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公元290年,司馬炎太過沉湎於聲色,終於病倒了,這次病得很嚴重,他躺在床上,不時陷入迷糊,幾個御醫看了過後得出的結論一致,皇上要不行了。

一、有勇有謀智取遺詔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經過司馬炎老丈人楊駿數年的經營,原來的那些功勳元老,但凡有點脾氣有些能力的,不是死就是被流放,剩下的也被楊氏三兄弟嚇得不敢隨便說話,朝堂之上,楊駿一手遮天。

此次見司馬炎病情嚴重,楊駿更是“獨侍疾禁中”,將原來服侍司馬炎的人全數換成自己的心腹,他的用意很明確,無論皇上有什麼口諭,都必須先經過自己,對自己有利的要傳達;對自己不利的變成有利也要傳達。

重病之中的迴光返照,司馬炎突然清醒了,而且是相當清醒,他見周圍除楊駿外,全是自己叫不出名字的陌生人,便立刻猜到怎麼回事,他大聲質問楊駿:“你想幹什麼?”楊駿嚇得低頭不語,隨即司馬炎命叫來中書監的幾個秘書(中書),同時命楊駿等一干人出去。

此時,屋內只剩下司馬炎和幾個中書監秘書。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司馬炎立刻命起草詔書,詔書大意,自己死後,由親叔叔汝南王司馬亮和車騎將軍楊駿共同輔政,同時選擇了幾位有聲望的大臣輔佐,意在成立一個集體領導班子,共同處理朝政。

用意很明顯,削弱楊駿的權力,避免楊駿尾大不掉。

但已經為時太晚,此刻的楊駿羽翼豐滿,膽大包天。

這幾個秘書帶著詔書一出門,便被守在門口的楊駿攔住,要求借來一閱,並聲明閱後即還,按理皇上的詔書不是隨便給人看的,必須在特定場合宣佈,可這幾個秘書畏懼權勢,全然不顧秘書應遵守的工作條例,見楊駿要看,不敢不給,心想詔書傳於國丈,不過早晚而已,看看無妨。但這幾位小秘書哪裡知道權力不容分享的道理,楊駿得手後便發揮厚黑本領,二話不說,拿起詔書放進衣袖內便走,幾個秘書沒想到會這樣,頓時目瞪口呆,嚇得腿軟,好大一陣後緩過勁來,連忙去報告秘書長華廙,華廙知道事態的嚴重性,心中大懼,親自到楊駿處索要,但楊駿已將詔書藏起來,無論華廙怎麼賠小心,做孫子,也絕不肯拿出來。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楊駿仗著自己的地位,對幾個秘書象哄小孩一般,連蒙帶搶,雖然沒有技術含量,可放在此時卻是最為實用的辦法。

可憐的是秘書處那幫人,一方面把皇上的詔書弄丟了是死罪;另一方面知道了最為楊駿忌諱的事情。可想而知其戰戰兢兢的心理。

扣下詔書是楊駿為自保而行的一步險棋,楊駿能在此弄險,證明此人不但夠膽,而且應變能力很強,該出手時就出手,而又絕非消極防禦,隨後便展開了主動進攻,他的武器是女兒楊芷。

二、威嚇搭檔,獨霸天下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短暫的迴光返照,後悔的思緒一幕幕出現過後,司馬炎繼續迷糊,楊芷藉機奏請司馬炎仿效西漢“霍光輔政”故事,讓楊駿“輔政”,陷入迷糊的司馬炎點頭答應,楊芷對秘書長華廙和何劭口頭宣佈遺詔,賦予楊駿國防部長(太尉)、太子老師(太傅)、名譽宰相(侍中),天下兵馬大都督等一系列軍政頭銜,還有一條要緊的,是命令汝南王司馬亮立刻離開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而後由華、何二人按楊芷的意思擬詔,華廙先前已經被嚇怕了,現在巴不得有為楊駿立功的機會,何劭卻以為楊芷口述的真是司馬炎的旨意,兩人擬好詔書後交與司馬炎審閱,而此刻司馬炎根本說不出話來,哪還能提出什麼修改意見,第二日駕崩。

