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梦与现实的交织点

后门,梦与现实的交织点

1

嗨,上班啦!听到声音,王小菊惊喜的转过身,像以前无数次,她看到姜建涛。他最喜欢坐在山远图书馆二层第一排的第一个座位安静的看书。

王小菊是山远图书馆二层的清洁工,王小菊虽然识字但从不读书,可这并不妨碍她对爱读书人产生一种天生的好感。挚爱读书的人都是好人,王小菊这样判定,而每天能与好人在一起,就是不错的生活。所以在图书馆二层所有常客的面孔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姜建涛。

这两天你去哪了,也不见你人?王小菊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正常,不着痕迹,虽然此刻她心里的惊喜如狂涛拍岸。

我回了趟老家,儿子定亲,送点钱去。姜建涛喜滋滋的说道。

王小菊知道姜建涛的儿子是法律大学毕业,通过了司法考试,在律师事务所上班。想不到这么快就定亲。她有些羡慕姜建涛,人生大事全部停当,肩上的担子轻松了大半。

五个月前,王小菊认识了姜建涛,在图书馆的后门口。他是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每天背着黑色双肩包来山远图书馆看书。偶尔来到图书馆后门抽支烟,见到王小菊在擦垃圾桶,攀谈起来,问她每月的收入,干活累不累。一开口便知道是老乡,而且两个人的老家离得不太远。

姜建涛说,他是个作家,算是个自由职业者。二十年前与前妻离了婚,便带着儿子来到这个城市发展,每天泡泡图书馆,晚上赶赶稿子,钱还是能赚到一点的。他吐出一口烟,看了看雾霾重重的灰色天空。

最初的交流就是从离婚开始的,王小菊说十八年前和老公离婚来到了这座城市,王小菊的老公是个木匠师父,一直在装修公司干活。孩子还小,王小菊就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王小菊的老公头脑活络,没两年就开启了自己的小公司,再后来,生意越做越大,老家来投靠的人也越来越多,先是兄弟姐妹,后来就是同学朋友。后来的故事缺乏新意,王小菊的老公和自己小妹妹的大学同学好上了。他开诚布公地对王小菊说,只要王小菊同意离婚,他会给予适当的赔偿。

王小菊惊慌失措如一枚风雨中颤抖的树叶。她唯一可以依傍的就是四岁的儿子。但是王小菊的老公放下狠话,要儿子可以,那样王小菊将一分钱也拿不到。儿子和别的女人照样可以生。

有人劝王小菊,孩子跟着她将来读书上学都难。再说,王小菊也该为自己想想,一无所长的女人,带着个儿子,哪个男人敢近身?纠结挣扎了好久,王小菊放弃了儿子的抚养权。

离婚让王小菊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分手费,但是父亲因为这件事生气中风,结果钱花出去了,人却没有抢救回来。一贫如洗的王小菊开始做起了保洁阿姨,原本留在家乡是因为还有儿子值得王小菊牵挂。想不到儿子在上初中的的时候便被前夫送到国外念书了。

之后王小菊离开了那个伤心之地,只身一人来到了这座城市,在山远图书馆做起了清洁工。

那以后,王小菊几乎每天上班都会遇到姜建涛,图书馆9点上班,王小菊有图书馆后门的钥匙,所以她七点半就到了,比这个城市大部分人都早,但是姜建涛已经在图书馆后门口垃圾桶旁看书了,专心致志的看一本很厚的书,跟他形影不离的就是他那黑色的双肩包。姜建涛说,他之所以每天这么早起来,是因为他要锻炼两个小时。

王小菊内心不觉钦佩,她很想知道姜建涛的稿费能挣多少,但这似乎又不关她的事,这样直白的问人家的收入,很不礼貌。最重要的是她知道他单身,他也知道她单身,这样的问题,轻易就能想到她好像在打什么算盘似的。

事实上,这个算盘,王小菊真的打过,如果姜建涛有收入,又是家乡人,大她七八岁,又爱读书,做个老来伴也未尝不可。

让她有信心打这个算盘是姜建涛看她的眼神。她虽然不再年轻,又经受了感情的挫折、生活的苦楚,但是她仍然保持着女人敏捷的本能。聊过四五次之后,她知道,他喜欢她。

他不说,她自然也沉默。

后门,梦与现实的交织点

2

有天中午,王小菊下班时,姜建涛正在后门口抽烟。他问她,介不介意一起去公园散散步。王小菊的内心是激动的。

从那以后,每隔几天,姜建涛就会等在图书馆的后门口,王小菊总是能快速的认出那个双肩包,那个和姜建涛形影不离的双肩包。

一来二往,有时候,姜建涛也会到王小菊住的地方一块吃饭,姜建涛说他就住在后面的小区,但是王小菊从来没有去过姜建涛住的地方。有几次,她问他有没有什么衣服被褥,她一起洗了。他说不用,他自己会打理。对一个女人来说,这是一种拒绝。姜建涛也知道,所以迅速补上一句,自己在外面多年,这些事早就做惯了。王小菊并不计较,因为对她来说从来没有什么泾渭分明。或者说,她打从心眼里相信姜建涛读书人的身份以及对她的感情。

自从王小菊与姜建涛暧昧后,王小菊比以往更早来到图书馆后门,她想在最早的时间见到他。有天王小菊6点就往图书馆跑了,隔着百米开外,王小菊就见到姜建涛站在后门口了,只是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面容消瘦的年轻人在一起,两个人还发生了争执,王小菊加快了脚步,她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姜建涛搂着那个年轻人跑掉了。

一股阴云般的不安开始在王小菊内心升腾,她想快点见到姜建涛,想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自那以后,一连数日,姜建涛都没有出现过,王小菊心里有点赌气,不明白他为何这样凭空消失,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可没过两天,赌气慢慢变成牵挂。

这几天上班的路对王小菊来说有点漫长。每天的生活像行尸走肉。

嗨,上班啦!

