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園怎樣帶“動”一座城?

一個公園怎樣帶“動”一座城?

4月7日,鳥瞰西安城市運動公園。

在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上,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將承擔五人制籃球(19歲以下組)以及三人制籃球項目的比賽。在全運會的所有場館中,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是既承擔過城運會比賽項目,又將承擔全運會比賽項目的場館。

20多年來,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深刻影響、改變和豐富著西安市民的健身方式,在城市的飛速發展中與群眾的體育文化生活融為一體,也逐步成為西安城市運動精神的具象體現之一。

從1999年的城運會到2021年的全運會,正在進行升級改造的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

一个公园怎样带“动”一座城?

4月10日,工人們正在對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的主體育館內部進行改造。

一个公园怎样带“动”一座城?

4月7日,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的智能步道上灑滿陽光。

運動為魂

改變一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自從搬到附近以後,我幾乎每天早上來這裡鍛鍊。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我有一陣子沒來了,還挺想來呢!”4月10日8時許,剛打完太極拳的西安市民王大爺說,“對於我們老年人來說,與其在家閒著,不如出來鍛鍊,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可以多交些朋友。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場地。”

作為陝西省全民健身基地、西北地區建立最早的運動型主題公園,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為周邊市民提供了運動健身的好去處,因此有著“城市運動公園改變西安城北人生活方式”的說法。

2018年8月,公園內智能步道的建成,使市民在這裡的健身體驗變得更科學、貼心、有儀式感。

“跑了多遠、用時多久、消耗多少卡路里,我只要掃一掃智能步道的二維碼就可以全面掌握自己的運動狀態,調整運動計劃,實在是太棒了!”晨跑市民王傑說。

據介紹,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內全長2000米、寬4.5米的智能步道上設置有7套標識系統及能量消耗指示牌,並配置了17件智能化語音播報健身器材,安裝了12件體質測試專用器材。智能步道可根據鍛鍊者的個人運動信息,給予個性化的運動方案建議,並實時顯示和播報運動者的運動數據及運動計劃的完成情況。智能步道上線後,根據其搭載的人流量統計顯示,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次使用。

青訓營也是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助力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環。公園開設了很多青少年體育訓練項目。“我們以青少年訓練基地的標準打造培訓中心,針對青少年群體開設了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擊劍、橄欖球等多個項目的培訓課程。”西安經開區經發城運文化體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經發城運公司)副總經理吳飛鵬說,“近幾年,我們也積極和國際上一些比較先進‍‍的項目尋求合作。比如我們成立的西安第一家橄欖球培訓基地,就深受市民朋友歡迎。橄欖球的場地每逢週末都是供不應求。”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給運動愛好者提供一個鍛鍊的地方,更要努力提升群眾在這裡的運動體驗。”經發城運公司總經理竇波說。

一个公园怎样带“动”一座城?

4月10日,工人正在對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的主體育館配套用房進行砌體施工。

一个公园怎样带“动”一座城?

4月10日,在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正在打太極拳的市民。

改造要儉

按期高質量建設全運場館

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由主體育館和訓練館兩部分組成。其中,主體育館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設有一塊國際標準籃球場和12塊標準羽毛球場;訓練館是主體育館的附屬熱身場館和生活保障館,總建築面積9700平方米。由於體育館建成年代早,部分設施老化、功能缺失,為滿足舉辦十四運會高水平賽事的需求,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正在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工作。改造後的體育館將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文化娛樂、綜合環境等方面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春日清晨的西安城市運動公園裡,與綴滿枝頭的繁花相映襯的,是大批晨練的市民。太極拳、廣場舞、抖空竹、晨跑……主體育館就坐落在這一片美景之中。遠遠望去與平時並無不同,只有走近了,才能聽見主體育館裡隱隱約約的施工聲,宣告著其內部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瞭解,此次西安城市運動公園的提升改造秉持“節儉辦賽”的理念,對場館的外觀不進行任何改動,僅在內部進行翻修,包括主體育館的整體改造、訓練館的局部修繕、周邊配套設施的提升等。其中,主體育館將對內部建築、體育工藝、給排水、暖通、信息化等進行改造。

目前,密密麻麻的腳手架佔據著主體育館內部的大部分空間。主體育館首層牆體配管、地面保護、頂面馬道上電氣燈具線纜拆除完成100%;核心筒新增電梯井梁板支模完成100%。“現在所有安裝工作都在有序推進,場館改建工作已實現滿負荷運轉。”吳飛鵬說,“訓練館在今年1月進行封館、搬遷,目前正在進行附屬設施及場地施工,計劃於6月底前全面完成改建工作。”

為追趕被疫情耽誤的工期,確保場館改造按期高質量完成,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改建項目在2月22日就已復工,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責任、加強疫情排查、嚴格落實施工人員實名制管理以及建築工地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根據時間節點要求,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場館改造建設進度,以確保十四運會順利舉辦。

一个公园怎样带“动”一座城?