太子司馬衷即皇帝位,是為惠帝,大赦,改元為永熙。尊楊芷為皇太后,立太子妃賈氏為皇后。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為司馬炎舉行國葬那天,天空中滿是飄著的白色紙錢,隨著紙錢飄落滿地,也將地面塗成了白色,撐著密密麻麻白幡的長長隊伍伴隨著哭聲慢慢行進著,整個場面陰冷壓抑,一片肅殺,滿朝文武皆披麻戴孝,沉浸在悲痛之中,或者貌似沉浸在悲痛之中,但當裝著司馬炎屍體的棺材從含章殿經過楊駿所住的太極殿時,楊駿非但沒有下殿迎接,反而讓百名保鏢擋在身前護衛,這百名保鏢在悲傷的人群中面無表情,而且東張西望,時不時為楊駿做出阻攔狀,儼然楊駿在舉行個人演唱會的入場式一般,與整個送葬場景顯得格格不入。

此時,楊駿還得到一個消息,那位被司馬炎看中的,打算讓他和自己一同輔政的汝南王司馬亮,此時連給司馬炎送葬的膽量都沒有,只能站得遠遠的偷偷哭泣。

這個司馬亮,真不配和我搭檔。楊駿心中不僅滿是對司馬亮的蔑視,更有滿是勝利後的喜悅。

連被司馬炎看好的司馬亮都成了縮頭烏龜,放眼滿朝文武,似乎已無人是自己的對手,楊駿的氣焰便日益囂張。

暫時勝利之後的高興無可厚非,但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也許此時潛藏的危機正慢慢襲來,而太過得意便看不到這種危機。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其實在楊駿的勝利之下,確實潛伏著深刻危機,但得意的楊駿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滿朝文武匍匐在他的腳下,而他傲視天下。

三、隱忍的賈南風知己知彼

惠帝即位後,楊駿權勢高漲到了極點,身兼太子老師、大都督之職,外出時採用皇帝儀仗。而且以自己的外甥段廣、張劭為近侍,京城衛戍部隊全由親信掌管。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不僅如此,所有詔書的下發,惠帝只有審核權,而批准簽字權卻掌握在楊芷手中,其實最終還是楊駿說了算,楊駿儼然便成了晉王朝的老大。

局外人看來,楊駿的奮鬥已經功德圓滿了。

但有一個人卻一直在冷眼旁觀,將楊駿的每個動作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她心裡,已經默默的殺死了楊駿無數次。

此人就是賈后南風。

遺憾的是,在楊駿的記載著眾多對手的黑名單上,卻獨獨沒有賈南風。

賈南風本性強勢,但自嫁入皇室,便成了名副其實的“除了錢便什麼都沒有”的女人。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這個女人沒有愛情,沒有琴棋書畫,沒有網絡,沒有遊戲,更沒有人交心,她身邊,除了那個生理上尚能稱做男性的老公,便是一些宮女和不男不女的太監,她的日常生活寂寥而無趣,她知道,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自己能做主,而只要有楊駿父女在,她便無法替自己做主。

眼見楊駿在朝廷上的氣焰日益囂張,賈南風心中的危機感便日漸加深,心中揮之不去的是那些宗室親王被趕走的情景,而且對自己越來越為楊芷所不容而擔心,她清楚,一旦楊駿父女想要對付自己,那結果只有一個,被廢。

而等待被廢皇后的將是什麼下場,賈南風不敢再往下想。

賈南風戰戰兢兢生活在楊芷的陰影中,內心的牴觸感便時不時流露出來,再“不肯以婦道事皇太后”,而為此又遭到楊芷不少訓斥,賈南風內心便更加鬱悶。

其實楊芷很善良,如果不是她維護賈南風,賈南風早沒有今天了,賈南風對楊芷的誤判,和她的性格,所受的教育有關,更和她當前的處境有關。

楊芷幫了甚至是救了賈南風,卻反而被賈南風誤會而恨之入骨,實在是楊芷的悲哀。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若干年後的東晉時代,周顗和王導二人也是如此,周顗救了王導不但不明說,反而對王導的態度猶如仇人般,讓王導誤以為是周顗害自己,一旦形勢逆轉,王導便恩將仇報讓周顗人頭落地,事後王導終於知道真相,雖然淚流滿面,自我良心不安,但周顗卻已經生生的丟了一條鮮活的生命。

類似做了好事卻被誤認為壞事的情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做好事並不單純,也是要講策略的。

