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传奇是一个多义、多变的文学概念。其始专称“作意好奇

”的唐人小说,宋元以降,无论诸宫调、杂剧南戏,都因擅于编述故事、衍绎奇行异闻,也分别被称为传奇。明清传奇则是南曲系统剧本的总称,它包括明清两代多声腔的南曲剧本。自洪武初至正德末(1368—1521)这一百五十年是宋元南戏复兴的延续期,南戏的改编与完善期。这时明王朝刚建立,朱元璋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在政治上厉行专制,在思想文化上强调儒学,倡导纲常伦理。他一面通过恢复科举考试笼络文人,招揽儒生,一面大兴文字狱杀害文人,扼杀元末明初流行的意识形态的新东西。明初天下初定,朱元璋即发布大诏,“正礼仪风俗”,扫除“胡元”“夷狄”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政治需要和文化模式的作用下,朱元璋喜好南曲,尤其喜欢高则诚的《琵琶记》,他将《琵琶记》比之如“四书”“五经”,“日令优人进演”,推动了南曲系统戏剧的风行和风化剧的涌现。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明清传奇戏曲

朱元璋父子对戏曲创作与演出的内容曾作过严厉的规定,发布过多项法令与禁令。《大明律》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资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与妆扮者与同罪。”明成祖并以杀全家的极刑勒令缴毁禁演的剧本,处分极为严刻。这无疑严重地扼杀了戏剧的创作因而使明前期新剧目的创作跌入低谷,处于十分冷落的局面。明代初年,元末涌现的《琵琶记》、《幽闺记》已经广为流行,吴门学究柯丹邱改编的《荆钗记》、无名氏的《刘知远白兔记》,徐的《杀狗记》通过改编也以新的面貌出现于舞台。这五大传奇不仅在明初即享有盛誉,而且自出现的时候起,经历数百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传奇中的代表作。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琵琶记》剧照

​它们或描写夫妻间忠贞不渝的爱情,面对以权势、门第和金钱为基础的婚姻表示不满;或描写乱世英雄的发迹变泰,对被遗弃、受尽折磨的妇女不幸命运表示同情;或描写旧式家庭内部兄弟、亲人之间骨肉相残的悲剧,表现出封建社会的家庭矛盾,它们都从某些方面反映了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因而都有各自的思想意义。这些作品都是从宋元旧篇加工修改而成的,在艺术上既保留了古南戏的一些特点,又表现出向文人传奇进化的趋势。较明显的如,它们的曲调来源比较庞杂,民歌、大曲、词调的采用比较广泛,音乐构成较多地受到传统艺术的影响。表演上宋杂剧的科诨、脚色体制的遗存较多。情节关目上富于民间生活色彩,语言大多通俗易懂,质朴自然。这些都保留着古南戏作为民间戏曲的特色。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戏曲人物剧照

同时它对南戏也有改进。南戏情节上的芜杂和表演的随意性有较明显的克服;剧本保留着长篇体式,但结构已经整饬、严谨。曲牌的连接已重视音调高低、节奏缓急、格调粗细的配置、安排,并开始形成较规范的套式。戏剧语言既重口语,同时又重视采用典雅而富于文采的文学语言。这些都标志着文人传奇已经出现。继五大传奇之后,明人改编旧作的热情有增无已。洪武至正德间存世或存目的主要作品有李日华的《南西厢记》,苏复之的《金印记》,王济的《连环记》,姚茂良的《金丸记》、《张巡许远双忠记》,沈采的《千金记》、《还常记》,沈受先的《商格三元记》、《冯京三元记》,邱濬的《伍伦全备记》,邵灿的《香囊记》,陈黑斋的《跃鲤记》,无名氏的作品则有《金钗记》、《芦花记》、《彩楼记》等,总数约有一百二十种,不算寂寞;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中国戏曲舞台剧照

但由明人自身创作的作品却不过一二种,又十分荒凉、冷落。前期作品所依托的声腔不很清楚,可能主要采用地方小曲,在嘉兴、绍兴、宁波、台州、温州、苏州已有海盐、余姚、温州、昆山诸腔的出现,当地的戏文子弟必也采用这些早期的南曲声腔演唱。前期剧作者的社会地位虽与明中后期的大官名士不能相比,但与前代那些“门第卑微、职位不振”的名家和南戏民间作者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之中固有一般的秀才,也有像沈受先、邵灿那样的老学名流,像邱溶那样官至大学士的朝廷大吏,显示了传奇作者社会地位的转变。由于明代统治者对封建伦理的提倡与灌输,他们对戏曲思想内容的限制,也由于文人作者的视野和思想受到阶级的制约,所以他们大都在金元杂剧与宋元南戏的旧作中寻找题材,并顺应宫廷的旨意和自身的观念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中国戏曲人物剧照

如《忠记》渲染岳飞一门忠烈,《商辂三元记》强调守节务要终身,被称作五伦全备“忠孝记”、“纲常记”的《伍伦全备记》通过伍伦全、伍伦备兄弟一门忠孝,宣扬封建伦理纲常,集中地反映了这段时期某些传奇的说教性质。这一时期也有部分较好的作品,有的能反映人民的某些愿望,有的在人物或戏剧冲突的描写中,接触到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如据旧编改作的周羽《寻亲记》对官府的欺压和豪绅暴虐行为的揭露,据宋元苏秦故事改编的《金印记》对世态炎凉、人情浇薄的讽刺与感喟,《跃鲤记》对封建宗法制度支配下婆媳关系、家庭矛盾的暴露,《南西厢记》对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歌颂,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戏曲人物岳飞

由于传奇体制的原因,在一个长篇剧本里,有的剧目在整体框架或主要场次上并不足取,有时却也有部分场次、少数段落颇为精彩。这些作品中优秀的段落、单出,被先后收入明清戏曲选本,并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从艺术形式上看,这些作品都还保持着南戏某些传统特征,但同时已通过某些改革逐步确立了传奇的剧本体制例如宋元南戏都不分出,明初传奇也保持连书式的旧貌,但今出土的宣德七年抄本《金钗记》已开始分出,表现传奇体制的一大进步。南戏的开场仪节历来都很繁复,《张协状元》从“题目”开始,念词、唱诸宫调、后行对答,到饶《烛影摇红》曲和舞蹈才进入正戏。

明朝初南戏的改编与传奇体制的完善

戏曲人物

成化本《白兔记》的开场也有诗和唱词,已没有大段诸宫调的演唱和饶戏的穿插,已比较谨严集中。南戏原多唱南曲,此时传奇则较多地插用北曲,较多地应用南北合套,扩大犯调范围;过去南戏以民间“俚曲”为主,在宫调上没有严格规定,到明前期传奇则注意采用宫调区分、连级曲牌,逐渐形成以南九宫为体制的南曲体系。这些特征,表明了明前期传奇在继承宋元南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元杂剧的优点,使艺术形式日趋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