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国军牺牲290人,粉碎了日军进犯大西北的侵略计划

禹门口乃秦晋咽喉,西北屏障,是日军进攻中原和西北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战国军牺牲290人,粉碎了日军进犯大西北的侵略计划

禹门口关禹王庙

1938年9月,新八师开驻陕西韩城后,以步兵第二十二团守卫禹门至师家滩河防。该团以第一营王树骥(加强营)守卫东禹庙及东龙门山阵地。以步兵第二十四团守卫禹门以南至芝川镇的河防。新八师接防后,加强防御工事,并挖交通壕连接鲤鱼岛的重机枪掩体。第二战区还配属新八师野炮营一个,位于黄河西岸王村附近,担任支援。

此战国军牺牲290人,粉碎了日军进犯大西北的侵略计划

1938年12月20日,万泉荣河方面的日军,炮击陕西芝川我防御阵地,扬言渡河,守军判断是日军的声东击西战术,意图吸引守军到万泉荣河,而在河津方面却悄悄地紧急集结兵力,企图突袭。

1938年12月26日,河津方面日军以七、八联队腾田大队为骨干,附以皇协军贾子庚、马子平等部步骑炮兵四、五千人,大炮20余门,陆空联合进攻,敌先以飞机轰炸,继以大炮轰击,鬼子兵身着白色伪装,在雪地上分两路进犯:一路从神前村欲攻占东禹门渡口,新八师即以密集机枪火力阻击,在王家庄附近的野炮营亦发炮数十发给予支援,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守卫龙门山麓前沿岩洞的一个加强排全部壮烈牺牲,禹门口阵地始终在我手中。另一路敌人以山顶云中寺为攻击目标,猛攻龙门山,敌啸聚蚁结,蜂拥而来。守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守军居高临下,充分利用防御工事,步步设防,处处阻击,英勇顽强打退敌人十多起进攻,使敌伤亡惨重。我云中寺、洞山、关帝庙阵地失而复得者三。王营官兵伤亡也有十之七八,云中寺加强排,他们誓与阵地共存亡,全排官兵壮烈殉国,连长田兴武始终坚守阵地,在该连士兵伤亡惨重之际,射手阵亡,他接过机枪扫射来犯之敌,身中四弹,以身殉国;排长耿甲臣牺牲时,仍高举右手指向前方,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我云中寺及营部关帝庙一度失守,第三团第三营冉云翘率领全营翻山越岭,兼程前进,由师家滩渡过黄河增援王营,从龙门山侧面打击敌人,于12月30日收复龙门山阵地,使进犯日寇受到沉重打击,拉着一千余具尸体,狼狈逃窜。禹门口保卫战给日军以重创,粉碎了其进犯大西北的侵略计划。日军回到河津县城后在城隍庙内焚烧了五六天尸体,狼烟四散,腐臭冲天。

战斗结束后,新八师王营共阵亡连长以下官兵二百七十一名,均用白绸裹尸,合葬于东龙门山麓(基地在东禹王庙以东,岩洞以西)。从西安运来水泥,筑成一冢。由于大敌当前,新八师又奉命开赴晋东南沁水、阳城地区参加敌后抗战,来不及立碑,临行前蒋在珍师长等到烈士墓前隆重吊祭烈士忠魂。大墓于1992年搬迁到河津市烈士陵园。

此战国军牺牲290人,粉碎了日军进犯大西北的侵略计划

秦晋咽喉禹门口

为了纪念这次战斗中牺牲的290位阵亡将士,1992年,河津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龙门山南麓重建纪念碑,当年破土动工,1993年4月竣工。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八师参谋熊先煜先生等参加了落成仪式。2005年8月,河津市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修复,并将其命名为河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此战国军牺牲290人,粉碎了日军进犯大西北的侵略计划

碑记一: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妄图亡我中华,灭我民族。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盘踞河津之敌酋藤田,纠集日伪军四千余,重炮数十门,飞机多架,陆空配合,攻我禹门,企图渡河西犯。禹门乃秦晋咽喉,西北屏障,我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八师之加强营七百余名将士,凭险据守。敌啸聚蚁结,蜂拥而来。我守军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硝烟弥漫,山河失色;白雪红刃,天地震惊。在友军及当地民众的配合支援下,浴血奋战四昼夜,我云中寺、洞山、关帝庙阵地失而复得者三。二十九日敌陈尸千余具,狼狈遁走。我阵地巍然屹立,大西北安然无恙。

此役我军牺牲连长田兴武、王俊杰,排长耿甲臣、赵自强、杨子超、刁柏林、左绍炳、张安、周少昌以及战士共二百九十名。中华精英,为国捐躯,英名当旌。今我神州大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运昌隆,人民幸福,堪慰先烈于九泉,遂建碑以纪念英烈,表彰忠勇,激励来兹。

河津县人民政府立

公元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938年这次战役以后,日军并没有对禹门口放弃进攻。大大小小的战斗,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喜欢的朋友,请您关注,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