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首先說說“買櫝還珠”吧,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捨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以貌取人,觀物的。我聽舊書店的老闆說過一句話,他這些東西都是破爛貨。我想,這只是謙辭,他是慧眼識珠的,能夠看出物品的價值所在。在他的店裡,我看到了一冊由牛皮紙包起來的《芥子園畫譜》臨摹本,於是我以50元的價格買了下來。有的人會說,50元買那破爛做啥?還不如去買魚吃呢!魚吃了,還能管飽,這破爛玩意兒能做啥用?我覺得,這些人還是“買櫝還珠”一類的吧!他們判斷事物的標準是它的包裝精美與否,忽略了事物的內在價值。雖然這本破破爛爛的畫冊是七十年代某一位國畫愛好者的臨摹本,但他的臨摹是惟妙惟肖的,非常精彩,也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材料。大家知道的畫蝦高手齊白石臨習《芥子園畫譜》很多次,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有幸,你能夠獲得他的《芥子園畫譜》臨摹本,你將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曾經有一個人,他在廢品站裡用六元錢淘到了一本朱光潛的美學書籍,裡面夾著數幅餘任天的寫生作品。你看,他是不是很幸運?他的這個故事正說明了“書中自有黃金屋”啊!當然了,我並不是說我淘到的那《芥子園畫譜》臨習本和齊白石的那樣珍貴。但我覺得,這對我來說就是一筆精神財富。它的包裝雖然破舊,但不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寶貝都是被當做垃圾賣掉的。懷素和尚《小草千字文》的手稿本據說是在一箇舊書店裡發現的,當時這手稿上還有孩子的塗鴉。由此可見,書店主人是不識貨的。近來,拍賣會上蘇軾的《枯木怪石圖》以4.6億元成交,這是多麼的震撼人心啊!那麼,懷素的書法真跡《小草千字文》又價值幾許呢?我想,這個答案已經很明顯了。買下《小草千字文》的那位黃先生是幸運的,他發現了寶貝。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一樣會發現寶貝的。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幸運的人。別人不太在意的舊書,我卻視若珍寶。這些舊書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那樣的版本在新華書店裡已經很難再發現了。我感謝舊書店,因為在那裡,我淘到了權威版本的四大名著及諸多作家簽名本。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生活中有的是“買櫝還珠”


世界的美好是需要我們用明亮的眼睛去探索的,讓我們做一個生活的用心人,不要把珍寶當做破爛,努力培養自己的鑑賞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