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梦太大”和“入错行”真是罗永浩老师失败的原因吗?

原创|“梦太大”和“入错行”真是罗永浩老师失败的原因吗?

文|@培训师梁辉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片段,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评价罗永浩为什么会失败?他分析了一大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罗永浩老师“梦太大“和“入错行“。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个论断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过于简单粗暴。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因素很多,绝对不是一个外人站在旁边叨逼叨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吴晓波是我曾经蛮喜欢的一个财经作家,家里也买过他的好几本书,看他在书中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分析企业失败的原因,过去我也觉得特别在理,随着自己的经历越多,我对这种在岸上点评水里的人游泳姿势不标准的行为就越发的不以为然。

一个企业家在做任何的决策时,不管外人看起来这个决策多么不合理,都可能有当时情况下的各种不得已,他权衡利弊后做出的选择,不是身在局外的人能体会的。

点评很容易,但是,请注意:

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无论他表达能力再好,听他告诉你战况多激烈,战场多残酷,应该怎么做才能活下来?你总会感觉好像在隔靴搔痒,缺乏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看他在那段视频当中的表述,有种幸灾乐祸的轻浮,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说这番话之前一定没有去深入锤子科技调研,只是凭着一些网上的传闻随口臆断,这很不体面。

我并不是罗永浩老师的粉丝,事实上我早就过了随便粉一个人的年纪了,所以,这篇小文只是希望就事论事,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把罗老师失败的理由归为梦太大,我觉得非常不妥,这容易让人误会创业者不需要谈梦想。

诚然,我们处在一个成王败寇的时代,罗老师今天好像看上去是暂时失败了,他的微博也处在蛰伏状态,很久没公开发言,怎么点评都是你的自由,但反过来想,如果他成功了,“梦想远大“估计又会是评论家们跪舔他的理由之一。

马云,当年创业时不是也造了一个大大的梦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们不也追着他喊爸爸吗?怎么罗老师因为梦想和热爱,萌生做手机的年头,就被点评这是他失败的根源呢?

再一个,吴晓波老师觉得罗永浩入错行了,原话是这么说的:“......他入错行了。他做手机是2014年5月份,2013年中国销售手机3.5亿部,同比增长84%。问题是当增长84%的时候,这个行业跟你没有关系了......“。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个行业竞争过度激烈,新进者很难有作为。

按这个逻辑,苹果手机2007年杀入市场的时候竞争也是白热化的,为啥最后能脱颖而出,独占鳌头(以利润这个指标来讲)这么多年?

电商领域,天猫、京东两骑绝尘,后面的进入者都只能沦为吃灰的下场,拼多多又是怎么成功的呢?

这个逻辑说不通啊。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选择什么行业,而是你选择什么核心产品?以什么模式进入?有哪些创新?

个人认为,

评论家们是世界上最令人生厌的物种,他们很少去实际干点什么,自然就不担心有失败的可能,所以能够超然地在一旁扮绝世高人扫地僧,好像只要他愿意下场指点一二,企业就能够如何如何。

但可气的是,他从来不下场自己去比划比划,因为,他知道,这样会露了破腚(绽)。

坦白说,我们培训行业,这种人很多,早些年,我也是这个德行,见谁都想指点两下,现在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一直提醒自己,咱不要做这样的人。

经常有客户问我:“梁老师,您能不能给我们企业一点建议?“

我往往会直接地说:“就凭我们才见这么一面,仅仅知道贵公司是做哪个行业的,我就大言不惭给建议,如果这个建议你还当回事,那不是你疯了就是我疯了,或者我们俩都疯了,如果你不当回事的话,我给建议又有什么必要呢?“。

说到这,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尽量远离那些动不动就给你建议的人

回到吴晓波老师点评罗永浩创业败局这件事,吴晓波点评也就算了,至少他还是一个世俗意义上成功的财经作家(名利双收),不过,有些吃瓜群众在评价老罗时那种莫名其妙的雀跃太令人奇怪了。

罗永浩作为一个手机品牌的老板,就算是失败了,估计,他的资产也是你的N多倍,然鹅,你那种油然而生认为罗永浩只是辣鸡一个、比我差太多的自豪感,是吃什么药才有的?

原创|“梦太大”和“入错行”真是罗永浩老师失败的原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