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100本書,不如做對這1件事!


讀書日一看自己的閱讀記錄,一年下來也讀了好幾十本書!但要說有什麼進步,還真是說不上來!

讀100本書,如果記不住,那也百搭!那怎麼記?寫書評!


雖說決定了要寫書評,但對這個題材並不熟悉。最近找到一本書,從提筆就怕到什麼都能寫 ——《完全寫作指南》這是我在一些介紹怎樣寫書評的文章中反覆看到過的書,作者們都非常推崇,表示獲益良多,我也不例外。


讀100本書,不如做對這1件事!



……以下是初學試驗……

這本書第一部分是方法論,告訴你怎樣寫通用文章;第三部分是上百種商務、生活寫作指南,這一部分可以當作工具書,需要的時候查閱即可。其實將第一部分吃透融會貫通之後,基本就能寫出不錯的文章來了。因此本書讀起來並不吃力。

先來看看本書第一部分介紹的主要內容:

作者簡明扼要得介紹了一套寫作的基本邏輯,作者將之總結為寫作大轉盤:寫作目標 讀者 頭腦風暴 組織 寫初稿 修改,這幾個步驟是個閉環,可以從任意一項開始。這五個環節不是相互獨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頭腦風暴的過程中也是在組織寫作,考慮讀者的過程中也是在思考目標是否明確。


讀100本書,不如做對這1件事!


然後我又查閱了第三部分中,詳細介紹的書評寫作操作指南:


開頭部分:書籍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標題、出版信息、圖書類別等。其實也是加深自己對書的印象,很多人看書,看完連這些基本信息都不知道。也對即將讀這本書的人一個參考,有些人對出版社和作者有偏好。

中間部分:分成幾段,逐步闡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寫自己覺得精彩的部分,並舉例說明。如果針對非虛構類書籍,你還需要講一講作者的優缺點是什麼?你的推薦理由等。

結尾:總結自己的觀點,是否值得讀或者是否推薦。

對於書評的具體操作,作者提出了非常詳細的幾點操作指南:哪些不能做+哪些需要做。

需要做的:包括提早準備,邊讀邊做記錄,書評要有選擇不能什麼都說,另外引用要少,觀點要多要具體。作者的個人背景,寫作本書的相關背景,作者是否有同類作品等。目標受眾是誰,作者是為誰寫的本書?表明立場,好或者不好都可以說,但要注意態度。

不能做的:不要拒絕表達觀點。不要評價沒有讀的書,不要想著一味概括全書,表達觀點最重要。不要寫太多作者相關內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說得太多。

以上只是知識和方法論的總結,並沒有運用作者所用的方法好好寫書評。一來因為剛剛學習不熟練,而來,我覺得裡面的一些知識性、概括性的東西需要記錄下來,這種工具類內容就需要嚴謹真實,否則當我下次再回顧本書時,其實是想要找尋一些關鍵信息,但通篇全是觀點,顯然對我沒有幫助。

所以,凡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這個道理。該整理筆記整理筆記,該發表觀點發表觀點,怎麼對自己有用怎麼來。等到以上這些內容能夠在實際操作中運用自如,相信到時,就能寫出更符合大眾預期的文章來了。

比如作者提到的案例是對一篇小說的評價:

背景+人物+觀點(誰在簡述故事,敘述主體是誰)+情節+文筆(寫作風格)

根據方法論和操作細則與實例的引導,下次讀的書就不會白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