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堅持了15年後,我毅然決定離開 Linux,投入 Mac 的懷抱

為什麼我需要學習這麼多?因為我必須瞭解每一層!我不僅渴望掌握整個技術棧的知識,從後臺到前端,從硅片到屏幕,還渴望擁有功能更強大的機器!

在堅持了15年後,我毅然決定離開 Linux,投入 Mac 的懷抱

作者 |Austin Pocus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抱歉,Linux!錯不在我,而在你。我永遠也看不到“Linux桌面年”到來的那一天了。如今,就連這句話也幾乎成了一個笑話。

根據Distro Watch的調查顯示,目前第二受歡迎的Linux版本是Manjaro。在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期,我都在使用Ubuntu和Linux Mint,於是我決定試試看Manjaro。畢竟,它是基於Arch Linux——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假設我有幾周的時間來配置的話)。

Manjaro的表現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它與Arch Linux的關係就如同Linux Mint與Ubuntu,一個更易於使用的基本發行版。時至如今我的筆記本電腦仍在使用Manjaro,直到我的Mac送到。那麼,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我得承認,Linux伴隨了我的成長,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功不可沒。我有機會接觸計算機都是因為Linux,如果當初沒有可定製、可配置以及“只做一件事,並做好”的哲學,那麼我可能壓根就不會買計算機。

我開始使用Linux大約是在我13歲的時候,當時我的第一臺電腦出了問題,那是在2004年,我沒錢買新的電腦,當時PC機的平均價格為1699美元(遠高於如今的2200美元)。我家人也沒那麼多錢。所以我必須自己想辦法解決,幸運的是,跟我同病相憐的哥哥跟我說:“我們收到的廢品裡有好多電腦!”

他指的是回收廢舊金屬,然後送到垃圾回收中心或廢品收購站,以換取微薄的金錢。

2004年的時候,我們家的經濟狀況很不好,說白了就是很窮。雖然我們不至於捱餓,但也是入不敷出,岌岌可危。我父親在快到退休年齡的時候,突然失去了他那份無聊的軋鋼工的工作。於是,他跳上了卡車,開始和我哥哥一起去收廢品。

說回正題,我哥哥意識到這些神秘的機器中可能存在某種商機,他想:“也許我可以試試看修好這些電腦。”事實證明,我確實可以。

在我們的第一臺計算機出現問題之前,我曾接觸過Linux,據說這個古怪的操作系統,這種古怪的運行時可以在幾乎零功率的情況下運行計算機。換句話說,你不需要最新最好的機器也可以使用電腦。我們都記得那些古老的DOS機器,但是我需要在屏幕上顯示Windows,而基於shell的界面無法實現,該死!

因此,我認為Linux是我最好的選擇,它甚至可以在功率不足的機器上運行。但更重要的是,Linux很難被入侵。我並不是說Linux本質上更難被黑客入侵(儘管事實確實如此),而是因為大多數病毒是為Windows或Mac編寫的。Linux很難中招(病毒或惡意軟件),因為使用Linux的人很少。

很快我就發現,我們收回來的絕大多數電腦並不是機器本身出了問題,它們只是被感染了。

於是,我安裝了Linux。當時的我對Linux知之甚少,在接下來的15年裡我體驗了各種離奇的經歷。一開始我只是想學習編程,但最終我學習了各種操作系統知識和操作系統中的指令。

為什麼我需要學習這麼多?因為我必須瞭解每一層!我不僅渴望掌握整個技術棧的知識,從後臺到前端,從硅片到屏幕,還渴望擁有功能更強大的機器!

Linux可以像跑車一樣進行定製,將某臺計算機調整到完美的狀態。有人在使用Gentoo嗎?算了,如今你們肯定都在用Arch。

那麼,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Manjaro的第一個問題在於音頻配置。pavucontrol的功能非常強大,然而除非你是音頻工程師,否則就無法搞定這個聲卡。最終我未能將揚聲器直接插到臺式機的聲卡上,只能插到顯示器上,這顯然很荒謬。

我使用的是內置的英特爾聲卡,它可以與Manjaro使用的Linux內核的最新版本完美兼容,那又為什麼無法正常工作呢?我猜大概是因為我的主板及其音頻接口無法與Linux完全兼容,但是我對此一無所知。

