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新宋之初,东京(开封)城内开始流行起一种新的婚姻文化“榜下择婿”,坊间又笑称之为“榜下捉婿”。说的是科举发榜之日,京师东京城内的大户人家纷纷出动,争抢登第士子做女婿的事情。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例如宋真宗时的河北名仕范令孙,科举考试之后成为了进士,没多久就成为了宰相王旦的女婿。还有一个叫高清的考生,刚成为了进士,宰相寇准就立马把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

还有如宋仁宗时,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看中了当时的状元郎冯京,就派人用择婿车将冯京硬拖至自己的府中。然后谎称是皇帝的旨意,还摆出丰厚的嫁妆,想将女儿嫁于冯京,不过冯京并未屈服于张尧佐的淫威之下,坚决不同意。无奈,张尧佐只能将冯京放了。如此择婿,哪里是择,分明是捉,所以后来有人干脆称榜下择婿为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是当时权贵拉拢新晋官员、富商攀上官家最为常见的手段,但也还有另外的情况,例如说榜前择婿和榜前约定、榜后成婚。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榜前择婿是指,权贵提前看中了某些学子,认为他们科举考试一定能够进士及第,遂在科考前就讲女儿嫁做于他。宋真宗时期,当朝名相李沆看中的了当时的举人王曾,认为他以后一定能做公辅,便将女儿嫁给了他。不出所料,王曾刚完婚不久,便中了状元,后来又官至宰相。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还有如宋仁宗时的太子少师祁国公杜衍,杜衍本为唐朝名门之后,后来因为家庭原因流浪在外,穷困潦倒。富户相里氏偶然相遇杜衍,见其仪表不凡,将女儿嫁给他。随后杜衍束发苦志厉操,不久就考取了进士,并且殿试也获得了第四名。然而,榜前择婿进乎孤注一掷,一旦失误,追悔莫及。因此,榜前择婿终究不如榜下择婿普遍。

榜前约定、榜后成婚是指,权贵之家提前看中了学子,约定好了考中之后便将女儿嫁做于他。例如,宋朝时一个叫做黄左之的学生赴京赶考,途中遇见一位姓王的富绅,二人成为好朋友,王不但供给黄左之生活费用,还许诺如果黄左之通过了考试,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黄左之后来果然中了举,富绅随即便将女儿嫁给了他,并给予丰厚的嫁妆。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不过榜前约定、榜后成婚是这种口头的约定,如果遇到了意外情况,却是很难执行。例如北宋时,孙愈想和与表妹王真真定亲,但是王真真的父亲要求孙愈必须考取举人才行。孙愈每年都去参加乡试,无奈一直名落孙山,王真真的父亲见女儿年纪越来越大,就等不及了,把女儿嫁做于他人。孙愈得知消息后,又是悔恨又是无奈,最后吐血而死。而王真真知道了孙愈的死讯后,也每日以泪洗面,最后落下了疾病郁郁而终。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还有像是男子登科后,变心反悔的也不在少数,而最后的结局也多是悲惨。所以,榜前约定、榜后成婚方式不确定因素太多,大多权贵之人还是愿意去尝试竞争激烈的榜下捉婿。

流行于宋朝的“榜下捉婿”,是否像极了现在的明星网红嫁入豪门

“榜下捉婿”之风的盛行,标志着宋朝科举制度的成熟,为官执政的人员不再是专属门阀世族,寒门子弟通过努力亦可一飞冲天,也标志着宋朝人民婚姻理念由重旧门阀世族到重新科举官僚的转变。

宋朝之前,寒门之子想娶世族之女进乎难如登天,而商贾之家想召官员为婿也是不可能的。不得不说,宋朝确是一个先进的朝代,宋朝所盛行的榜下捉婿之风在现今的社会其实也能见到,甚至有些网友说像极了明星网红嫁入了豪门。

好了,你们觉得网友说的有道理么?欢迎大家评论、点赞、点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