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PoS、PoC,孰優孰劣?

區塊鏈從2009年發展至今,已經演變出多種共識。其中,大部分的共識都來自於“BFT家族”和“Proof of X家族”,而“Proof of X家族”是目前公鏈領域內應用較多的一類共識。

說到“Proof of X”,一般想起來的自然就是目前圈內著名的PoW、PoS和PoC這三大共識——當然目前而言2014年誕生的PoC的影響力還遠遠不如他的兩位老大哥。本篇文章就在此聊一聊這三大共識,究竟孰優孰劣?

- 01-

PoW,最早的王者

PoW、PoS、PoC,孰優孰劣?

PoW(Proof of Work)作為最早被應用的共識機制,在比特幣上獲得了巨大成功—它支撐了比特幣系統超過10年無重大故障的平穩運行;同時它身上也寄託著中本聰的最初設想—人人皆可挖礦、按勞分配、公平。

儘管在設計之初,PoW的意圖是通過代碼搭建一套人人參與、權利均等、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但是隨著資本的進入和ASCI芯片的面世,號稱“人人都可參與”的PoW也已經拔高了准入門檻,而人人權利平等更是無從談起。除此之外,PoW還存在著一些明顯問題:

資源浪費:PoW共識過程高度依賴區塊鏈網絡節點貢獻的算力。同時,加密數字貨幣生態圈已經在資本和設備方面呈現出明顯的“軍備競賽”態勢,逐漸成為高能耗的資本密集型行業,進一步凸顯了資源消耗問題。

算力集中:根據btc.com數據顯示,在資本大量進入的情況下,過去一年礦池算力份額排名前五位的礦池佔據了比特幣總算力份額的65%,馬太效應逐漸顯現,而算力過度集中還存在著51%攻擊的風險。

性能低:由於需要通過設置一定的工作量來達成共識,PoW 的區塊鏈通常處理交易業務的性能非常低,比如比特幣TPS 理論上最多隻有7筆/秒,這也就是說PoW天然受到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限制。

為了解決以上弊端,各種各樣的共識機制開始走上了檯面,其中最有力的挑戰者自然就是PoS了。

- 02-

PoS,最有力的挑戰者

PoW、PoS、PoC,孰優孰劣?

正因為PoW的勢微,主流算法裡面,PoS(Proof of Stake)順利成章成為了最有力的挑戰者。近些年來,基於PoS共識打造的區塊鏈逐漸增多,就連市值長期保持第二的以太坊也計劃從PoW轉到PoS,而隨著Tezos、Cosmos等公鏈的出現,”Staking經濟”一度成為了2019年熱詞,也受到了交易所和錢包的大力追捧。

客觀來說,PoS機制的誕生確實解決了PoW的部分弊端:

1. 以PoS機制開發新區塊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資源浪費,同時系統區塊的自動產出緩解了由於數字資源有限性而產生的通貨緊縮;

2. PoS共識機制弱化了中心礦池規模經濟的需求,算力集中壟斷的情形也得到了緩解,個體競爭力差別相對減小;

3. 就51%攻擊而言,PoS共識機制發起一小時攻擊的成本遠大於PoW共識機制。

然而,PoS也不是萬能的,一般而言,它存在著以下問題:

無權益問題(Nothing at Stake):用戶在PoS中可以同時在兩個分叉上面下注;無論哪一個分叉後面被公認為主鏈,該用戶都可以獲得獎勵而沒有機會成本的損失。這樣也在事實上會干擾共識的形成。

被動形成中心化:PoS主網上線伊始,創世塊中分配的Token絕大多數屬於數量有限的項目方和早期投資人。因此PoS 的區塊鏈很容易被早期用戶壟斷和支配。

記賬節點選擇問題:很多PoS依賴於BFT類算法,但是許多BFT類共識需要確定節點後才能進行下去。記賬節點的不確定還會增大網絡分區的概率。

於是,追求完美的人們又推出了許多混合類共識,比如PoW+PoS、DPoS+BFT等。同時出現的當然還有本文即將介紹的第三種共識機制——PoC。

- 03-

PoC,世界上最大的受眾群體?

PoW、PoS、PoC,孰優孰劣?

其實早在2014年,PoC就存在了,只是一直沒火。這種通過普通硬盤就能挖礦的共識機制,可以說擁有著世界上天然的最大受眾群體,門檻也比PoW的ASIC礦機和PoS的硬件要求低得多—假如每臺電腦都可以鎖定籌碼挖礦獲得收益,市場會有多大

而隨著以PoC共識機制為代表的BHD的價格的走高、BHD算力本身的瘋漲以及蟲哥、Alex等PoC佈道者在各地的佈道,沉寂已久的PoC共識協議終於又開始火了起來。在經歷了逐漸搭建起行業高壁壘、讓新礦工望而生畏的四年後,沒人知道以“人人挖礦”“節能環保”“重返2012年”口號宣稱的PoC挖礦是不是一次新的機會。

那麼,PoC到底有哪些優勢呢?

1. 相比於POW,POC挖礦將算力替換成硬盤空間,在很大程度的杜絕了POW挖礦造成的資源浪費以及對環境不友好等問題,讓礦工從挖礦中賺取更多的利潤。

2. PoC只需電腦硬盤即可挖礦。相比於使用其他數字貨幣使用礦機、顯卡、ASIC芯片等挖礦,PoC挖礦投入的成本更低。

3. POC硬盤挖礦,雖然在挖礦的概念上和POW相似,但在設計之初加入了一個抵押機制,抵押機制使得超級礦工出現的概率變得極低,即便有超級礦工出現,得益的也是普通散戶,也就是杜絕了超級礦工壟斷挖礦的局面。

4. PoC硬盤挖礦,只對硬盤容量有需求,對數據的吞吐並無要求,因此天然杜絕ASIC化。

反過來講,PoC又有哪些劣勢呢?

1. 激勵機制可能存在問題。不談利益的挖礦和共識機制對用戶來說並沒有什麼吸引力。並且目前的PoC中的Plot文件除了用來挖礦外,並不能用做其他用途。

2. PoC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平等。儘管人人都可挖礦,但是在資本方的加持下,PoC也改變不了越有錢的人挖得越多的命運——當然除非共識完全是根據時間參數來的,不然實現完全平等只能是一句空話。


當然了,這三大共識機制並不能完全代表現有區塊鏈行業,孰優孰劣之爭也遠未定局,但是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賽道進行站隊已經是當務之急,你能看得準嗎?

參考文章:火幣研究院《共識機制的“權力的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