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报告文学

徜徉在方寸天地

一、祖国万岁

建国七十周年大庆的前一天,灿烂的阳光,飘扬的红旗,《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以及身着鲜艳服装的人群,充溢在热闹喜庆的时光里。

在那一天,我选择静静地坐在挂着“磊天巢”三个大字的雅室里,静静地欣赏一方篆刻作品。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作者温宏声(右)和佟佰君(左)交谈

在我面前的是一方8.0见方的朱文巨印“祖国万岁”,这方篆刻作品生逢祖国四十岁的生日。这方印的作者就端坐在我的对面,他叫佟柏君。

祖国七十岁的生日,我们共同重读这方印,一是为祖国庆生,二是与亦师亦友的佟佰君重温纂刻之路。

这方印完成之时,佟佰君还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而现在他已经两鬓染霜。欣赏完这方印,再望向他,竟然看到了他当年的意气风发闪现在眉宇之间,而两鬓的白发也只不过是雪压青松之感。

这方《祖国万岁》我听说过,早想一睹为快。这是一方朱文印章,虽然当时还没有大家风范,但下笔乾坤已定,古朴苍劲之中透出玺印古韵,张扬的刀功抒发无尽豪情。

这方印参加了当年国庆书画展。这方印很神奇,它的神奇不在笔法,也不在刀功和布局,而在它的材料上。青田石不算神奇,寿山石不算神奇,就是和田玉、南红也算不上神奇,但这块治印的材料却真的神奇,因为这块“印石”是用黄泥制成的。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佟佰君用黄泥治印“祖国万岁”

回首走过的岁月,黄泥曾是当年的小朋友们玩“摔泥泡”的东西,刚刚下乡返城的佟佰君是个待业青年,他虽然痴迷治印,却没钱买印石,这时他看准了到处都是的黄泥。

他找来黄泥,用水和成印石的形状,晾干磨光,奏刀成印。就这样一方神印,脱世而出。

一边读印一边想起明代的两位大书法家王冕和文彭,号煮石山农的王冕最早发现花乳石能入印,而文彭则偏爱用灯光石治印,正是大家的引领和倡导,用石材篆刻才蓬勃发展延续至今。可是就连“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和“倚窗寄傲”的文彭也一定不曾想到,在几百年之后,会有一个初学篆刻的年轻人选择了毫无考究可言的黄泥治印,真可谓新时代篆刻界的一朵奇葩。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书房“磊天巢”

还印于主,环顾“磊天巢”。走廊挂着一幅红衣少女油画,那是篆刻家的跨界之作。墙上高悬由著名书法家、哈尔滨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海清书写的“磊天巢”三个大字。并排的是,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并参加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四十五周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寿如金石”纂刻作品。

“磊天巢”内书香盈鼻,墨色润眼。

佰君兄沏上茶,他的两个徒弟周君和李春江也围着茶台坐下,我笑而追问。

“你是怎么迷上了篆刻,而且四十年不忘初心,一路走来?”

佰君兄笑了笑,从四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

二、磊筑大爱之巢

老莱镇在黑龙江讷河县境内,因有一条老莱河在镇子穿过而得名。1973年的12月8日下起了漫天大雪,这一天老莱镇迎来了一批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佟佰君就在这一批人中间,他扛着行李走进农场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知青们住的宿舍也是一片广阔天地,能住五十多人。五十多人呼呼啦啦刚挤进来,连队的指导员也跟着进来了,高门大嗓地问了一句,“你们有会画画的吗?请举手。”佟佰君起立举手,高声回答“我会画画。”

就这样,他被带到机关营部接受宣传干事考核,营部的领导给了他几支粉笔,让他在一栋平房的山墙上写一条大标语。佟佰君接过粉笔奋笔疾书,当他歘歘歘在墙上写下美术体“农业学大寨 ”,回头再看营部的领导时,他这个宣传干事的任命就已然落地了。

之后,他这个宣传干事开始忙得团团转,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当他看到连队食堂四壁空空,就画了一幅题为“竹青水秀江山多娇”的油画挂在墙上,画家的称号也在农场流传开来。

