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月底可以摘下口罩嗎?

上海咖路李


先把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線解答留學生、華僑華人抗疫問題實錄拉出來找一下重點呀:

空氣傳播的概率非常低。密閉空間內大量病毒出來才容易造成這種風險。

機艙肯定是高風險的感染地,封閉機艙裡有傳播病毒的風險。如果不是近距離接觸患者,不需要戴防護鏡、穿防護服。意義不大。

找人少的時候去超市,跟人保持1米距離,不交談;自動機結賬;華人超市戴口罩瘋狂購買。回去後立馬洗手,感染風險低。

更好的預防手段還是多喝水、別出門、別扎堆人群。

有效的個人防護包括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勤洗手、戴口罩。這三點都能做到,被感染的概率就會很小。

好了,按照張教授的介紹,在新冠病毒徹底消失前,或者有效的疫苗出現之前,在家裡,非人員密集場所,是不需要戴口罩的;人員密集場所,儘量避免去,非去不可的話戴口罩,多洗手,養成良好的習慣。

現在外防輸入政策每天都在升級,顯見國外疫情逐步蔓延,還沒有看到國外疫情的拐點出現。大家還是謹慎小心對待吧。

祝大家春暖花開,一切順利,健康喜樂平安。


職場雜拌兒


不可以。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目前沒有標準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10月份疫情可能會出現低谷,隨後或許會有新的疫情高峰出現。”

全球新冠疫情將會如何發展?各國抗疫策略有何不同?在3月29日下午舉行的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上,翁心華、李蘭娟、葛均波、張文宏、盧山、陸蒙吉、金冬雁等7位全球一線專家在線上共同探討國際疫情。


今年夏天能不能結束疫情?

新冠肺炎醫療救助上海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作為第二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的主持人,拋出了這個問題後引起了多個專家的熱議。

張文宏認為,疫情結束的時間,目前沒有標準答案,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10月份疫情可能會出現低谷,隨後或許會有新的疫情高峰出現。”

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盧山指出,現在討論6個月還是2年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是見招拆招。中國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問題是,現在各國疫情策略不同,一定要採取適合病毒變化的措施。盧山認為,關鍵是將80%輕症的人集中起來,不要讓重症病人大量出現,不要讓醫療系統被壓垮。


新冠病毒會否隨著氣溫升高得到遏制?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分子病毒學教授、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金冬雁表示:“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是有一定的季節性的,但是新冠病毒是否具備季節性,目前局勢尚不明朗。現在疫情大暴發的國家大多寒冷並且乾燥,像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溫度高而且潮溼的地方暫時還未出現社區性的大暴發。這其中究竟有沒有規律?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數據去分析。”


國內疫情是否會二次暴發?

張文宏坦言:“我發現最近大家比較憂慮的是,在國內會擔心疫情輸入。最關鍵一點,歐洲美國在疫情防控初期準備不充分,但是目前也能看到不同的國家採取策略不同。中國策略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控制疫情,歐美可能會考慮到長期控制疫情減少對經濟損失。但是隨著疫情發展,歐美很多國家採取策略的和中國策略已經很接近。”

關於國外留學生回國會不會帶來比較大的輸入風險,張文宏認為,目前對於境外輸入,海關篩查、隔離,社區防控,醫院發熱門診和哨點門診建立,全流程都進行了很好的控制,“這一波控制得比第一波好得多,是有把握的。”


細胞因子風暴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關鍵因素

張文宏表示,目前新冠肺炎病死率不同,各國病死率比較高的已經超過10%,比較低的是不到1%。在中國,除了武漢其他省份病死率都比較低,特別是浙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至今還在武漢抗疫,李蘭娟強調,細胞因子風暴是新冠肺炎重症化的關鍵因素。


中國需要嚴防境外輸入疫情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把中國的抗疫過程比喻為遭遇戰、阻擊戰和殲滅戰。

葛均波認為,新冠肺炎剛開始在中國蔓延的時候,當時的情況是有點混亂的,就像是一場遭遇戰。後來演變成了阻擊戰,政府建立了方艙醫院,應收就收應治就治,最後就是殲滅戰,把大部分的新冠病毒都隔斷了,國內本地新增的病例多地都清零了。可是隨著歐洲和美國新冠疫情的暴發,葛均波表示原本計劃的殲滅戰又變成了持久戰,由於境外輸入案例的存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疫情防控可能處在一個膠著的持久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