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美國十塊錢能買五斤碎牛肉,而中國十塊錢人民幣能買0.3g牛肉。美國物價低廉,堪稱民主燈塔,中國豬肉飛漲,"民不聊生"。為什麼中國人就過得這麼"苦"? 試想一下假如你身在美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午後站在美國的大地上,呼吸著"甜美的空氣",忽然間餓了,走進一家超市,想買些吃的,剛邁進超市的門檻,就看見三兩個胖乎乎的大媽推著購物車走來,車上裝著大包小包吃的穿的用的,你不禁感到很詫異,覺得黑人大媽們怎麼都這麼有錢,黑人不都是好多都沒工作的嗎?黑人的工資不都是很低的嗎?怎麼購買力這麼兇悍?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在美國物價都很低廉,尤其是食物。二零一九年,美國人平均月薪三千美元,豬肉價格二至三美元一磅,牛肉價格二十四美元一磅,雞腿價格約一美元一磅,一袋十磅的土豆約兩美元,在超市裡一大桶脫脂牛奶也就兩三美元。一個美國小夥月薪三千美元,一箇中國小夥,月薪三千人民幣,一臺新出的iphone 在美國賣九百九十九美元,在中國賣八千二百元。一雙意大利的皮鞋在美國賣五十美元,而同樣的款式在中國有賣一千五百元。現在明白了嗎,黑人大媽們一點都不"兇悍",人家一車東西加起來也沒多少錢。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的商品在美國賣的那麼便宜,而在中國卻賣的那麼貴? 如果帶著這個問題,去找中國的企業家,質問他們為什麼把商品賣的那麼貴,企業家多半會把你懟一頓,什麼如果把商品的價格壓到那麼低,企業還有利潤嗎?企業沒利潤了,工人怎麼辦,還發不發工資?仔細一想企業家說的沒錯啊,工資都發不下來了,我這一家老小還怎麼生活。那麼為什麼美國可以把商品價格壓的那麼低,而不用擔心企業沒有利潤。往大了說,因為美國可以收割全世界的財富。往小了說美國人日常購買的商品,大部分都是國外企業生產的,這些企業的利潤高低與美國人沒有一毛錢關係。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今的國際貿易體系與產業分工是什麼樣的。總的來說就是美國印鈔票,然後購買中國,日、韓和歐洲的製造業產品,中日歐靠賣產品換來的美元去購買中東和俄羅斯的能源,以及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礦石,然後中東、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巴西用賣能源和礦石換來的美元再存到美國的股市和債市。換句話說,把這些美元借給美國人去花,有人要問了,憑什麼非要用美元去買啊,用人民幣不行嗎?當年伊拉克的薩達姆和利比亞的卡扎菲,就是這麼想的。這倆人一個想用歐元結算,一個使用黃金結算,結果怎麼樣,哥倆的墳頭草都有一人多高了吧。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那麼美國究竟使用什麼手段來收割全球的財富呢?簡單來說,靠下面三種武器:第一廢紙變黃金;第二,通脹大挪移,第三,債務鍊金術。前幾年流行的一個梗叫家裡有礦啊,是說一個人花錢如流水。現在家裡開礦的這幾年又變成了家裡拆遷的,當不了富二代當拆二代也不錯,不過,有礦和拆遷的都比不了自己能印鈔票的。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來結算,所以世界各國想要在國際上買到石油、礦產或者高科技產品的話,手裡必須有足夠的美元儲備才行。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國家大力鼓勵出口創匯的原因,而美國想在國際上買到想要的商品,就印美元就可以,想買多少商品就印多少美元,反正全球遍佈著三百七十四個美國的軍事基地誰敢管。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現如今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美國超市裡的日用品,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的,由於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環境保護成本,以及產品本身就很低級,導致這些產品出口到美國的價格都很低廉。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的物價都很低,窮人都可以在超市裡肆無忌憚的掃貨,而不會有剁手的心理負擔。就是因為中國犧牲了自己的環境資源和勤奮,才換來了美國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那麼問題又來了,中國不能把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提高一些嗎?答案是不能。