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竹贊》

韶山竹贊

山怪/文

沿著紅色的革命路線來到了湘潭韶山沖毛澤東故里。這裡傍山依水,風景秀麗,一幢土結構房屋呈“凹”字型坐落在綠樹環抱之中。看到那斑駁的土坯牆和陳舊而簡陋的傢俱,誰都不曾想就是在這樣一個典型的南方普通的農家裡卻誕生出中國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革命偉人毛澤東。故居里陳設著農具、桐油燈、書桌和一些珍貴照片等。而故居之外的後山,除了生長著茂盛的松柏之外還有一大片竹林。竹林依居而生,散發出盎然生機。

走進竹林,秋風吹動著竹葉“沙沙‘’作響。棵棵勁竹直插雲天,而枝條卻在隨意自由地招搖擺動,似乎向著我揮手微笑。陽光溫暖地撒在竹林上,閃耀著點點金亮,使一抹青綠的竹林更顯得婀娜多姿,蒼翠挺拔。這竹林如同千萬個勇士護衛著神聖的故居,又如同堅強勇敢的韶山人民守候著這塊熱土。

在竹林裡,看著一棵棵拔地而起的竹子是那麼的挺直堅韌,不禁讓我對竹心生出無盡的敬意。竹,有著獨特的性質,它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它無需肥沃的土地,在貧瘠的山嶺依然能夠生生不息地茁壯成長,它的這種對戰勝困難的求生意志是多麼的強烈啊!有言道“雨後春筍,青尖露後衝雲霄”,更證明了它有著積極向上的衝勁。其立起的生命標杆也正是挑戰艱難環境的一種精神的象徵。

竹,輪環清晰,節理不亂,無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常青,渾身散發著青春的氣息,總給人清新淡雅美麗的印象。它不花不果,從不以妖嬈的媚態招蜂惹蝶,反而以一種樸素無華的風貌贏得了世人的讚歎。它不怕酷暑嚴寒,有著狂風吹不倒、大雪壓不彎的錚錚鐵骨。在竹子身上,讓我們看到了文靜中顯得高雅,虛心中顯得柔韌,直立中顯得堅強。像這種不譁眾取寵,不貪圖虛名的品格,不知令多少世人引以效仿。這種剛柔相濟能屈能伸的品格,不知令多少世人傾慕崇拜。還有它不畏風霜雪雨的精神,又令多少人敬佩不已!

竹,自古以來就被許多文人墨客形象地比喻成林中君子,與松、梅並稱為“歲寒三友”,對其讚揚也各出風采。如劉禹錫在“庭竹”中寫道:“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而清朝鄭板橋在《石竹》裡則豪情讚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更是把竹子的一身風骨正氣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除了古人之外,而老一輩革命人士中也有很多人對竹子有著借喻性讚美。像革命烈士方誌敏就曾留下:“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樣壯志不屈的詩句。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董必武寫道:“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寒,昭蘇萬物春風裡,更有筍尖出土忙”。 這些先人們不但對竹子的外觀大加頌揚,而且對竹子所具有的高風亮節的風格進行了頌揚,可見竹子對人們的精神鼓舞有著多麼重要的影響和激勵作用。

今天。在韶山沖看到竹子,不禁讓我聯想到革命偉人毛澤東。毛主席就像一棵高大而堅韌的竹子。從他立志求學、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到參加創建中國共產黨;從創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中央蘇區,到萬里長征挽救革命;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新中國建立後所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而做的一切一切。在他的戎馬生涯中不知遇到多少困難,不知經歷多少風險,但他就像竹子一樣堅強,憑著堅貞不屈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衝破重重困難,克服道道風險,他以大智大勇的魄力和千萬個革命勇士們一起推翻了黑暗統治,戰勝了外寇的侵略,創造了新中國,並且用高瞻遠睹的戰略眼光突破了敵視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國際列強的圍堵和遏制。通過毛澤東的革命事蹟,我們看到了他擁有竹子般的樸素、剛勁和豁達,他一身的鐵骨氣概不正是我們所要發揚的青春氣息和克難求進的精神嗎?

竹之氣節,人之榜樣。修竹,就是修心、修品。只要人具有竹子一般的精神,虛心向上,正直不屈,立根堅定,就能克服任何困難,正所謂骨節與氣概成為立身的根本!看了韶山竹,我的心在燃燒,在澎湃。彷彿原本空曠的心靈被竹瞬間填滿了。揮手離去時,轉頭回望毛澤東故居後的那片竹林,好像主席高大偉岸的身影就站在那裡,身旁則是熱情的韶山人民。

《韶山竹贊》

《韶山竹贊》

《韶山竹贊》

《韶山竹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