就像随着轰轰烈烈的人群去下乡一样,六年之后他又随着呼呼啦啦的人群返城了,他顶替父亲接班当了一名钳工,在工厂里,能写会画的他,很快又成了工会里的红人,

就在这时,正在学习篆刻的好同学王立斌把他领进了制印的方寸天地。刚刚接触篆刻时,他似懂非懂,但他能写能画,再加上同学连说带比划的讲解,他渐渐对集篆书、镌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印章艺术燃起了兴趣。

他开始试着写、试着刻,一步一步走进方寸之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小小的方寸之间竟然有万千气象,越往深走越爱上了这片变幻无尽的天地。

三、印坊有名

佟佰君一步迈进方寸天地,凭他的悟性和苦修,技艺突进,

仅仅几年之后,他就同王立斌和现为哈尔滨书法协会副主席的申海清被同仁们称为三个“快刀手”,他们常常一同参加笔会、展览,以刻“将军印”为快事。佟佰君不用印床,单刀冲印,令行章成,金石气象,自成一法。

随着篆刻技艺的提高, 1986年,他鼓起勇气将刻的一方“何枝可依”的印章投给了中国书法报,没想到一投而中。成功给了他希望和力量,小小印章在他的眼中天高地阔,多少月落日出,多少春去秋来,他在篆刻艺术的道路越走越快。

1996年他精心构思完成了一方“苍龙”朱文印章向《中国篆刻杂志》投稿。《中国篆刻杂志》代表着中国篆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作品投出去以后,他在忐忑中等待着,当他接到杂志社同意刊用的通知,刹那间泪水湿润了眼眶。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佟佰君作品

更叫他惊喜万分的,是一个帖着挂号邮票的邮件,里面是一份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公函,公函内容是诚邀佟佰君同志去读篆刻专业的研究生。对于他来说,当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上大学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也是当年佟佰君的梦想,还在农场当宣传干事的时候,他就壮着胆子报考了鲁迅艺术学院美术专业,跑到齐齐哈尔去赶考,那次失利而回。这次,在他离大学梦最近的时刻,他选择了放弃。他婉拒了大学学习的机会,继续上班干钳工,他当时的心思是不想让父母付出太多。

从此,他用业余时间奏刀治印,钻研篆刻艺术。篆刻成为他人生的一种追求。他出差,两次到北京的荣宝斋买印谱,花十几块钱买金石大字典。有朋友说他疯了,花这么多钱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还不算,他甚至东拼西凑攒足了280块钱,买了一大兜子的石头。那是他几年的工资,一掷而出,他只为着梦想的天地。

他就是凭着这样的疯劲一路走来。

在工厂里他成长为优秀的工人、基层工会主席。在篆刻界他也渐渐成为黑龙江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航空书法家协会会员、哈尔滨老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古龙印社理事,一位名气远播的篆刻家。

《中国印谱》、《书法艺术》、《中国篆刻》、《东方水墨》、《中国印林》、《中国书画报》、《中国航空报》、《工人日报》等等,几乎知名的专业杂志报刊都刊用过他的篆刻作品。

他还在牧野杯国际书画大赛、三龙杯书法比赛中获奖,他的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黑龙江美术馆展出,他的作品还被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收藏证书


四、“一流刀客”

佟佰君还有一个在业内响当当的名号——左刀行。望断天涯,荡气回肠。

我看过他当场挖印,虽然不像身临山呼海啸的演唱会那样激动人心,但寂静之中看他快刀冲印的神情,听刻刀与印石之间发出的美妙声音,那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佟佰君篆刻有独到之处,先说左手用刀就很是特立独行,所以才有“左刀行”的雅号。

左手用刀是一绝,右手不用印床直接握印冲刀也是一绝,还有更绝的,就是不用传统的水印上石法,而是直接用笔在印石上写反字,然后奏刀成印,寄兴寓情,一气呵成。佟佰君的篆刻风格被书画界前辈誉为“一流刀客”。

有了名就有人慕名而来,有书法艺术班向他推荐的学生,也有艺术院校在校学生找上门来,他在这些学生中挑选了几个兴趣高、悟性强的孩子收下,一对一地辅导,只尽义务分文不取。

