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郡贼梁龙,反于交趾。

命儁往征,拜为刺史。

调兵五千,不轻直抵。

威德先扬,使其惊靡。

七郡齐攻,自斩而死。

—— 明末 石斋先生 黄道周

本文是《资治通鉴札记》的 (总) 第 二 篇

汉纪 第 二 篇 一八一 年 第 二 篇

本文共3575字


东汉后期的名将朱儁(也被称为朱俊),其成名第一战,是以五千兵马平定“交州之乱”,击斩交趾贼首梁龙,降服数万,旬月而定,尽显名将风度。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三国志12-三国志14 朱儁


01


在此,先上影响最大的第一段史料A。


史料A:范晔著 后汉书 卷七十一 皇甫朱儁列传


后太守徐珪举儁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会(一七八年)交阯部群贼并起,牧守软弱不能禁。又(一七八年)交阯贼梁龙等万余人,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县。光和元年(一七八年),即拜儁交阯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一七八年)。以功封都亭侯,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征为谏议大夫。


百度百科(2020 0318)的说法,就是取材自上文的史料A。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这段史料认为一七八年群盗并起,朝廷于一七八年任命朱儁为交州刺史,朱儁在一七八年将叛乱平定。而且细节描述得非常生动,据史料A,可以得出时任徐州兰陵令的朱儁,在接到任命后,是如何的组建军队、如何的行军、如何的遣使到郡查看虚实,宣扬威德,如何的发交州七郡兵众进逼梁龙所部,最后击斩梁龙,降者数万,旬月而定。


总之,上述的一切,都在光和四年,一年之内、半年之内,甚至数月之内、甚至旬月(十天到一个月)完成。光看这份史料,朱儁募兵精锐,侦查情报,政治攻势,神速进军、击斩首恶,降服余众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过瘾,令人神往。


梁龙一个降而复叛的交趾郡反贼,短时间内聚众万人,攻破郡县,这份组织与执行力,的确非常了得。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朱儁神兵从天而降,三两招就搬走自己脑袋。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这是第一个,用兵慎密,重视政治攻势、神速进军,擅长斩首战术的智慧型将领朱儁。


02

然而,同样是后汉书的作者,范晔先生在灵帝纪里的记述又有不同,简单到极点。


史料B:后汉书 灵帝纪

光和元年春正月,合浦、交阯乌浒蛮叛,招引九真、日南民攻没郡县。太尉孟㦽罢。


史料C:后汉书 灵帝纪

(光和四年夏四月)交阯刺史朱俊讨交阯、合浦乌浒蛮,破之。


细节非常简单,交州刺史朱儁干就完事了。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这是第二个,作战直线,没有收服数万降者(或者被省略),没有丝毫感情的战斗型将领朱儁。


但注意,史料B和C中完全没有史料A的细节就算了,它所列出的时间点和事件,分明显示是,光和元年乱起,直到光和四年朱儁才任交州刺史,将之平复。而且,在这段记载里,没有梁龙和孔芝的出现。


由于是纪与朱儁本传的重点差异关系,细节问题忽略不记也属常规操作,但同一个作者编写的史书,时间点却差了三年之久,这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03


北宋司马光先生编写资治通鉴时,也发现了这么一点。在综合对比考虑后,他选用了上述的史料A、B、C各合理部分,得出了史料D、史料E。


史料D:资治通鉴 五十七卷 汉纪四十九 光和元年 一七八


光和元年〔(戊午、一七八年)是年三月改元。〕


春,正月,合浦、交趾乌浒蛮反,招引九真、日南民攻没郡县。太尉孟戫罢。


史料E:资治通鉴 五十八卷 汉纪五十 光和四年 一八一


(光和四年夏四月)交趾乌浒蛮久为乱,〔乌浒蛮反事始上卷光和元年。〕牧守不能禁,交趾人梁龙等复反,攻破郡县。诏拜兰陵令会稽朱儁为交趾刺史,〔兰陵县,属东海郡。〕击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征为谏议大夫。


资治通鉴的说法,将乌浒蛮作乱和梁龙作乱都放在同一件事情上,对朱儁的描写则省却了史料A中的孔芝作乱、朱儁回本郡会稽募兵、两道进军、按兵不动、查探敌情、政治攻势、七郡进逼的细节,仅仅保留击斩梁龙,降者数万,但同样也认为朱儁这一场平乱之战进展神速,旬月尽定。


这是第三个,结合取舍了史料A,史料B+C得出的综合型朱儁


那么,上述三份史料(A、B+C、D+E)谁才是最符合逻辑,最接近事实呢?