那些被楊駿趕走卻無時無刻不想著回來的親貴,越來越多的將目光轉向了賈南風,他們看好賈南風,希望賈南風能為他們出頭,他們知道賈南風不僅有地位,還有能力。

更重要的,他們認為,賈南風是名正言順司馬家的人,而楊氏兄弟則是司馬家的公敵。

於是這些在外的親王便開始加強了與皇后賈南風的聯繫,一來二去,賈南風儼然成了在外的各權貴心中的老大,他們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密。

朝廷中已然又出現了兩派,一派是以賈南風為首的似圖恢復司馬家族榮耀的保司馬派;另一派則是以楊駿為首的似圖“挾天子以令司馬諸侯”的倒司馬派。

不過此時賈南風在暗處,楊駿的每一步行動都被她看在眼裡,她做到了知己知彼;而楊駿則處在明處,對賈南風視而不見,二者雖未交鋒,楊駿便已處於劣勢。

四、位高權重月滿則虧

楊駿不但對賈南風視而不見,而且也似乎忘記了在外的親貴,彷彿被他趕走而一直伺機復辟的這幫宗室都消失了一樣,他的眼睛,只盯著在京城的這幫文武。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要說楊駿也不糊塗,雖說自己現在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無論資質還是能力,均無法服眾,為了讓眾人甘心聽命於自己,他想到了一個收買人心最簡單易行的辦法,那就是“官位”。

中國古代讀書人,最看重“功名”,千百年來多少人十年寒窗,為的就是這兩個字,而所謂“功名”,便是做官。從民到官是一個飛躍,標誌著從此進入權力階層,而一旦進入了官場,則又要按嚴格的等級來分享權力。

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的享受權力,追逐“官”位便成了中國人千百年來“吾往矣”的事業。

楊駿就從中國人最愛的這兩個字入手,大肆封官許願,提拔了一大批官員,不過實際權力卻沒有因此而下放,依然是一人說了算。

楊駿沒有機會好好學習後來馬斯洛的需求五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哪有止境?一批被提拔的官員可能會因為職位和俸祿的提高對楊駿感激一時,可時間長了,這幫人就不會僅滿足於得到的虛職,而是積極謀求參政議政,謀求他們的權力,而這卻是楊駿不允許的,於是矛盾又出來了,而且更加激烈,因為楊駿又培養出了一大批高層領導來反對自己。

而沒有得到提拔的更是恨楊駿入骨,這樣一來,楊駿又得罪了一大批人。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其實,楊駿團隊高人不少,當初大家在一起打天下,可謂上下齊心。楊駿此時擁有的一切,正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照理這個團隊應該更緊密團結才是,可楊駿根淺浮躁的弱點也再次顯露出來,越加剛愎自用,情商急劇下降,根本無法溝通,正常的溝通卻是一個團隊得以維持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旦這個手段沒有了,這個團隊也就走到頭了。

團隊成員,馮翊太守孫楚急忙忙跑來找到楊駿:“楊公啊,小弟有話想與您當面溝通?”“哎,你我還客氣什麼,有話請說。”

“楊公您是外戚,位高權重,手掌大權,而現在皇帝闇弱,在這種形勢之下您應該低調啊,您要知道,自古沒有外姓能夠專權的。現在宗室和藩王力量還很強大,您最好還是讓他們和您一起參與朝政,你要是因為防著他們而把他們邊緣化,又另外提拔一批自己人,這結局總是不妙的啊。”

楊駿不以為然,音樂可以共享,美酒可以共享,甚至美女也可以共享,可權力卻是不能共享的。

楊駿姑姑的兒子,從小光屁股一起長大的蒯欽,感情不可謂不深,為了團隊的利益,在楊駿面前說話向來是直來直去,《晉書》的記載是“直亮不回,屢以正言犯駿。”楊駿根本不聽,此時“三楊”團隊中的蒯欽已經看準了楊駿將來的下場,為了避禍,採用了疏遠楊駿的策略,自動退出團隊。


司馬炎死後,楊駿幹掉所有對手乾綱獨斷,卻忽略了一個人

更有甚者,由於不能接受不同意見,楊駿竟然將自己的兩個弟弟楊珧和楊濟趕回家去,楊珧和楊濟素有才氣,特別是楊珧,執行力很強,楊駿很多的想法都靠楊珧去實施,而此番動作使得 “三楊”正式解散,這種自斷臂膀的做法,無疑讓親者痛,仇者快。

可憐楊駿團隊,在沒有外來力量的逼迫下,其力量卻因內部原因日益衰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