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唐宋之際,社會經濟繁榮,文化發展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文化方面,由於繪畫、雕塑等藝術的高度發展,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當時的玉文化。玉器因此徹底走下神壇,趨於世俗化。中國玉器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唐宋之際玉器的生活化

在先秦秦漢之際,玉器廣泛用於祭祀、禮儀以及明確身份等級,具有非常神聖的地位。尤其是在氏族社會時期,“以玉事神”的觀念極為濃厚,玉器甚至被當作是通天的法器。在西周時期,確定的“三禮玉製”更是明確了玉器的地位。秦始皇時期,玉器在政權上也有所體現,規定只有皇帝使用的才叫“玉璽”。漢承秦制漢代的玉器思想更甚,皇帝、貴族才能使用的玉衣制度就是最好的體現。在經過了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期後,思想較為開放。在“禮神”這件事兒上,統治者也變得更加理性。而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沒有之前那麼重視了。於是,在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曾下詔規定:“禮神六器,宗廟奠玉,並用真玉,諸祀用【珉】。”

六器,即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這是從先秦時期就流傳下來的禮神的規制。其中以玉璧禮天,以玉琮禮地,以玉圭禮東方, 以玉琥禮西方,以玉璋禮南方,以玉璜禮北方。可是唐玄宗規定,只有宗廟祭祀中的六器才可以用真玉,其它祭祀用【珉】,珉的意思是假玉。用假玉來完成祭祀,這是得有多不重視!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圖:玉器中的六器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限制,還有另外一層原因。即當時的玉器的玉料有限。玉器之所以珍貴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稀少。祭祀中的玉器減少了,平時的王室貴族用玉自然會增多,於是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玉器發展的濫觴期。玉器的器型開始向生活用玉的方向發展。

當時比較普遍的生活用玉就有玉器皿,如玉杯。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就出土了數量可觀的唐代玉杯。還有可以明確等級的玉帶。生活上的裝飾品的數量也顯著增多。如各類玉製首飾和玉佩飾,主要有釵、簪、梳子、戒指、手鐲以及各種玉佩等。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玉花卉梳背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唐代玉梳,略作半圓形,上飾花葉造型,極為精美,應為裝飾品。

唐宋之際玉器紋飾上的新題材

除了生活類,較為實用的玉器的增多,玉器的紋飾上也發生了大的改變。在玉器紋飾方面出現許多新的題材,這也是唐宋時期玉器文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之一。玉器紋飾上的改變,一方面是因為隨著生活發展的需要刺激玉器工藝的發展,繼而推陳出新,發展出很多新的玉器工藝。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當時社會思想潮流的影響。

這裡唐代與宋代又有不同,下面將分別敘說:

  • 唐代

唐代都城是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文化兼容並收,於是,在玉器上還出現了胡人類紋飾。(“胡人”,我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統稱。)其實,不單在玉器上有胡人的紋飾,陶器、唐三彩等方面都可見胡人的形象。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胡人形象的玉器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玉飲酒胡人紋帶板

所雕胡人大眼高鼻,捲髮後披,窄衣細袖。唐時,中亞地區的波斯人大量進入內地。此件帶板上的圖案表現了當時大唐與異域文化的交融。

花鳥紋飾也是唐代新出現的題材,花卉紋樣有牡丹、蓮花、石榴等,鳥禽紋樣除傳統的鳳凰外,有鴛鴦、鴻雁、壽帶鳥等。上述簪首、梳背以及一些玉佩上碾琢的花鳥紋飾,極富生活氣息,顯然是受當時繪畫藝術的影響而創作出來的新題材。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1957年西安市南郊唐墓出土鴻雁紋玉梳背為青白玉質,片狀,半月形,微透明。梳背兩面紋飾相同,均用減地隱起的手法雕琢兩隻鴻雁展翅飛翔於三朵流雲之上,形象生動,自然傳神。

此外,唐代統治者大多信仰佛教,禮遇佛教,這一點從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系列皇家精品文物中也可見一斑。因為,在這樣的宗教信仰下,佛教對玉器的紋飾也有影響,如飛天的形象。飛天是佛教中飛舞在空中的一種神,是壁畫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題材。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玉雕飛天為片狀透雕而成,作凌雲飛翔狀,上身裸露,下著長裙,披帛飄揚,姿態婀娜動人。

  • 宋代

宋代的領土雖然在逐漸縮小,但是宋代是當之無愧的文化盛世。宋代也是出了名的重文輕武,因此由宋代文人開創了許多新的藝術題材,同時宋代的書畫方面也有較大的突破,書畫方面對於玉器紋飾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其中就出現了一種被稱為【繪畫性玉雕】的玉器。繪畫性玉雕講究多層次的透雕,具有3D立體化的效果。如故宮的白玉騎鳳仙人、青玉鏤空仙女圖、白玉鏤空五禽圖都是繪畫性玉雕中的代表作。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白玉騎鳳仙人

宋代玉雕藝術中還有一種常見的題材,就是圓雕的嬰童。嬰童的造型極為生動,姿態各異,天真可愛,充滿生活氣息,是典型的世俗化玉器。

《東京夢華錄》記載:

汴京城內每年農曆七月七夕(初七)前三五天,“車馬盈市,羅綺滿街,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提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又小兒須買新荷葉執之。”

淺析唐宋之際玉器的“世俗化”

玉舉蓮花童子

可見,七夕節兒童手執荷葉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民間的風俗習慣。民間風俗是最能體現市井文化的題材,因此這樣的題材得以變成玉器紋飾上的題材,可見玉器文化在當時確實是已經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祭壇、神壇。

唐宋之際,玉器在經過了幾千年的國家壟斷之後,走下神壇,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併成為貿易的大銷品。特別是伴隨著唐、宋以來的城市發展,工商活躍、經濟繁榮、民眾喜好,玉器的運用深入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個生活領域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