4月10日,市民們在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鍛鍊。

智能為芯

打造智慧綠色體育場館

中美籃球公開賽、國際散打邀請賽、CFS世界總決賽、中國-冰島籃球賽、中國跆拳道公開賽、全國羽毛球邀請賽……

近年來,大量國際、國內高水平賽事陸續落戶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最多時,在一週內就有4場大型活動舉辦,極大地豐富了西安市民的體育文化生活,提升了西安的城市形象。其中,公園管理方精心打造的“白樺林杯”羽毛球公開賽,已成為古城西安的一項精品賽事,每次舉辦都會吸引多個國家的羽毛球愛好者前來參加。

高水平賽事的舉辦需要高水平的場館設施支持。本次改建的最大亮點就是場館的智能升級,增加服務功能,以創造更好的運動環境。

為了迎接十四運會,滿足賽事對信息化的需求,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進行了27項智能化改造設計。包括能讓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獲得即點即播的比賽錄像或其他視頻信息的影像採集及回放系統;採用計算機控制,接入體育館內競賽專網,設計安裝在體育館牆體上的彩色巨型LED顯示屏……體育館內還新增設了賽事公共服務專網、競賽專網、場館基礎設備網等3套信息網絡系統。其中,賽事公共服務專網採用核心層、接入層兩層雙鏈路網絡構架,能夠方便地接入社會公共網,滿足體育館內部日常辦公及賽事中對互聯網信息化應用的需求;競賽專網則作為競賽設備及成績處理專用網絡,滿足體育館內部賽事信息傳輸、計時計分系統、比賽中央監控及影像採集回放系統的需求。

除了主體育館和訓練館外,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還擁有室外園林及多類運動場地。其設計突出“自然、運動、休閒、娛樂”等特點,注重生態、自然因素,追求人與自然的互動與融合,植被覆蓋率高達80%。

為了滿足殘特奧會的比賽需要,西安城市運動公園體育館在改造設計中還充分考慮到了場館無障礙功能。主體育館一層在各出入口均採用了無障礙坡道,在每個無障礙觀眾出入口設有1部無障礙電梯;運動員休息室、裁判員休息室和興奮劑檢測室的衛生間及淋浴間均按照無障礙規範進行設計;競賽管理區、貴賓休息區、新聞媒體區的衛生間設置有6個獨立無性別無障礙衛生間;可臨時搭建無障礙座位共80座。此外,主體育館二層觀眾休息廳還設置有8個獨立無性別無障礙衛生間,以滿足殘特奧會觀眾的使用需求。 (記者 張江舟)

運動公園,到底有多受歡迎?

城市公園是點綴在鋼筋水泥叢林裡的綠地。

運動元素的加入讓城市公園更具活力。

既然要多建公園,何不多建些運動公園?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加強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體育鍛煉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硬質運動場館已經不能滿足高質量的鍛鍊需求情況下,以鍛鍊身體為主,並擁有綠樹成蔭和特色園林景觀的運動場所——運動公園,一躍成為我國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的新熱點。

在全國範圍內,西安是較早探索運動公園建設的城市之一。2006年,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座運動型主題公園——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正式開園。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將園林綠地與運動場所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大眾既能參加體育運動,又可以遊憩玩樂,不僅為人們提供自然、舒適、優美的運動環境,而且對增加西安城市綠地面積、提高環境生態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

這樣的城市運動公園有多受歡迎?根據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建設的智能步道搭載人流量統計顯示,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次使用智能步道。除了智能步道,該公園還建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橄欖球場等大量運動場地供市民使用,極大地方便了周邊群眾的健身活動。

遺憾的是,十幾年來,以運動為主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專業運動場所需求的公園在城市裡仍是鳳毛麟角。當然,運動公園的建設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群眾健身理念的深度是不無關聯的。

當前,在一些發達國家,運動公園的建設、發展和完善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相比之下,我國的運動公園建設起步較晚。我們在建設運動公園的過程中,不妨借鑑一些國外的先進經驗。

運動公園起源於19世紀的英國。建於1959年的英國Gosling體育公園是世界範圍內運動公園的建設典範,涵蓋足球場、滑雪場、田徑場、乒乓球場、羽毛球場、健身房等大部分大眾體育項目,同時園區還提供餐飲、醫療、會議等配套服務;美國的運動公園類型多樣,能滿足不同人群的運動需求,注重運動場所周邊的植物造景設計;法國的運動公園善於利用地形地貌建設運動項目場地,通過地勢和植物造景將運動場所隔離,達到互不相擾的效果;日本從法規上保證運動公園的建設用地,設計上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日本還針對老齡化較重的情況,設計了許多小規模的運動設施,滿足老者和兒童的運動需求。

作為城市的主題公共空間,運動公園的核心不是建設一個公園,而是通過這個公園聚集人流,繼而創造一種符合城市精神的有個性的城市活動和生活方式。因此,運動公園既是體育公園,也是景觀公園,還是休閒公園,更是文化公園。

這樣的公園,不妨多建一些。 (記者 張江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