像上次一样,像每一次,姜建涛坐在二层第一排第一个位置和她打招呼。

你上哪去了?王小菊的声音里掩饰不住委屈。感情的递进是无声的,她觉得现在的他应该对她有所交代,而不是突然的消失。

生气啦?催稿催的急,这几天都闭关写稿。姜建涛也感觉到王小菊内心的不快,尽量用轻松的口气安慰她。当然,这都是谎话,什么闭关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呢?他想解释更多,但是没有说出口。说的太多,谎言就会像一滩脏水,在洁净的地面上越流越大,无法收拾。

但是王小菊相信了,对她来说,姜建涛的出现又让她活过来了,姜建涛的解释又在明确的告诉他,他是个收入不错的男人,是的,她会不自觉关心男人的经济状况,这不一定拜金,也许不过是表达了对他经济稳定的希望,可以共同经营未来。

后门,梦与现实的交织点

3

窗外,太阳有些耀眼,姜建涛却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那天早上,王小菊看到他和儿子在一起争执,对他来说简直是噩梦。隔着百米开外,他感觉到王小菊向他们走过来,他能感觉到她的气息,不要说百米开外,就是隔着太平洋他都能感觉到。

他以为王小菊会问他那个和他争执的年轻人是谁。他惴惴不安了好几天,想好了数种答案,但是王小菊并没有问他,这让他内心更加恐惧。图书馆的后门那个让他流连忘返的地方,他没有勇气带下去了,但是他又离不开那个地方。

王小菊的算盘,姜建涛心知肚明。或者,也是他的。王小菊没有老人要赡养,儿子也不需要她抚养,这么多年,无论如何,她也该有点积蓄。姜建涛知道他这样想有点龌龊,但是他不否认,那不过是人之常情,他想带王小菊回老家,随便干点什么活也好,两个人相依为命。

他说自己是写稿人,确实没有骗王小菊,但是五十知天命,他不得不认输,自己真的写不出好的作品了。当年,他因为抄袭他人作品一举成名,签约无数,结果被他人告上法庭赔了个精光,自己也声名狼藉,妻子因为这个事选择了永久的离开他。他带着儿子离开了那座让他屈辱的城市,来到了这个城市,来到了山远图书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写出成名作,但是二十几年过去了,他除了接一些收入微薄稿子外,自己没有写出任何成名作。

接稿的收入只能维持他和儿子基本生活,有时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自己又放不下身段去干别的事情,直到现在,在知天命的年龄,他不得不认命了,只是他也干不了其他苦力活了。

姜建涛的儿子也不是什么大学生,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在律师事务所上班。他的儿子高中毕业就没读书了,天天混网吧,也不赚钱。姜建涛的儿子不是读书的料是一回事,没有上学的钱又是一回事。那天,他那个讨债的儿子向他索要钱,争执中刚好碰上了王小菊,这让姜建涛特别窘迫,他不愿让她看到自己难堪的一面,他破烂偏僻的住所,他可耻的过往,他所有的一切。

姜建涛总以为无论如何,一个人的日子总能过下去。不能回去,就在这个城市老去,死去,也没什么不好。他没有想过他的余生会遇到王小菊,她激发了他内心早已泯灭的情愫,也阻止他继续随波逐流、放弃生活,当然这也增加了他的压力。

他和王小菊都是经受过生活磨难的人,很多地方,都可意会相同。只是,她一开始就比他坦诚,也比他主动。因为男人的尊严,他对她撒了谎,什么儿子是律师,自己在赶稿。她把他看成可以依赖的人,至少能保证她衣食无忧。

他试着离开,感情又像风筝的线,轻易就拉回了他,年岁渐长,对老年岁月的独自生活更平添了惶恐。何况,他遇到了她。

后门,梦与现实的交织点

4

姜建涛再次出现后,王小菊又重新有了期待,在图书馆拖地擦垃圾桶似乎变得更加卖力。四十好几的她居然也像怀春的少女,有点迫不及待出现在图书馆后门。

这一天,她比以往更加早,5点就起床,匆匆做了饭吃了早餐就往图书馆跑,她知道可能还不能见到姜建涛,不过没关系,她希望在早上最早的那一刻见到他。

远远地,王小菊就看到山远图书馆的后门那一排垃圾桶。在垃圾桶旁有一个拾荒的人,平素,这一排垃圾桶是王小菊的专利,几乎没有人和她抢。图书馆有时会扔掉一些废报纸、旧书什么的,还有人们丢的一些瓶瓶罐罐。那是王小菊一笔微薄但稳定的收入。

那个弯腰拾荒的人让王小菊有一缕不快。这使得她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脚踩着树叶发出沙沙刺耳的响声。

王小菊站定,那个拾荒的人抬起头,看着她,脸上惊异汹涌,仿佛她是一只鬼。他的脚下,放着她最熟悉的黑色双肩包,包里面可以看到都是废报纸还有别人丢弃的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