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審稿人無情的diss?

如何面對審稿人無情的diss?

一篇文章從最初的idea到最後的定稿,說是“十月懷胎”真的一點都不誇張,中間過程可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最難受的時候莫過於提心吊膽地打開編輯的回覆郵件,得到的是審稿人一頓不留情面的diss。

這個時候,如何有效的回覆審稿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由於我們不能面對面和審稿人交流,所以好的回覆將會是決定你文章錄用的唯一因素;而不恰當的回覆,輕則需要重修,重則導致文章被拒,只會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首先,最重要的是客觀看待審稿意見,仔細分析建議內容,不要被意見數量打擊,試著將意見進行分類,比如說,跟語言相關的意見一組,跟文獻回顧相關的一組,與研究方法相關的一組,如此類推,將意見進行分類之後,要處理這些意見就簡單多了。

其次,面對自身論文存在審稿人所提出的問題時,我們應該適當的給予正確的修改。常見的修改內容如下:

1)未引用領域內重要參考文獻

之所以把參考文獻放在第一條,因為一篇論文的絕大部分參考文獻出現在前言介紹部分。每一個研究領域,每年都會發表大量的學術論文,有些領域每年可能發表幾百甚至上千篇論文。在撰寫的一篇研究性學術論文中,通常引文數量會小於一定數量,有很多期刊要求研究性論文引文數量少於60條,有一些是30條。在這個時候,為了更好地將自己的研究內容與領域內的主要研究進行關聯,在引用某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時,最好將本領域內的主要綜述性論文進行引用,這樣就可以間接引用了絕大部分研究成果。

2)實驗步驟描述不完整

很多人在撰寫論文過程中,都認為結果漂亮才是最好的。也因此,他們會忽視或者不重視實驗研究步驟的描述。審稿人在遇到這類稿件的時候,很容易給出“研究結果是非常好,但是由於實驗研究步驟描述不清楚,對他們的結果感到不能讓人信服”。

3)實驗結果的過度“加工”

研究論文之所以能夠發表,是因為作者的研究結果中存在很多以前沒有做過或者發現過的現象或者發現。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實驗研究都能夠得到好的結果。也因此,很多人為了論文能夠“發表”,在研究結果中進行過度“加工”。

4)研究結果分析不深入

經常評審一些論文,研究結果是不錯,但是,就論文撰寫而言像是實驗報告,而不是研究論文。因為,論文只描述他們的實驗發現,而不證明他們的發現是可靠的,也不說明他們的發現對該領域是否有重要意義。很顯然,這樣的論文容易被認為理論深度不足而拒稿。通常情況下,一篇好的論文,討論部分應該佔到論文的三分之一篇幅。

5)研究結論不成立

正常情況下,研究結論應該只說研究結果和結果討論中出現的事情。然而,有一些作者將很多非本文的研究結果羅列進結論中,讓人造成誤解。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很多人的研究結論與論文摘要重複。這種論文是不能接受的,應該予以重視。

最後,可能有一些你不同意的審稿意見,像是你認為不在目前研究範圍內的,可以再客觀地多讀幾次,問問自己自己不同意的理由是否明確,是不是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這些理由,將這些點另外記下來,如果之後投稿的期刊編輯或審稿人再提出一樣的意見時,你就有完整的解釋。

大家都在看

為什麼核心發刊越來越難

氣象科普知識| 低溫連陰雨

從開題到答辯,你一定用得到的論文技巧!

……

如何面对审稿人无情的diss?

如何面对审稿人无情的diss?

Wechat ID:hansicbs

QQ:3303901134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