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憂愁是沁入心骨的傷感——杜甫《春望》

李白的詩一望便知,讓我們心潮澎拜;而杜甫的詩 ,我們要細細體味,靜下來慢慢的讀才能明白。杜甫的詩需要有了一 定人生閱歷後才能明白。讀杜甫的詩,往往讀出人生的心酸,讀出無限的哀怨和無奈,讀出肝腸寸斷的傷悲……

對於杜甫的詩,書蓉我其實是不敢太寫,其包含的感情太多,其想表達的內容太深。每位讀者讀來,必定會有自己的感觸,我也不能僭越,為你們形成錯誤的誤導。

但寫了李白,就肯定要寫杜甫了。而剛好又是春季的季節,便說說《春望》吧,感受在這美好的季節,杜甫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不一樣的春天。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日的憂愁是沁入心骨的傷感——杜甫《春望》

讀杜甫的詩,我們總能感覺到他深深的情懷,較深的內涵,信息量龐大。不只是這首《春望》,比如《望嶽》更是不敢深入的分析。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兒時讀到這首詩,僅僅只是感受到杜甫對泰山的描述是別具一格而已,當稍長,偶爾在讀這首詩,更是說不完或道不盡的感觸。同理,《春望》這首詩也不是隨便讀一讀,就能體會到杜甫的感情。

正如之前寫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所分析的,杜甫作《春望》這首詩的時間與李白作《早發白帝城》時間前後相差不算太大。故,杜甫作這首詩的歷史時間背景很簡單,就是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天下生靈塗炭,名不聊生,家國破敗的情景下寫出來的。

總所周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 安史之亂正式爆發。第二年756年六月潼關失守,唐玄宗玄宗倉惶西逃到成都,七月太子李亨在寧夏自己即位稱帝。這個時候李白在流放,杜甫在幹什麼呢?

杜甫之前是在為唐玄宗打工,老闆跑路,有自不量力的傢伙鬧騰,那當然是保命要緊,杜甫便舉家北遷逃避戰事。杜甫一家跑到鄜州,杜甫也寫過《月夜》,大約是如今的延安地區,在當地如今還有杜甫的故居。鄜(fu)不是lu。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春日的憂愁是沁入心骨的傷感——杜甫《春望》

除了流淚,心傷還是流淚心傷。

安頓好家人之後,杜甫聽說唐肅宗即位之後,便離開了鄜州,奔向靈武投奔肅宗。要說杜甫的詩為什麼一直這麼感傷了,不得不說杜甫這一生確實是不受上天眷顧,沒有別人的運氣。關於杜甫後面會詳細細說。

杜甫從延安隻身一人望銀川跑,在今天也可想而知,其路途多是荒郊野外,放到戰火紛飛的年代,這裡可是土匪佔山頭的天堂啊或者說一旦出點什麼事就是待宰的羔羊。果不其然,杜甫在投奔的半道上直接就被叛軍俘虜押到了長安。我們都知道就沒怎麼當過大官兒,還真是因為杜甫的官職確實太小了,因禍得福沒有被囚禁。

那麼安史之亂髮生時,杜甫他當時擔任什麼官呢?查了一下,就是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個官從官級上來說,這個官很小隻有從八品下。說白了,實際上就是負責看守兵甲器械、管理門禁的倉庫管理員,你理解成有編制的門衛也行。這麼小的一 個官,叛軍確實對杜甫毫無興趣。

這裡不得不強行對比一下,也許是對杜甫的不尊敬,但還是要說說。同一時代的王維,大家非常熟悉,想不起來是誰?沒關係,一說他的詩,你肯定要多拍幾下腦袋。例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不用多說了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玄宗當時逃跑,王維也是沒緩過來,心裡肯定暗罵“什麼老闆,跑到怎麼比兔子還快啊?”,王維也沒跟上老闆的步伐,被叛軍給抓住了施行了“軟禁”。王維當時擔任的什麼官呢?吏部郎中兼給事中,相對來說王維可是活動於吏部的五品官員的,比不得一二品,可也是甩杜甫一萬條街的存在。五品的官銜,加上王維的名聲在外,叛軍肯定不會放過這麼一個人才啊。所以,王維直接被安祿山押到了他的都城洛陽,並給了他一個偽職。對於一個受過正統思想,具有遠大的愛國情懷的人來說,沒有比這侮辱更讓人痛不欲生了。所以,王維想了很多的辦法想躲開這次偽職,但是他並沒有成功所以最後後他不得不在洛陽擔任安祿山偽政權的偽積,這一接受就是長達八年之久。杜甫雖然官小,也只是在長安,但是他在長安人身自由的不是完全開放的。 所以他身在長安,不僅心念朝廷,還心繫他的家人,便寫下了這首若名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是說國家雖然破敗了,但組國的山河依然存在。有一點我們得知道,詩人寫詩是非常講究的。短短五個字卻包含了很多信息。國家破亡了,但並沒有結束啊,我們的山河還在,我們就還有重振還是有希望的。說了事實,那是必須接受的,但是有期望;第二層,現在正是因為國破了,我們才發現其實山河還在的轉折。這句詩, 短短的五個宇裡邊包含了這樣兩個意思。

“城春草木深”,字面上意思是說現在已經是春天了,草木旺盛。但是詩人在這兒並不是稱讚春天的景色好,想必杜甫也是根本沒心情來欣賞這春天的景色。杜甫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杜甫用了一個反襯的手法,將春天的景色寫的茂盛,正是這個茂盛反映自己身處的地方人煙稀少,自己的與世隔絕。其實,那有什麼草木深,就是雜草瘋長,為什麼這樣呢?因為國破了,長安城也變得無人問津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平白直鋪的理解,就會很麻煩。怎麼花給哭了呢?怎麼鳥就變得驚心肉跳的呢?其實杜甫是想說,本來這些花花草萃,本來這些歡快的鳥兒,它們嗚叫,它們綻放,應該是讓我們感到賞心悅目的,但是它們“感時” 。“感時”是什麼意思呢?要說這個感時啊,短短兩個字,用的真是絕,讓花讓鳥都富有了豐富的情感,都能感受到這“悽慘的世界”,由於“我”碰到了這國破家亡的時代,“我”也不能再唱歌,也和家人離別。而對於人呢?“恨別”兩個字寫出了詩人飽含的憤恨、不得不和家人的離別。當我看到花雖然如此的美麗,忍不住流下了淚水;我聽到鳥叫,本應該高興,卻讓我心驚肉跳。“感時、恨別”把花擬成人, 也把鳥兒擬成人。換句話說,無論是花鳥,無論是草木,無論是我自己,在這一刻,在國破家亡的時刻,大家都不再歡欣鼓舞,而變的潸然淚下、心驚肉跳。

~手機打字太累了,後續再更後面的哦~

春日的憂愁是沁入心骨的傷感——杜甫《春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