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夜晚(下)

▾ 点击收听 ▾

古人的夜晚(下) | 毕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毕老师。在上一期节目中,我提到了一个词叫“金吾不禁”,有同学来问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和夜晚有关吗?当然有关。金吾,是从秦汉时期就有的一个官职,它的职责就是守卫京城的安全。古代的时候,有些朝代在晚上是有夜禁制度的,也就是入夜之后,不能随便在大街上走动,有金吾卫在巡视,如果发现谁在瞎逛,就会被抓起来审问,如果看某人好像特别可疑,甚至会把他关进牢里去。但是到了元宵节及前后各一天,一共是三天的晚上,所有人都可以出来在大街上随便逛随便玩,玩个通宵也没关系,金吾卫是不会来禁止你,甚至抓你的。这就叫金吾不禁。

在上两期的节目中,我已经说过了古人在夜晚会做的许多事,这一期节目中,我想说说,在古代的夜晚,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挑灯夜读,在月下劳动,在守卫国家。他们勤奋,他们勤劳,他们坚守着心中的信念。

古人的夜晚(下) | 毕有话说

古代的读书人,都有一个做官梦,他们希望通过读书,一朝考取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日夜苦读,钻研学问。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白天,他们借着日光用功,到了夜晚,那就只好点起油灯了,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凿壁偷光,或者囊萤映雪的。油灯点久了,灯盏里的油自然就少了下去,这时候需要加油了。清朝嘉庆年间,有一位大官叫张瑛,他非常重视民间的教育事业。每当到了午夜时分,他就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油桶去街上巡视,看看哪户人家还有人在挑灯夜读,就进去为那读书人加上一勺油,送上几句鼓励的话。据说这就是“加油”这个词的来历,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会用“加油”来鼓励自己或者别人。

古人的夜晚(下) | 毕有话说

通过读书来考取功名,这是男人的事,那么女人们呢?她们的夜晚也并不空闲。白天,她们趁着明亮,操持家务,为一家老少的衣食而忙碌,到了晚上,她们仍然要纺纱织布,勤劳而善良的刘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虽然从早上做到深夜,却仍然得不到“阿母”的欢心。还有一些孤寂的女子,她们的丈夫在戍守边关,远在万里,她们就把所有的牵挂,和无可排遣的愁绪,都融入了秋夜里冷冷的月光下,那一阵阵的捣衣声中,李白在《子夜吴歌•秋歌》这样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夜月明,照着捣衣之人;秋风阵阵,传来捣衣之声,怀念远征之人的深情,祈求平安归来的心愿尽在其中,读来让人怦然心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在夜晚的劳作,都是这样的悲情。我们来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是一幅清新而秀丽的山水画,在这幅画中,有空山新雨,有松间明月,有秋风,有清泉,有竹林,有莲叶,而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一群勤劳又快乐的浣衣女子,她们洗完衣服,穿过竹林,一路走一路说笑。这样的一幅《山居秋暝》图,正是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向往淡泊无争的田园生活的内心写照。

古人的夜晚(下) | 毕有话说

而在遥远的边关,战士们正在半夜行军,因为外敌已经入侵。“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他们在漆黑的夜里,冒着严寒,兵不卸甲,衔枚疾走。虽然环境是如此的严酷,行军是如此的艰难,但由此更加可见战士们的凛凛风骨,浩荡军威。战事激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敌兵源源而来,如同黑云压城,气焰嚣张,战士们英勇迎击,铠甲在阳光下金光闪烁,气势非凡。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关将士的鲜血在寒夜中凝结成了紫色。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场激战,原本应该是满目萧瑟的秋意,因此更添了一份悲壮的色彩。来犯之敌终于败退,趁着月黑风高,仓皇而逃,引起雁阵惊叫。当英勇的战士们准备出发追击的时候,漫天的大雪竟然落满了手中的弓和刀。

卢纶以一首《塞下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雪夜追歼逃敌的画面,“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虽然是中唐的诗人,但是这首边塞诗,却完全具有盛唐气象,格调高昂,气势雄壮,读来让人平添一腔豪迈之气。这样的夜晚,再寒冷也让人热血沸腾,再黑暗也能够雄视万里。

古人的夜晚(下) | 毕有话说

古人的夜晚到这一期就全部结束了。毕老师认为,古人虽然没有手机电脑电视,不能上网,不能看电视、看电影,似乎要比今天的我们过得乏味,但是不同的时代自有其不同的精彩,正因为古人的夜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高科技,所以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去听雨,去望月,去访友,去思念,去写诗,去细细地抒发内心最真切的情感,比起如今我们这些快餐式的声光电的体验,要来得更加深厚,更加动人。我们只能通过一首首古诗词来怀想那些个遥远的夜晚。所幸人虽不是当年的人,明月依然是当年的那轮明月,这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这一期节目,毕老师就讲到这里,咱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