本来就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天时地利人和,或许都没有给她最好的交代。

但谁在乎呢,她自己都不在乎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吧。


有一种歌手不需要大红大紫,比如戴佩妮



你 不 红 没 关 系 啊

我 喜 欢 你 就 够 了

因 为

朋 友 圈 的 广 告 位 都 给 你

心 甘 情 愿

我总是会看到朋友圈不同的朋友分享不同的歌,很多歌我从来没有听过,那个名字我也没听说过,但是当他们写下分享这首歌的理由之时,总是让看客莫名其妙,总感觉他们是哭花了妆写下这段话。

但实际上,我们都有不想被别人偷走的东西,叫做音乐与灵魂在某刻的共鸣,是旋律还是歌词或者是歌声。我还记得曾经偶然在XX路遇到的咖啡吧,当时放的就是戴佩妮的《窗外》,放到“我望着窗外,夜雨一直下,心开始有点慌”,那种感觉就是“我听过这首歌,原来这个世界还有人跟我一样也会听她的歌啊”

生命中总有这么些时刻,是突然间不经意间打动你的音乐,吸引你走进某个街角的咖啡吧,或者是某个从未想去过的地标,然后在你心里留下极其柔软而轻盈的回忆。


不是大街小巷传唱的经典名曲,却在心里结成一颗颗种子,发芽的都是,对那个歌手的爱。

这 么 多 年

坚 持 做 一 件 事

本 身 就 已 经 足 够 让 人 尊 敬 了

而 不 重 复 自 己

却 更 加 伟 大

新歌出的越多,就越想听老歌。

但是不包括戴佩妮。

她在一次专访中说,有人问她,能不能再写一首势在必行?能不再写一遍从前的经典。

她摇摇头拒绝了,对不起我无法再一次爱疯了,也无法再一次街角的祝福,我不是机器,我无法重复自己,也不愿意复印自己。她再挑眉,说如果大家这么喜欢,就听以前的专辑,但她要往前走。

再看看现在的乐坛,啃老本的华语乐坛,似乎不再像上世纪和新世纪初期那样辉煌了,但是层出不穷的所谓乐坛新秀、创作才子、音乐精灵等等一堆被经纪公司冠以一堆堆不断涌现的新人歌手身上。身为90后的我也只能笑笑感慨,抓耳的旋律越来越少了,认真做音乐的人如果不靠炒作似乎真的很难上位了,炒作大于一切的今天,变得大红大紫,或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了。

很多人从华语歌听到欧美音乐,但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听华语歌就更喜欢研究歌词与旋律的搭配,每个细节的吟唱,恰好就突然戳中那个感动的节点,于是突然停住。


还好,

当你厌倦所谓的口水歌的时候,

我还有Penny可以听,

可以期待,

可以爱。


最后放一段李宗盛对戴佩妮的评价:


如果说这个行业有几个,我一直在默默观察关注的音乐人,戴佩妮是排名第一的。我跟戴佩妮并没有很多私下的接触,我对她的了解都是从音乐上来的。严格地来讲我认为她没有那么那么那么那么红,对她来讲是一个好事。我认为戴佩妮是聪明的女孩,在音乐上,总是学习着,养着自己。我认为她是一个真正的音乐人,她不只是一个表演者,因为音乐人在我心中是更有分量的。作为一名音乐人不应该去害怕岁月和年纪。对于音乐人来讲年岁的增长跟人生经历的增加,都是她作品当中的财产,是你在25岁的时候不会有的。戴佩妮把岁月给音乐的赠礼在音乐当中,在歌里面,表露无遗。我对于和戴佩妮一样的音乐人越来越老以后的作品,仍然是有期待的。过去偶尔会在她几张专辑当中,听到她有时候急了一点。音乐人不要对自己太严厉,有时候表现在音乐里面会太用力。不过我倒是觉得戴佩妮作为一名女性音乐人,她不太撒娇,不太从女性的角度去占这个便宜,所以我喜欢她这个态度。


红与不红,是命数,但这并不是衡量一个歌手的唯一标准,反正我也没希望她真的大红大紫,不然我抢演唱会门票真的会累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