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溫縣,夏時稱“溫國”,漢時設“溫縣”。歷史悠久,人文璀璨。尋著文物古蹟賞古溫,秦時明月漢時關,往事千年,風光無二。

據普查,溫縣現有78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保單位3處、省保單位13處。這些珍貴的文物資源,是鑲嵌在黃河岸邊的一顆顆明珠。

一城賞千秋

徐堡古城

徐堡古城址,位於溫縣武德鎮徐堡村,面積約20萬平方米。2010年進行發掘,揭露出龍山文化晚期、西周、東周、漢、宋、明、清各代遺存,其中以龍山文化晚期的古城址最為重要,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徐堡古城遺址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龍山文化中規模較大的城址之一,也是保護最為完好的遺址之一。它的發掘填補了豫西、豫西北、晉東南地區沒有龍山文化城址的空白,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同時,它為研究龍山文化向夏文化過渡、史前城址聚落形成、中國文明起源、國家的形成、築城技術等諸多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徐堡古城遺址,東臨河洛文化的武德鎮,武德鎮古稱“洛”,西北臨濟源市夏都城原昌和原城,是史學界公認的夏文化中心,河洛文化是龍山文化的延伸。在發掘徐堡古城遺址時,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件有文字的陶瓷器,這說明龍山文化時期我國就有了文字。

一“畫”春秋事

慈勝寺

千年古剎慈勝寺,位於溫縣城西20公里處的番田鎮大吳村,是我國中原地區保存最為完整,建築結構最純正,最具元代建築風格的官式建築群。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慈勝寺有“三絕”,即建築絕、壁畫絕、書法絕。2001年6月,慈勝寺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慈勝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歷經唐、宋,後毀於戰火,元時重建。慈勝寺天王殿、大雄殿充分利用力學原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天王殿牆壁上原繪有精美壁畫,面積達200平方米,畫中各天王威武勇猛,栩栩如生,有脫壁而出之勢,這在中原地區保存的元代壁畫中絕無僅有。現存大雄殿建築十分宏偉,相傳為魯班修(殿)、王鐸寫(匾)、吳道芝畫(壁)堪稱三絕。大殿前門額上方有“風”字形牌匾,上書“大雄之殿”四個字,筆力剛勁,落款為“大元至元五年”,被認為是中原地區現存最早的寺院牌匾。大雄殿前矗立著一尊高大陀羅尼石經幢,建於後晉天福二年,上刻有經序、伎樂、飛天等,形象逼真,刻工精湛,是五代經幢之珍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沁河文化的積澱

遇仙觀

遇仙觀,位於溫縣城北12公里武德鎮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原為河神廟,因沁河氾濫期間,一仙翁漂流送料,助溫人徐煥修繕而更名。目前,遇仙觀古代建築群保存非常完整。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遇仙觀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年間,中軸線上有兩進院落,三座殿宇,分別為山門、玉皇殿、三清殿。兩旁配殿有關聖殿、三官殿、三皇殿、廣生殿、四聖殿、瘟神殿、天將西殿、天將東殿、土地殿和鐘樓等,面積575平方米。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2019年10月,遇仙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溫八景之一

聯珠獻瑞

古溫曾有八景,分別是子城夜月、平皋夜雨、晉城曉望、聯珠獻瑞、鋤槐暮鴉、金雞司鑰、宣冢夕陽、農澗煙樹。其中,“聯珠獻瑞”為當地群眾所熟悉。

系列報道24 | 看溫縣文物,話千年春秋!

聯珠,指位於溫縣黃河路中段的聯珠臺。這裡兩冢相峙,中架一虹。父老傳聞為殷冀州侯蘇護之墓。

清代帝師李棠階曾這樣描述聯珠臺美景。他說:“臺輒幻傳於半空中,非霧非煙,若隱若現。廟貌之宏麗,罔勢之聳峙,曲徑回欄,竹柏交錯,殆一一舉肖,如所天之倒影,海蜃之虛氣成樓。蓋靈秀所鍾,誠或有之,而未可知也。第觀其近帶郊野,阡陌縱橫,春暖膏融,犁鋤交動,麥漸漸起湧浪,黍離離以連雲,秋則萬寶登盈,濟濟其獲,篝車皆滿,榼餉春容。登斯臺也,值年歲之順成,睹民氣之熙恬,喬木交蔭,禽獸和鳴,誠足樂也。”

除了以上這些文物遺蹟,我們還可以到溫縣博物館裡看一看春秋盟書,這可是繼侯馬盟書之後,我國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被稱為“溫縣盟書”;還可以到溫縣招賢鄉上苑村北的虢公臺上,體驗當年司馬懿大將軍的風流偉岸;還可以到溫縣番田鎮王薛村400餘年的古民居里,探尋豫北民間建築的精巧絕倫;還可以到溫縣趙堡鎮南保豐村裡參觀李氏宗祠,感受清代帝師李棠階的家國情懷。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瑋萱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