Linux的第二個問題在於顯卡配置。當時我入手了Radeon RX 5700 XT,卻無法同時兼顧這個顯卡與wifi,因為支持最新版Radeon的Linux不支持wifi,而支持wifi版的又不支持這個顯卡。

最終,我使用Panda的無線網卡解決了wifi的問題,但是始終未能解決顯卡的問題,至少在Manjaro下搞不定,儘管Arch Wiki提供了很多幫助(這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Linux系統文檔)。

因此,我下血本購買了GeForce 1080Ti,我知道這款顯卡可以與Linux兼容,而且也很適合玩遊戲。每次想到我原來的顯卡不能用,不得不購買一款全新的顯卡,我就覺得心疼。

Radeon顯卡未能正常工作是有原因的。儘管Radeons更適合僅Linux系統,但最新最出色的顯卡(無論是Radeon RX 5700 XT還是GeForce RTX 2080)都無法在Linux上運行,原因是沒有人編寫驅動程序。Radeon顯卡的驅動程序比Nvidia更出色,這是因為ATI提供了高質量的開源驅動程序——只不過還不支持最新的顯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Nvidia有點蔑視Linux,他們只提供編譯好的驅動程序,卻從不提供源代碼。

另一方面,Mac電腦的立場比較中立。Linux通過開源儘可能地為更多硬件提供支持,儘管通常是非官方的驅動程序。Windows的目標也相同,即通過非開源的編譯好的驅動程序儘可能地支持更多硬件。然而,Mac卻選擇為一組特定的硬件提供最佳支持。

這意味著我們所需的配置更少,因為我們的選擇本來就很少。Windows和Linux下的設備都需要安裝外部的驅動程序,但在Mac下卻完全不用。

不僅如此,Mac還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用戶體驗。Mac產品的UI/UX無可匹敵——聲明我不是腦殘粉,我說的是事實。天空是藍色,水是液體,MacOS提供了出色的用戶體驗。

除了提供出色的硬件和用戶支持外,Mac還提供了一流的開發環境,這要歸功於Unix的根基。從本質上講,你可以在Mac上獲得Linux的所有工具,幾乎感覺不出差異。

最初我選擇Linux的原因很簡單:我買不起Mac。我甚至買不起電腦!我的電腦都是別人扔掉的廢品。我利用Ubuntu、Arch、Debian、Mint、DSL和其他幾十個發行版創建了一個定製的Linux系統,在我的破電腦上拼湊出了一個最佳環境。

如今,我根本沒有那麼多耐心。我有能力、動機和機會幹掉這個已死的Linux系統,然後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替代。

最後讓我們來數一數壓垮駱駝的這一根根稻草:

缺少音頻配置。

缺少默認的WiFi適配器支持。

缺少默認的顯卡支持。

缺少清晰的UI/UX來顯示系統的運行狀況,以及如何修復錯誤。

最後一個至為關鍵。Linux認為你清楚自己在幹什麼。在某些情況下,Windows面對高級用戶也有這樣的想當然。在使用Linux的時候,我需要花費很大力氣才能搞清楚“出了什麼問題”並修復。但是在Mac下,修復問題非常輕鬆。Mac的UX設計看似更為“正確”。

例如,我想將主目錄添加到快捷方式中,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在Atom文本編輯器中打開這個目錄,而且還會顯示在Finder的左側面板中。為此,我只需搜索“austin”或“projects”(這兩個都是我的硬盤上的目錄),單擊鼠標右鍵,就可以了。在Linux下,執行相同的操作時,你需要考慮你使用的桌面環境/文件瀏覽器,以及它是否支持自定義快捷方式(乃至驅動器的搜索)。在Mac下,你只需要插入揚聲器,通常就可以用了。顯卡亦是如此,因為只要不是黑蘋果,Mac就知道如何處理好與這些硬件和協議的交互。

Linux就像Perl,它們的信條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反觀Mac則更像Python,它們崇尚的哲學是:“用一種方法,最好是隻有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雖然二者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弊端,但我更喜歡後者。

Linux桌面已死。MacOS萬歲!

原文:https://hackernoon.com/leaving-linux-for-mac-after-15-years-hbe627b1

本文為 CSDN 翻譯,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