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歷史悠久的清華大學是我國一所引人矚目、令人嚮往的著名重點大學。清華大學的前身叫清華學堂,是1911年清朝政府用美國“退還”的一部分庚子賠款辦的一所留美預備學校。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清政府與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賠銀四億五千萬兩,史稱“庚子賠款”。其中美國分得三千二百多萬兩。1904年美國表示所得賠款“原屬過多”,可用於“退款辦學”。經中美雙方多次商談,於1908年確定退款辦學相關事宜。自1909年起至1940年止,逐年按月“退還”給中國,指定用於文化教育事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給美國總統《備忘錄》中的一段話反映了美國退款辦學的真實目的:“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1909年7月,清政府設立遊美學務處,附設遊美肄業館,專辦派遣學生赴美留學一切事宜。1909-1911年,遊美學務處選送三批共180名學生赴美留學,其中包括梅貽琦、胡適、趙元任、竺可楨、胡剛復等。1911年4月26日,清華學堂正式成立,所有辦學方法均照美國學堂實行。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Tsinghua College),歸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轄,面積450餘畝,校園建築體現出“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的特點。但辦學方針依然照搬美國,清華學校還是一個普通的留美預備學校。學生到這裡來,主要是念英文,然後念一些歐美的文化,學生在校學習8年,畢業後公費送美留學,進美國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1916年清華學校正式提出改辦完全大學,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設立國學研究院,開始向完全的大學過渡,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國民黨政府接管清華學校,將校名改為“國立清華大學”。第二年,舊制全部結束,完成了從留美預備學校到大學的過渡。1929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決定,國立清華大學專屬教育部管轄。至1937年已發展為一所擁有文、理、法、工四個學院16個學系的綜合性大學。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清華大學於1952年進行了院系調整,並興建了誠齋、立齋、強齋等數十座樓房;60年代又興建了中央主樓;從70年代開始主要興建教職員工宿舍。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清華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工科大學,為祖國培養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材。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清華園是清華大學的標誌,以至人們把清華大學稱為清華園。現清華大學工字廳、怡春園一帶原來叫熙春園。作為皇家園林康熙行宮(御園)的熙春園,始建於清朝中葉康熙年間,建成於1767年(乾隆32年),它與北京西郊的圓明園等五個苑囿號稱”圓明五園”。道光年間,熙春園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仍叫熙春園,賜於五子奕綜,西部叫近春園,賜於四子奕詝(zhǔ)(咸豐),俗稱”四爺園”。咸豐即位將熙春園改為清華園。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今“清華園”工字廳後面的匾額題“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有對聯一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這“水木清華”四字典出晉謝叔源的《遊西池》一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這“湛”為澄清之意。因工字廳後有池,故有謝氏詩句,題為“水木清華”。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工字廳現在是校長辦公室,原名工字殿,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清華大學最負盛名的古建名勝。工字廳庭院門前有一座小石橋,門口左右各有兩隻巨大的石獅子,門額一匾上書“清華園”三個大字,是咸豐皇帝御筆親題。這道門早先是作為皇家園林清華園的二宮門,進入二宮門,便是工字廳,早年稱作“工字殿”,因為前後兩個大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如同一個“工”字。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近春園得以倖免。同治時,打算重修圓明園,但由於經費不足以支付從新疆運送材料的運費,於是拆毀近春園,將石材用於圓明園的修繕。但拆毀近春園後由於太平天國運動,清朝國力衰微,重修圓明園計劃被擱置,從此近春園淪為“荒島”達120餘年。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1913年近春園併入清華大學校區,統稱清華園(在作為清代皇家園林的時代,近春園原本不是清華園的一部分)。此一景點在清華校內常被稱作荒島或荷塘,1979年清華大學重修荒島上原有的建築,成為近春園遺址公園,現常作為校內師生員工休閒的場所。

能考上清華,此生無憾了,1911年4月26日 清華大學建校

近春園荷塘因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而聞名。1927年夏,居於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於荷塘西北角,寫下《荷塘月色》一文。島上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資紀念,亭內有朱自清先生手跡。但許多人常將“水木清華”處的荷塘誤認為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這也是“清華四怪”之一:“兩處荷塘爭月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