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1938年4月,馮仁恩遵照新四軍軍部的命令,率領游擊隊支隊一大隊300多人挺進信陽縣四望山開創敵後抗日根據地。

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少將馮仁恩]

上級之所以選用馮仁恩到信陽一帶開闢四望山敵後抗日根據地,是考慮到馮仁恩原隸屬於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當時的活動區域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

選派馮仁恩回到信陽一帶開展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不用說是考慮到馮仁恩的家鄉就位於那片區域,中國人的鄉土觀念,以及本來紅四方面軍在當地留下的良好的印象,無疑為馮仁恩開展工作提供了獨天得厚的條件。

馮仁恩當然不會辜負上級的厚望,當他率部再次回到家鄉,向鄉親們講述日本帝國主義給我國侵略帶來的傷害,當然,包括家鄉的鄉親們,親眼目睹日軍的燒殺成性,都義無反顧的加入到馮仁恩領導的,專門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新四軍隊伍裡來。

馮仁恩進入信陽這一帶活動,可謂如魚得水,伴隨部隊的日益發展壯大,面臨的首要問題首先是武器裝備嚴重不足,再有就是服裝五顏六色,絲毫體現不出一支正規軍的氣勢。當然,佔據信陽以及周邊地區,主要是縣城和重要集鎮的日軍,哪能看到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活躍著時時打擊襲擾他們的新四軍呢。

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日軍要想方設法剿滅馮仁恩領導的新四軍遊擊支隊一大隊,而馮仁恩當然會以各種方式,來襲擾消滅日軍,光復國土。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馮仁恩憑藉對地形的熟悉,打擊日軍的方式可以說太多太多了。

這裡單說京漢鐵路,京漢鐵路可以說貫穿信陽全境,雖然日軍在重要的通道橋樑和隧道等地方修築了炮樓,設置了哨卡,嚴防中國軍隊的襲擾。

但是,在漫長的鐵路線,日軍自身兵力不足,怎麼可能處處設防,到處派人站崗呢。京漢鐵路這條交通線,可以說承擔著日軍侵華的大動脈,每天從鐵路上運送的各種物資,五花八門。

打火車,搞武器,更好地壯大抗日力量,自然成為上級交給馮仁恩率領這支遊擊支隊的重要任務之一。

1939年秋天的一天,馮仁恩接到情報說日軍有一列敞蓬運兵車將經過信陽往武漢方向,馮仁恩攤開地圖,發現在東雙河那裡設伏比較好。

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因為東雙河兩側都是高坡,處於居高臨下的位置,在那裡設伏非常隱蔽,日軍不易發覺,馮仁恩還感到打火車可不是在平地上打仗一樣簡單。

他知道火車速度快,如果單純的開槍很快就能讓火車駛出戰場,最好的辦法是使用手榴彈炸,既能震懾日軍,又能炸壞火車的零件,迫使火車停下來,那才能更好的起到伏擊的效果。為此,他讓戰士們多準備手榴彈,一旦開打時,把手榴彈一顆顆扔進車廂。

一切準備妥當,馮仁恩立即帶領一部人馬在東雙河高坡兩側悄悄埋伏起來,當日軍乘坐的敞蓬運兵車漸漸駛入伏擊圈,馮仁恩大喊一聲,舉起槍向日軍進行射擊。

頓時,埋伏在高坡兩側的戰士手榴彈齊飛,像冰苞一樣落到車廂裡,炸得日軍血肉橫飛。尤其是火車頭被炸傷,火車行駛的速度漸漸慢了下來。

戰士們手裡的各種武器都一起向日軍進行猛烈射擊,很多戰士衝下高坡爬上了火車和日軍進行戰鬥。這一場伏擊戰打死打傷300多個日軍,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在一定時期內解決了這個支隊武器彈藥不足的大問題。

1941年10月中旬,已經擔任第38團團長的馮仁恩率部駐紮在九口堰。派出去四處偵查的偵查員回來報告,日軍第3師團的一支運輸隊,每天清晨都要從廣水鎮向駐守在應山縣城的日軍運送物資。這支運輸隊的運送能力非常可觀,每次運輸都有100多輛馬車,當然,擔任押運的由40多名日軍護送,以保證路途中的安全。

1941年這一年,特別是下半年對於新四軍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時期,各種物資奇缺,面對日軍運輸隊運輸的物資,對於馮仁恩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一般急迫。

但是,伏擊日軍運輸隊決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美好,更不是抗日神劇裡表演的那樣,只要日軍進入伏擊圈,埋伏好的八路軍或者游擊隊幾聲槍響後,日軍馬上掉頭就跑,那般高奏凱歌。

很多時候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的。比如抗戰初期,八路軍第115師發動的平型關伏擊戰,也是日軍擔任運輸的輜重部隊,八路軍雖然以居高臨下的狀態和日軍作戰,由於日軍的武器包括戰鬥力是非常強悍,雖然,第115師最終取得了平型關戰鬥的勝利,八路軍損失也是非常大的。

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由此也使得中國軍隊和日軍作戰的比例,很多時候是按照一比五來配備,即一個日軍往往要用5箇中國軍人與其戰鬥,才能保持理論上的勝利。可見,在實戰中,無論是國民黨軍,還是八路軍和新四軍,每一個戰鬥的勝利,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哪裡進行伏擊呢,馮仁恩決定設在應山縣城與廣水鎮之間的九眼橋,在那裡設伏由於處於丘陵地帶,交通不便,就是日軍得到消息趕去增援也因為時間較長,不能很快達到。

當然,這就要求伏擊戰一定要打的快,打得狠,在日軍未能趕來之前,把戰利品通通運走,不讓前來增援的日軍發現蹤跡,才算起到效果。

馮仁恩命令伏擊部隊進入伏擊陣地後,必須注意隱蔽,不能讓日軍有絲毫察覺,造成前功盡棄。

當伏擊部隊進入九眼橋陣地後,日軍運輸隊終於慢慢進入了伏擊圈,早已等候在公路兩旁的戰士們一起向日軍開火。猝不及防的日軍,馬上各自為戰,同時,又要顧及不能傷及馬匹。

抗戰中我軍缺裝備怎麼辦?馮仁恩兩次伏擊戰,繳獲許多物資渡難關

可是,新四軍指戰員們毫無顧忌,既可以瞄準日軍開火,又可以向奪路狂奔的馬匹射擊。由於山路狹窄,日軍運輸隊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在戰士們連續打擊之下,只能顧及自己的姓名倉皇而逃。

這一仗打得漂亮乾脆,負責押運物資的日軍運輸隊大部被消滅,100多輛馬車裝載的槍支彈藥、藥品、被服、馬匹全部被繳獲。負責這次伏擊戰的指揮員按照馮仁恩下達的命令,馬上趕起大車快速離開戰場,不計較對散落戰利品的清理,以免讓聞訊而來的日軍咬住。戰士們聽到命令後,以最快的速度,把運輸隊重新調理好,向九口堰新四軍第38團駐地而去。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