04


所谓“读史要读图,我们得从地图上去对比这三份史料,才可以得出答案。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从上图可见东汉时的交州,管辖范围是东到今天的两广,西到越南北部、西南到越南沿海。就是这么一份地图,可以无情否定了史料A中的众多细节。想在一七八年达到史料A中所描述的所有效果,除非他朱儁所部是有空军、兼他和他的使者们都有手机。否则,他那一系列操作无法在短时间内精确完成。


这很好理解,就算他的使者骑马从南海郡(广州)到日南郡(越南西南部)联系接洽当地官员起兵进逼,单程没个三月半年不算完,这还只是赶路的时间,不包括接洽,谈判、回传信息给朱儁,朱儁对使者做下一步指示的时间。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这里寓意是物理意义上的、真实的路 = =


而且从七郡进逼的效果来看,朱儁的使者们该不止是去南海郡(今广州 番禺),其他六郡(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该也有使者赶路去接洽当地的太守或地方豪强武装力量,并且接洽都成功,才能达成七郡进逼。


也就是说,史料A的第一个朱儁将一切操作都放在光和四年(一七八年),经不起地理位置和消耗时间的双重推敲。


05


可能司马光先生也考虑到上述因地理问题而产生的时间问题,所以他在采纳史料时,尽管有用到朱儁传的内容,但同时删去许多细节,

使得事件看上去比朱儁传可信一点点。但他也认同朱儁是181年才任职交州刺史,开始平叛,则旬月尽定这个描述,还是BUG。理由如上述,十天到一个月,赶路去交趾郡的时间都不够,别说平乱了。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容我偷懒,再放一次这张图。


这第三个朱儁,不成立的原因与第一个朱儁相同,尽管比起第一个朱儁,第三个朱儁已经合理化了许多。


06


B+C的灵帝纪版,该是最可信的。因为他没有提及到朱儁任职交州刺史的时间,换言之,朱儁甚至有可能最早在178年就接任交州刺史(与朱儁传符合),在密锣紧鼓准备三年后,才在181年的4月平定交州之乱(与灵帝纪、资治通鉴符合)。


那么,事情真相该就是灵帝纪版本的吧?


基本可以说对,因为这段记载是灵帝的纪,对朱儁的作战细节避而不谈,反而令第二个朱儁最接近真实。但是,这也使得第二个朱儁,不太符合历史上那个喜欢讲作战细节的(184年,为自己的司马张超,讲解道理的朱儁)。朱儁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但这也不奇怪,毕竟人会成长,朱儁或者也有经历过一个不喜欢讲道理到喜欢解说道理的过程。再者,重复一次,史料B+C的出处,毕竟是灵帝的纪。


那么,朱儁传是范晔空口白牙,全凭脑补写出来的咯?


07


这时候,我觉得细节更多,读来最吸引的朱儁传,只有一种前提下,才更合理。那就是让传抄《后汉书》的后人背锅,传抄过程中有错写和漏写。


范晔原书的朱儁传,有可能是这样的:


史料A+:范晔著 后汉书 卷七十一 皇甫朱儁列传


后太守徐珪举儁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会(交阯部群贼并起,牧守软弱不能禁。又交阯贼梁龙等万余人,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攻破郡县。光和元年,即拜儁交阯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合五千人,分从两道而入。既到州界,按甲不前,先遣使诣郡,观贼虚实,宣扬威德,以震动其心;

光和四年,与七郡兵俱进逼之,遂斩梁龙,降者数万人,旬月尽定。以功封都亭侯,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征为谏议大夫。


对,史料A+和史料A对比,也就将原文的“既而”,替换成“光和四年”。这个新替换的时间点,可以完美契合《灵帝纪》原文和《朱儁传》原文,大大提高了消耗时间方面与地理位置方面的合理性。当然,这个是笔者的一点脑补,需要特别说明。


这就是说,朱儁这个光和元年(一七八年)就任职的交州刺史,至少有三年时间都是在扬交边界办公,负责安排使者去交州各郡宣扬威德,处理使者们回传的各郡情况。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在七郡的使者们都成功完成了朱儁安排的宣传攻势和政治攻势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之间,朱儁受的气也足够多了,不仅交州的形势一直在恶化。


而且脑补他在三年间,没有足够的把握之前,也多次顶住了灵帝的进兵要求。


最终,等到七郡使者都和当地的太守或豪强都处理好关系并约定好进兵时间后,朱儁才于光和四年发动交州平乱之战。在七郡进逼的联合攻势下、终于取得击斩梁龙、孔芝不知所踪、乌浒蛮降者数万的辉煌战果。


这是我脑补出来的第四个朱儁,比之第一个朱儁,少了他的顺风顺水,神速平叛;但多了一份难得的坚持和忍耐。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出一个用兵慎密,重视政治攻势、擅长斩首战术的智慧型朱儁。


08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

大家认为哪一个版本的朱儁

才最符合你心中的想象?

笔者的推敲又有哪里不合史实?


游戏

三国游戏迷的资讯整理

↓↓↓↓↓


游卡三国杀相关

暂未推出朱儁


KOEI三国志相关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点击放大查看

END

关于《资治通鉴初读札记》

是由敏然兄所撰写的系列历史类文章,原则上为:

1、读到哪里,写到哪里。因此会出现汉纪-后周纪-齐纪之类的更新顺序。

2、一年、一事,一次发散解读,为一篇文章;

3、也许会出现腰斩的情况,但希望本号的资料库汇聚,也能使大家有一个留下的理由。

希望能透过本系列文章的磨练,使自己获得不断比以前进步的历史类文章写法。也期望各位朋友可于评论区留言,指出写法或史实解读的谬误,赐教一二,不胜感谢。

朱儁平交州时间考辨:对比解读三段史料后,我发现了四个朱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