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轍撰 蔣宗許,袁津琥,陳默箋註:《蘇轍詩編年箋註》出版

「宋」蘇轍撰 蔣宗許,袁津琥,陳默箋註:《蘇轍詩編年箋註》出版 | 202004-60(總第1288期)

內容簡介

《蘇轍詩編年箋註》二十四卷,宋蘇轍撰,蔣宗許、袁津琥、陳默箋註。是書以蘇轍本人編定的《欒城集》、《欒城後集》、《欒城三集》為基礎,析出其中的詩歌部分,參考各種年譜編年而成。底本為明代清夢軒刻本,校以今天可見的其餘重要的蘇轍集版本,如宋刻《蘇文定公文集》(存四十六卷)殘本、宋刻遞修本《蘇文定公文集》(存十卷)、宋刻遞修本《欒城集》(存二十一卷)、日藏宋刻《類編潁濱先生大全文集》等。全書卷次大體依照底本順序。間有輯佚者,列於相應詩歌前後。其系年考訂置於註釋第一條,略作解題說明,其餘則為語詞和典故的註釋。如存有相關的倡和詩,亦附錄之。書後附錄傳記、孫汝聽《年表》、遺事(包括碑銘之類)、目錄序跋、參考書目、篇目索引等。本書資料蒐羅全備,系年準確,校勘精審,註釋詳細,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巴蜀全書》子課題、四川省社科聯2013年重點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2013年項目、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北宋散文家,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蔣宗許,男,1949年10月生,四川中江人。現為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兼職),四川大學古籍所客座教授。1994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參加了《全宋文》以及《儒藏》的點校整理,標點整理了其中別集10餘部400多萬字;參加《世說新語辭典》的編纂,先後在《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辭書研究》等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五十多篇。在研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漢語詞綴研究”、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蘇轍文集校注”、國家“211”項目孔子基金會項目《儒藏》編纂,研究成果獲省政府社科一等獎1項、優秀獎2項,市政府社科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1990年,被評為綿陽市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拔尖人才,1997年被當選為綿陽市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現為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四川省語言學會理事,四川省人大代表,綿陽市政協常委,綿陽師範學院學術委員。

袁津琥(1971— ),天津市人,綿陽師範學院文學與對外漢語學院教授,長期從事古代漢語、古代文學、訓詁學、文獻學等專業基礎課和選修課的教學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明清兩代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先後在《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文獻》、《文史》等國家級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持國家社科青年課題一項、省級課題三項,先後獲省教育廳哲社三等獎一次,市政府哲社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二次。著有《藝概注稿》(中華書局2009,約40萬字),整理標點的古籍有孔子基金會重大項目、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項目”四川大學《儒藏》之《復社姓氏傳略》、《復社紀事》(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約30萬字)。現為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綿陽師範學院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

陳默,李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編著《蘇轍資料彙編》等,曾參與蔣宗許教授主持的《蘇過詩文編年箋註》、《龍筋鳳髓判箋註》等項目的註釋和統稿工作。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43492

版次:1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28

套裝數量:4

字數:19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宋史研究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