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需这3个技巧

导致事情结果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需这3个技巧

这本书是由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所写。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以沟通写作为专业,除了本书,还著有6本书。在写作和教学之余,他还帮助专业和商务人士改进他们在职场中的人际沟通技巧。拉塞尔·F·普罗科特是白肯塔基大学教授,他和罗纳德阿德勒在一个沟通员讨会上相识,这些年来,两人在沟通主题方面有许多共事的机会,一起撰写了一些教科书和相关文章。

《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本书初版至今已经超过30年了,再版15次,中文译本销量数十万。豆瓣评9.3分

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需这3个技巧

本身分为“看入眼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部分。理论和丰富的案例相结合,援引多部热门情景喜剧、电视剧、电影,并配有大量照片和漫画,各种技巧的练习。让你轻松成为沟通高手。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知觉检核内容: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的技巧

01你看到的,并非总是事实

“谁惹你生气了,至于拿门来出气!”

“谁说我生气!拜托你不总以你的想法来看待别人”

“我分明听见的!门还在晃动,不要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

“不可理喻!”

我们分明看见、听到。为什么对方不愿意承认?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人际交往中。我们对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往往会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轻率地判定,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这常常会让对方不满。可能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多严重的困境。

那该如何表达比较委婉,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3个沟通技巧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

1.把你观察到的事情描述出来

2.列举你对此事的可能解释(至少两种)

3.请对方解释此事的真实原因

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需这3个技巧

02

我们来看上面的例子:

“我听到门被弄得很响”(描述行为)

“我不确定你是否是心情不好?”

(第一种诠释)

“或者遇到了什么烦心事?”(第二种诠解)

“你能告诉我事情的原因吗?我有点担心。”(请求对方澄清事实)

这种方法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行得通的。

只有当我们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所展示的行为。就不会有防卫心理。

反之,当别人没有顾及我们的面子,没有弄清事情的真相,就下结论,即便你说的是事实

也会产生抵触,做出防卫性的回应。

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需这3个技巧

比如,上周,全校教师会上。

领导不满地说:苏老师,你们六年级教室的门都没有锁。周末刮风下雨,把门口吹得啪啪啪响。

你是急着回家?还是忘记交待你们班的学生去锁?你作为班主任,你解解一下?

苏老师:我亲自去锁门关上的。怎么会呢?

领导有点不高兴了,心想:失职了还不承认错误:教室的后门是开着的,周六早上,我亲自去锁的。

苏老师:我亲自去锁的,那就奇怪了。

领导:根本没锁门。

苏老师:你说不锁就不锁吧!

然后闭口不再言语

因为再多的解释也无济于事,因为领导只看结果而非背后的原因。

会后,领导脸色挺不好的。

事情的真相是:苏老师在周五下午放学后确实去锁上了门口。我和苏老师的教室是并排的,我锁教室门的时候,他也正在锁他班的门。苏老师事后上去检查,发现他用来拴门口的小木棍掉在了地上。当时,由于后门的插销已经不见了,苏老师在教室里用一根小木棍拴住后门。应该是周五晚上,大风吹打门口,剧烈的晃动把那根小木棍给摇掉了。

如何说,既不伤和气,又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需这3个技巧

03

在使用三个沟通技巧时,我们描述事情时要把焦点放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上,注意沟通的场合、时间,和情绪,注意语气。才能达到有效沟通。人际关系更和谐。

总结:很多时候我们处理事情,会按照“我以为”“我觉得”等自己的理解去处理和沟通事情,但其实事情本身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如何避免“我以为”导致的误会呢?

1. 描述你看到的行为;

2. 说出至少两种你对行为的“理解”

3. 请求对方对你的“理解”做澄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