作為後發國家,在國際競爭上,中國一開始是處於劣勢的,如果我們不去生產低廉的製造業產品,那麼越南、印度和印尼就會去生產。換句話說,大量的工作崗位就會轉移到這些國家而高科技產品的研發和製造基本上都被歐美日壟斷了。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目前處於發展階段。所以看到這些年我國好不容易培養出來幾個在科技領域擁有話語權的企業,比如說華為和中興,就被美國不斷的找藉口進行制裁和打壓。原因就是美國懼怕中國在高科技製造領域崛起,而威脅到美國的壟斷地位。換句話說,如果中國不再生產襯衫鞋襪和玩具,而是生產芯片、精密儀器和航空產品,一方面美國老百姓就買不到低廉的中國產品了,另一方面,中國還會在高端製造領域搶佔美國的國際市場份額,瓜分原本屬於美國的高額利潤,美國老百姓就不能像現在這樣無所顧忌的消費了,就會影響美國社會的穩定。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我們都瞭解美國搞的是選舉政治,總統、州長和國會議員都是老百姓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所以無論哪個總統上臺,輕易都不敢加稅,因為一加稅老百姓就不支持,就去支持別的候選人了。與此同時,為了不斷滿足國內的消費慾望和享樂主義,導致美國聯邦政府近年來入不敷出。尤其是美國接連發動對外的反恐戰爭,更加導致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劇增。在這樣的壓力下,美國政府不敢隨意加稅就只好借錢。大量發行國債在這些發行的國家債務中呢,有的是從個人手中借來的,有的是從國外政府手中借來的。而外國借來的債務就佔了總債務的一大半。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從前日本借給美國的錢最多,但在半年前,這個交椅坐著中國,中國現在持有一點二萬億美元的國債,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那麼問題又來了,中國為什麼要把錢借給美國?我們有這麼多美元做別的不行嗎?為什麼借給美國人花?其實中國賺來的美元只能做兩件事,在國際市場上購買原材料和能源,或者去購買外國的高科技產品,但是歐美在高科技上對華貿易禁運。高科技產品我們買不到,或者說買到的很有限,買原材料和能源又花不完所有的美元,所以沒更好的辦法只能去購買美國國債,這樣還能賺取一些利息。 就像前面說的美國欠了世界各國的債務,用來滿足國內老百姓龐大的消費行為。但即使是借債,美國人也在這個過程中佔了別國巨大的便宜,變相的從各國老百姓手中掠奪財富。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在世界產業分工上,中國、日本和西歐負責生產製造業產品,在國際貿易市場上換來美元后,一部分用來購買原材料和能源進行工業再生產。另一部分沒處去花只能購買美國國債來吃利息。那麼其中門道就在這裡,由於中日的這些手持美元最多的國家爭先購買美國國債,於是壓低了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反正不愁沒人買嘛。 而我們要知道美國銀行的利率大小就是參照國債收益率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國債收益率越高,銀行存貸款利率就越高,相反,國債收益率越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就越低。看明白了嗎?美國銀行的利率長期走低,美國的老百姓就可以用低息貸款進行海量的消費了。同時,美國的企業也可以長期靠低息貸款進行投資與再生產了。所以我們看到為什麼美國的中小企業都很發達,因為長期的低息貸款,是中小企業賴以生存的資金流。

50塊人民幣vs10美元,什麼造成了物價巨大差異?

但是,又有人要問了,就算美國人借債佔了很大便宜,但是我們自己也能靠購買美債賺取利息啊。但是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剛才我們說美國政府借到錢之後,低息貸款給老百姓消費和投入企業再生產。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前兩者高級的掠奪手段,也是美國人收割世界人民財富最歹毒的一個手段,就是華爾街投行的對外投資。美國政府從國外借了錢,除了給老百姓消費用,給企業融資用之外,剩下的部分就是低息貸款給華爾街的投資銀行,投資銀行拿到這些錢去投資國外的股市、基金、債券和房地產。美國人自己拿廢紙印美元用來購買世界各國辛辛苦苦生產的商品,各國換來美元,然後再借給美國,美國再把美元這給華爾街投行投行,再用這筆錢去投資各國的高收益行業。而投行在世界各國賺的收益,要遠遠高於各國購買美債的收益。這就是索羅斯口中引以為豪的金融鍊金術,也是美國收割世界財富最狠辣的手段。這個時候,你再從超市緩緩走出來,手裡拿著三明治和牛奶,外面的天空依舊晴朗。光灑落大地,然而,心頭卻漸漸升起一朵烏雲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