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了,分吧!

近日

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紛紛倡導推廣分餐制

鼓勵就餐使用公筷、公勺

守護“舌尖上的防護戰線”

讓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

惠及每個家庭、每位居民

眼看復工在即

推廣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是時候了!

别说了,分吧!

武漢愛國衛生月“十大行動”中為何提出分餐制?如果家人健康狀況良好,還有必要分餐嗎?“你一勺子我一筷”會留下哪些健康隱患?

别说了,分吧!
别说了,分吧!

武漢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李俊林回答市民諮詢並呼籲:“餐桌上的文明”從我做起,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後,餐飲業營業後實行分餐制,在家吃飯也要使用“公筷公勺”。

别说了,分吧!

01 如果家中無人感染,還有必要分餐嗎?

家中無人感染,一起吃飯也都挺正常,還有必要分餐嗎?不少市民提出這樣的疑問。

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由此可見家庭共餐是一種高危行為。李俊林介紹:共餐制最大的弊端在於傳播病原微生物,在用筷子或勺子取食的過程中,就餐者的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筷勺,許多病原微生物藉由筷勺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了共餐者罹患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他說,即使家人健康狀況良好,也非常有必要改掉共餐的老習慣,實行分餐制。

别说了,分吧!

02 你一勺子我一筷,傳播哪些傳染病?

“不分筷不分勺,還喜歡相互夾菜,大大增加了傳染病的傳播風險。”李俊林說,其中最易發生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等。

幽門螺桿菌感染(HP)和胃癌密切相關,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根除與胃癌防控的專家共識意見(2019)》顯示,我國胃癌年發病率為29/10萬,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也高達40%-60%,這與中國人共餐的習慣不無關係。李俊林說,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的幽門螺桿菌,會隨著共餐取食、互相夾菜、給兒童餵食而傳播,幼兒與老人都是易感人群。

李俊林還講解了甲肝和手足口病的傳播過程。甲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如果感染者未養成便後洗手的習慣,甲型病毒(HAV)很容易藉助筷勺汙染食物,傳播給共餐者。手足口病作為一種兒童為主的易感染性傳染病,潛伏期不易觀察,共餐、為孩子夾菜也成為重要傳播途徑。

03 分餐制重在改變家族觀念,一個也不能少

非典後時代,分餐制一度呼聲甚高,但最終還是沒能堅持下來。

“不分碗筷表示和睦,給孩子夾菜表達愛心,給老人夾菜表達敬仰。分餐制本是舉手之勞,難就難在需要全家改變舊觀念,一個也不能少。”家中只要有一個人不肯改變,分餐制就推不動怎麼辦?李俊林支招:年輕人多給老年人做科普,多給“一家之主”吹風,還可以拿孩子的健康“說事”。

别说了,分吧!

李俊林介紹,分餐制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每個人一雙公筷一雙私筷,另一種是每份菜盤邊擺上公筷或公勺。湯盆裡要放上公勺,喝湯用公勺舀到自己的小湯碗裡,舀湯時不要用公勺觸碰到自己碗裡,立即還原公勺。公筷和私筷、公勺與私勺要有明顯的顏色、長短或大小的區別。

别说了,分吧!

李俊林說:分餐制並不難,貴在堅持,重在做通家人工作,尤其要讓孩子從小培養分餐習慣,這是對他們一輩子的健康負責。他同時呼籲,武漢餐飲業應大力提倡分餐制,建議將其列入行業規範。

别说了,分吧!

今年四月是第32個愛國衛生月那麼,到底什麼是“愛國衛生運動”呢?

科普時間到,記得做好筆記哦~

别说了,分吧!别说了,分吧!
别说了,分吧!别说了,分吧!

“愛國衛生運動”的口號

⚡ 防疫有我,愛衛同行。

⚡ 愛國衛生人人受益,疫情防控人人有責。

⚡ 潔家園、去陋習、強防護、滅蟲害、促健康。

⚡ 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

⚡ 發動群眾,群防群控、人人參與。

⚡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健康強國理念。

⚡ 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 傳承愛衛優良傳統,大力開展全民大掃除。

⚡ 摒棄陋習,預防疾病。

⚡ 強化生態文明意識,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 清理死角、清除積水、翻盆倒罐,清除四害孳生地。

⚡ 倡導健康飲食文化,杜絕食用野生動物。

“愛國衛生運動”

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别说了,分吧!别说了,分吧!
别说了,分吧!别说了,分吧!

此時此刻,我們倡議!

防疫有我,愛衛同行!

來源:長江日報,新華社,武昌共青團、武昌區愛衛辦、大成武昌、湖北疾控等

别说了,分吧!别说了,分吧!
别说了,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