一个学生被他推荐到北京的高研班深造,在上交的作品中,由欧阳钟石和西泠印社的两位老师评价,只有佟佰君的学生的印章获得合格。

佟佰君带学生的标准很简单,一是酷爱,二是刻苦,他现在的两个学生李春江、周君就是符合这个标准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跟随他走进方寸天地,几年下来都有长足的进步。今年他和两个学生共同举办了庆祝七一党的生日和国庆七十周年篆刻艺术展,目的就是要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这就是佟佰君为师之道。

春天的时候,佰君兄为我刻了一方名章,当我把印章拿回家视为珍宝刚刚摆在书架时,他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说印章有一笔刻错了,他的学生周君正在赶往我家的路上,他要把印章召回进行修改。

放下电话,我百思不得其解,印章已经在我的手里,他是怎么知道有瑕疵的呢?直到我走进“磊天巢”, 直到我看到他满书柜里整整齐齐的印章档案,这个谜底才被揭穿。原来在四十年的篆刻生涯中,每一方印他都要存档备查,他治学之严谨令人敬仰。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佟佰君篆刻作品档案

佟佰君的方寸天地,那里的一切细枝末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一次他作为嘉宾应邀出席一个书画艺术展,他进入展厅没走几步就停了下来,眉头紧锁,他不露声色地把主办方负责人拉到一旁,悄悄地告诉他一枚布展的印章有重要瑕疵,主办方一听,赶紧采取紧急措施补救,才使展览活动圆满成功。

佟佰君的篆刻作品,书写遒劲沉稳、刀法古朴大气,留红热烈、布白洒脱,颇具君子风范。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和众多作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专门收藏他的作品200多方。

他还为书画爱好者、文朋吟友、社会贤达、各界名流、国际友人和藏书爱好者治印1000多方。他的作品还被日本、韩国、俄罗斯、荷兰、法国等友人和爱好者收藏。

他为青年书法家吴天伯所刊的一方闲章 “六月马”,让人感到祥云之巅狂奔万里之象,令吴天伯爱不释手。

黑龙江尚志市在上个世纪末兴建了一处极具文化魅力和艺术内涵的文化艺术碑林,佟佰君有十七方篆刻作品被中国书法博物馆永久收藏,而且刻入文化艺术碑林。当我看到在碑林中矗立的佟佰君的作品,真正体会到方寸之间就是他徜徉的天地,在这里古老文化的传承,时代创作的突破,生命的追求和生活的情趣,都融化在了他热情的血液里和不懈的追求中。在中国东北最大,闻名全国的碑林中,“一流刀客”永远享有一席之地。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尚志文化艺术碑林中矗立的佟佰君篆刻作品

“这一晃,迷上篆刻快四十年了。过去有人说,我在地上捡起一块砖头都想刻上几刀,那是好朋友拿我调侃,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我痴迷篆刻确是真的,我如果一天不刻上几刀,就好像一天不吃饭一样浑身没劲,篆刻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只要活着就不能没有篆刻。我把书房称为磊天巢,就是篆刻让我重新看这个世界,我要在天阙之上磊筑大爱之巢。”

我问他到现在一共刻了多少印章时,他翻开最后一册档案告诉我,四十年治印6916方。

我问他我的那方印章有记载吗?他翻开2019年的档案告诉我,“你的印章是朱文,第6841号”。

四十年治印6916方,黄泥成印“祖国万岁”的左刀行佟佰君

作者温宏声(右)和佟佰君(中)、著名诗人陈显滨(左)合影

回顾40载,青丝换白发,天地广阔,金石弄奇。

佟佰君的话质朴却感人,“磊天巢”这三个遒劲飘逸的大字,道尽了这个“左刀行”的心声。

2019年12月30日 温宏声

温宏声,退休警官、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作家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代表;连续三届获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错案》获二等奖、《世界记忆七三一》和《哈尔滨大侦探》获三等奖、报告文学《终极对决》在新晚报连载并获哈尔滨警察故事一等奖;2019年入选哈尔滨“悦读一本书恋上一座城”读书活动第21期特邀主讲嘉宾。温宏声曾被媒体称为“上半夜破案,下半夜写书”的警官作家,现已发表文学作品150多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