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书信第4篇:《寄诸用明》,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

此信的原文出处、写作时间和背景。

原文出处:《王阳明全集》第四卷《文录一》第5篇,《寄诸用明》

写作时间:明正德六年(1511)

写作背景:诸用明是王阳明的妻弟,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但有一次他在给王阳明的信中提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参加了科举考试,王阳明担心这样可能会不利于两位侄儿的健康成长,耽误他们的未来,于是专门给诸用明写下此信,提醒了一番。

王阳明书信第4篇:《寄诸用明》,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

全文翻译

译文:收到你的来信,足以了解你近来学问的增长情况,非常高兴!儒家君子只怕学业没有长进,至于科举功名的获取是早还是晚,无需太过在意。况且我平时对于贤弟你的期望,本来是远大于此的,没想到你竟也有意于此事吗?等考上的时候,请报我知道。

王阳明书信第4篇:《寄诸用明》,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

江南贡院考生塑像

阶、阳两位侄儿,听说去年都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非我不喜欢年轻人有如此志向,然而我心里对此事实在是不以为然的。试想,万一这次一举中第,让他们少年得志,岂不是可能要误了他们一生吗?凡是资质出色的年轻人,必须让他们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这就像天地之“气”,若不先聚拢在一起,就不能发散流行、化育万物。天地之“气”尚且遵循“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道理,何况人呢?

王阳明书信第4篇:《寄诸用明》,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

天地之气

再比如:花朵过早绽放,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华美,但却无法结出果实,这就是因为其精华都过早地浪费在华美的外表上罢了。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请把我的话转告给两位贤侄,若他们不认为我的话太过迂腐,以后应该还会有所进步。

王阳明书信第4篇:《寄诸用明》,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

另外,很多人曾来信劝我为官之事,其实我也不是因为想要洁身自好,之所以急于辞官之事,并非只是认为现在应该韬晦内敛,也是因为我的学问尚未有成。时光是不会等人的,等再过几年,精神更加疲弊以后,即使想要勉强用功进步估计也有心无力了,这样最终就会学问无成。所以这都是因为形势紧迫,不容我有闲余时间去继续做此事啊。而且我家历代先祖,都对做此事感到不悦,现在我又怎么能贸然去做呢?对此,我只能将自己的无奈情绪,通过毫无意义的感叹抒发出来罢了。

个人点评

年少成名得志,看似好事,实埋祸根。不经历韬光养晦,怎能厚积薄发?不经历千锤百炼,怎么磨砺成钢?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少年天才,中年平庸”,这都是没有脚踏实地,登高必跌重的典型案例。

王阳明书信第4篇:《寄诸用明》,花开万叶,未免华美太露

孔融让梨

当时,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究利益和效率最大化,“出名要趁早”、“能走捷径就走捷径”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这其实并没有错,毕竟时代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

但是一定要注意“韬晦厚积”四个字,没有这个作为基础,登高必跌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