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往無前的退役軍人


李國忠,男,漢族,1964年12月出生於江西省餘干縣,畢業於江西理工學院,本科文化,現任上饒市建築協會副會長、中共德興市銀城街道中興支部書記、江西省中興建築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德興市建築協會會長,德興市建築協會黨支部書記,擔任德興市海口鎮商會會長、商會的支部書記、海口問問室名譽主任、海口民間防控疫情臨時黨支部書記。儘管身兼數職、業務繁忙,但這並不影響他對公益的投入與付出。

定期組織公司黨員和員工組織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義工活動,積極投身德興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江西省衛生城市的行動中;20多年來在春節前夕和重陽節,李國忠堅持帶領兒女一起看望敬老院老人,送紅包、送上水果等慰問品;自籌資金為老少邊窮山區百姓修橋做路,解決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每年拿出近2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為發展旅遊、弘揚傳承龍燈等地域文化他一次性出資就達10萬……

李國忠的付出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他本人也先後榮獲上饒市最美防疫志願者、“優秀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當地群眾也親切稱他為“老李”。

“疫”往無前的退役軍人

2020年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正陪著家人在家過新年的李國忠看到當地黨委政府和村委會工作人員上戶發放防疫宣傳單,從那時起,他便衝上了防疫抗疫第一線,天天去疫情監測點和各村居巡邏,哪個點缺木炭了,哪個點口罩快沒了,那個點吃的用的儲備不多了,哪個村缺防疫物資了,他一一記在心上,逐樣送到崗位上。

海口鎮地處德興東北部,多個村組與婺源接壤,人員流動密集,防疫壓力較大。深入防疫一線後,老李日夜奔波在黃渡、杜村等村莊內,勸說返鄉人員進行集中隔離。在戰疫情的第一線,老李發揚退役軍人風範,那裡最困難就活躍在那裡,儼然一名出色的“偵察兵”。瞭解了最基層的防疫情況後,如何發揮自身力量解決抗疫物資緊缺難題,成為李國忠的心病。為此,他召集黨員牽頭成立了民間防控疫情臨時黨支部,號召支部黨員捐款捐物倡議,同時利用自己影響力倡議村民積極投身疫情防疫。他還以中興建築公司董事長名義要求員工積極投身所在地的疫情防控,並要求公司員工不惜一切代價為德興採購防疫物資。

“疫”往無前的退役軍人

都說人情債難還,商場忌諱欠人情。疫情發生後,老李卻多處拜託朋友打聽醫療物資採購情況。2月8日,有朋友告知李國忠,撫州一家公司有一批醫療物資在出售,價格已聯繫好,需自行前往提貨。李國忠立即向防疫指揮部申報,辦理離德採購物資手續,自告奮勇提出連夜前往。當時正是疫情高發期,離開德興前往外地,就多一份危險,考慮到在外安全,市委市政府派出專車與李國忠前往提貨。十二小時的來回奔波,終於安全將這批醫療物資按時採購回德興。已過知天命之年的李國忠,四處為家鄉採購物資的事蹟在他的朋友圈裡廣為傳播,老李在外地的朋友也紛紛加入物資採購的隊伍。在疫情防控期間,老李多次連夜趕往撫州等地採購物資,累計協助指揮部採購口罩近10萬個,並自費採購一批口罩物資,免費贈送給參與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

“老李,你好,我們這邊村民口罩都買不到,你能幫幫我們嗎?”“李總,我從湖北迴來,現在在隔離能幫我買點菜嗎?”在防疫宣傳的時候,老李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面對群眾的訴求,老李總是有求必應。他採購物資,按照採購價銷售給村民,確保每家每戶每人能有口罩佩戴;他調集公司所有資源,運送消毒液,為海口鎮每個行政村進行消毒液配送;他放下面子,成為一名普通的配送員,為隔離群眾送去生活物資;他親臨隔離點,為返鄉隔離村民送上食品,安撫隔離村民情緒,宣傳黨的政策,始終做到隔離病毒不隔愛,集中隔離點的孩子,親切的喊他“老李爺爺”。

