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村上春树说过,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因疫情肆虐,原本一个月的寒假时间,延长再延长,正儿八经地过成了加长版的假期。那么,面对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怎么做才能有滋有味儿地度过呢?

一、教孩子洗衣做饭等生活技能

之前,有网友调侃说,一个假期的家里蹲,造就了很多的大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就参考下网上的食谱,学着做个菜,包个包子什么的。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对于孩子来说,这更是一个学习做家务,锻炼自理能力的好时机。

从食材选择,到营养搭配,再到色香味俱全,一点一点地陪孩子做,然后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弥补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短板,孩子定会受益终生。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二、打牌、下棋等智力类游戏

以扑克牌为例,一副普通的扑克牌,如果利用好了就会成为教习孩子语数英的法宝。

对于小宝宝来说,可以利用扑克牌认识形状,颜色,并配对,寓教于乐地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

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可以认识1-10十个数字,并学会简单的加减法。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又可以更进一步,即认识英语单词,比如A,A就是one,依此类推,其他的牌也可以教孩子用英语表达 。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三、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的作用已取得大家共识。通常,孩子小的时候,一般亲子共读家长都能做到,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作业多,辅导班多,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放下了课外书。趁疫情假期长,辅导班上不了,课堂作业也少,请让孩子重新养成读书的习惯。

在新高考中考背景下,几乎所有学科的考试首先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素养,即阅读的速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而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是从大量的阅读中习得的,只要阅读跟得上,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四、室内运动

因地、因时制宜,利用有限的室内条件,做原地高抬腿跑,下蹲起立,甚至是原地跑步都可以。更有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可选。也可以自制哑铃,让孩子练一下肌肉力量。不管哪种运动,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五、用心陪伴孩子

平时,因为工作,生计等原因,家长们总是早出晚归,和孩子很难有整段的时间聊一聊,玩一玩。现在趁疫情期间,家长不能外出工作,就用心的陪伴孩子。当然,这个陪伴不是你玩你的手机,他玩他的平板,相对无言。而是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比如,拿起手机,联机一起打个游戏 。比如,放下手机,玩一玩脑筋急转弯,再比如,和孩子一起下下棋,打打牌,哪怕配合着孩子"疯言疯语,胡说八道"都可以。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六、关于停课不停学

近日搞得如火如荼的停课不停学也让家长、孩子、老师三方都陷入了"癫狂"的状态,不是打卡,就是拍照上传,反正孩子一个人搞不定。家长们除了担心视力的问题,更是对网课的效果持观望态度。

然而,个人认为,网课不是不可以有,但网课内容一定要有趣,好玩,才能让孩子们爱学,乐学,并学以致用。

这从我家孩子上网课的情形可以看出来。当时,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没有落地之前,我就给他报了一个线上的科学实验课,听着挺高大上,实则就是用一些家里常见的纸板,瓶子什么的的,组装改制一下,做出能跑的小汽车,可以一冲而起的火箭之类的科技小制作。孩子很有兴趣,天天一听完课,就自己找材料鼓捣。

所以,网课还是以趣味性的科技类、手工类、素养类为主比较好。至于正式科目,上学再上,也未必不可。更何况学习效果也不能保证。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语数英等学科课程多关注间接经验、知识传承,而综合实践活动多关注直接经验,多关注亲身体验感悟,两者相辅相成,不能互相替代。

可以在家里试着进行废物利用、养豆芽、种蒜苗等长周期、大主题的实践课程,借助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变学知识为用知识、创知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八、利用疫情 ,给孩子们上一节生命教育课

健康地活着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了健康的体魄,才会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

从2003年的非典流行,到今天的冠状病毒肆虐,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激化,使危及人体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病毒种类日益增多,传染性也日益增强。

所以,藉此疫情之机,帮助孩子们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在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和谐的共生关系。


疫情之下,加长版的寒假时光,怎么过,更有意义?

疫情之下,这个不一样的寒假必将成为孩子们一生的记忆。而

面对疫情,认识它,应对它,并最终战胜它的整个过程,未尝不是每个身处其中的我们的"精神财富"。

正如人民网所言,2020年的寒假注定不寻常,如果能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与事值得去学习、领悟、珍视、动容,何尝不是更深层的教育?

当孩子们意识到在阳光下奔跑、和小伙伴拉手、去学校上学等往日再寻常不过的事,如今是那么令人期待,"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才会从说教变为机会,这样的"学习"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在多元的成长面前,在对生命的礼赞中,"分数万能"何其狭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