面對疫情,李國忠主動請戰,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中。他不懼病毒感染風險,多次深入走村入戶開展重點人員精準摸排工作,詳細登記重點人員信息,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息”。通過懸掛橫幅、播放廣播等方式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提高百姓對疫情的認知和防範能力。為了方便居家隔離人員正常生活,更大限度的減少人員走動,他主動請纓為居家隔離人員的家庭服務,購買生活日用品、食品,藥品等。

在老李身先士卒的感召下,全體黨員不忘初心,衝鋒在前,廣大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村民通過網絡視頻、口述、微信留言等方式為堅守在一線的黨員、志願者點贊,部分群眾看到值班人員日夜執勤,主動拿出家中柴火,為執勤人員取暖避寒。

從大年初一開始參加防控疫情第一線,李國忠帶頭自掏腰包9500元購買口罩,後捐助10萬元給工商聯用於疫情防控,同時購買6000餘元物資到海口各防控點看望一線防控卡點的工作人員。在海口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成立民間防控疫情臨時黨支部,並任支部書記,帶領支部成員們每天衝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號召大家捐款捐物,自己先帶頭捐了5000元及口罩等物資約8000餘元,同時在民間防控疫情臨時黨支部的感召下,收到捐款15萬餘元,物資約5萬餘元,採購物資及時配送到各防疫卡點。同時到撫州等地採購口罩2萬個,使得海口鎮所有人員每人分一發1個口罩,並保證了防控疫情一線工作人員的口罩及保暖等物質,第二次為市防控疫情指揮部再次去撫州等地購買3.6萬個口罩由各個醫藥店原價分配給市民,個人投身抗疫的事蹟在當地引起廣泛關注。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在關鍵時刻就要響應黨的號召,衝在一線,不然怎麼能體現黨員的先鋒作用,怎麼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怎麼發揮商會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作用?” 面對眾人的不解,李國忠如是說。心中有信仰,行動就更有力量。

在李國忠的感染下,他的兒子也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主動聯繫協調調度發放抗疫物資。他在弋陽縣鄉政府工作的女兒,大年初二就把三歲的女兒託給公婆,離家奔赴一線監測點值守。

自疫情防控檢測卡口設立以來,李國忠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三班倒”,顧不上照顧家中的妻子,一空下來就趕去執勤,排查進出人員及車輛,做好體溫檢測並及時登記,一門心思投入防疫工作。有時卡口排班輪到他白天值守,但他卻和別人“搶”夜班,並說:“夜班最重要,我當過兵,晚上站崗執勤過,很快就能適應,讓我值夜班吧。”寒風冷雨之夜,在昏暗的燈光下,李國忠用軍人堅毅的身影守護著百姓的安寧,沒有一句怨言。

為配合指揮部做好疫情宣傳巡查工作,抗疫期間,他帶領公司中層幹部一起堅守崗位,在所包乾的網格開展重點人員排查活動。作為董事長,他以身作則,無論颳風下雨,他都堅守在崗位上,日夜堅守在防控工作第一線,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努力克服條件簡陋、生活不便、身體疲憊等諸多困難,全力開展疫情宣傳、卡口盤問等各項工作。對網格內車輛和人員進出進行規範化管理,對有情緒牴觸的百姓進行政策講解,講清利害,紓解情緒,做好思想教育工作。2月22日,一戶百姓不聽勸阻,執意要出村,並與工作人員發生衝突,在得知情況後,李國忠聞訊趕到現場,一邊耐心的講解,一邊讓工作人員為其測量體溫,同時向其宣傳非常時期疫情防控法律政策,告知他若引起不良後果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經過細心的勸說,最終將其成功勸返,消除了不安全因素,同時,他囑託他身邊的公司人員要為保障好這一家人生活必要物資,做好服務工作。

“當軍人就要保家衛國,辦企業就要服務經濟發展,做公益就要傳遞正能量。”這是李國忠座佑銘,也是他不斷前進的動力。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退役軍人就應衝在前線,“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讓老百姓看到,只要有黨旗飄揚的地方,就有力量和希望。廣大退役軍人都應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更應該有軍人的品質,彰顯擔當作為,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發揮軍人品質,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