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在关系中被利用和被操控?识破自恋狂操纵关系的七种方式



“有些人为了使自己显得高大,不惜砍掉旁边的人的头。”——Paramhansa Yogananda如是说。

梅奥临床研究小组将“自恋型人格障碍”定义为一种精神疾病,病人对于自我的重要性有着相当浮夸的感知,对于获得他人的羡慕有着强烈的需要。那些具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坚信他们高人一等,对他人的感受毫不在意,相当冷漠。但是,在这枚过度自信的面具下,则隐藏着一具脆弱的自尊,即使面对最轻微的批评也令它无法承受。

“自恋供给”(Narcissistic Supply)是一种心理成瘾和心理依赖。这这种心理状况下,自恋者急切需要一种反复的、持续不断的重要性——被“特殊对待”,被认可或者被安抚,以达到自我感觉良好。这种贪得无厌的渴望——将自己放于王者之位,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自恋狂的自负、对权力的渴求以及自我关注。

为了满足他们内心持续不断的“供给”需求,许多自恋者会故意寻找或者自己创造“剧本”——在那里,他们可以经常获得关注,永不出错。他们也会特意接近那些被他们的魅力倾倒、容易被骗和操纵、易被剥削的人(受害者)。无论在家或工作中,无论事无巨细,自恋者都渴望被不断跪舔。

他们极度依赖这种“供给”,以补偿他们内心深深的空虚,抚慰他们脆弱的自尊。

以下是自恋狂患者经常扮演的七种操纵角色,通过这种操纵,以不断接受他们极度饥渴的“自恋供应”。引自我的作品《如何成功应付自恋者》和《从自恋患者到高自尊对人》。一些人可能偶尔有以下某种特征,这个问题不大,但长期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则会为了自我感觉良好,习惯性、长久陷入一种或更多种角色泥潭而无法自拨。


如何避免在关系中被利用和被操控?识破自恋狂操纵关系的七种方式



1、无所不知的自我吹嘘者

“我父亲对我的观点最喜欢的回应是:“但是…… ”“ 实际上……”、“还有更多比这更……”,他总是觉得他懂得的更多。” 一位匿名者这样说。

自恋患者可能分布于家里,工作中,或者社会中,他们总是将自己打造成无所不知的“专家”、“权威”、需要持续不断地边缘化、纠正和证明别人的观点是错的。自恋者的“无所不知”也会使他们成为谈资囤积者,和谈话终结者。尤其是,即便他们不在批评你或者纠正你的观点,他们也只会简单地倾听一下下,然后径直回到他们自己想要谈论的主题,似乎你的谈论毫无价值。于他们,你的存在不过是个便捷的供应工具。

对于这种心理,最经典的诠释无过于“我自己聊自己聊得够多了,现在,你也来聊聊我吧。”

2、头号控制者/裁判/救世主

“客厅里的画框都歪了。我之前不都告诉过你打扫房间的时候要检查下的吗?! 快去处理!别蠢了!”一位匿名的丈夫对妻子说。

一般来说,自恋者往往喜欢与那些纵容自己主宰、评判、批评或者孤立行为的人,建立私人关系或者工作关系。通过控制和征服他人,自恋者感到被满足。

而这种社交控制还有一种变体,即通过“拯救”他人来接受“自恋供给”,从而宣称自己为“不可或缺的救世主”。

“又一次,我拯救了上苍。没有我,那些人将一无是处。”来自于一位匿名自恋者的自白。

3、荣誉勋章收集癖/ 权威追逐者

“功成名就意味着所有一切。”一位匿名经理说。

一些自恋者会特别执着于专业领域的成功,从而他们可以经常被羡慕或者被惧怕。这种情况下,自恋者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因,仅仅在于感觉“高人一等的”、“重要的”、“特别的”,而不是真诚地希望为某种更大的利益作出贡献。

“他认为他是上帝,因为他是医生。”

“她选择成为一名安保人员,这样她就可以很自然地对人刻薄严厉,而不用承担责任。”

如何避免在关系中被利用和被操控?识破自恋狂操纵关系的七种方式


4、操纵者/剥削者

“规则就是要破坏的,那就是你获胜的方式。”匿名者。

自恋者会利用他们的魅力,游说或者胁迫他人,让人不得不给予他们想要的一切,即便是非常明显的单方面或者不可理喻。一些自恋者特别喜欢操纵别人,以令他人投降并让渡边界。

这里,自恋者的“供给”建立在他人对自己剥削的屈服上,这被他们认为是一种“胜利”和自我肯定。

许多病态的自恋者会刻意利用这种“屈服”。“当我说服别人打破他的规则,给我例外时,我感觉很骄傲。”一个匿名者说。

5、过分炫耀者/吹牛大王

“在任何对话中,她都很喜欢甩出一句话“我是个律师”,即便与主题毫无关联。”

一些自恋者喜欢不断地炫耀,攀附名人,吹嘘地位,或者“谦卑地炫耀”他们的生活是多么伟大和美好,期望得到赞美、认可和社交媒体的关注。

他们故意想要别人羡慕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为了自我感觉更好。“我的未婚夫和我各自开着一辆梅赛德斯,我们即将到来的婚礼上,那个最棒的男人也会驾驶奔驰。”某个匿名者如是说。

6、习惯性挑刺/负能量传染

“我的经理极其挑剔,让一切都变得难搞。这让她感觉自己很有力量。”匿名者。

即使在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的时刻,某些自恋狂也会极其挑剔难搞,不愿合作,或咄咄逼人。这里,“自恋供给”来自于被惧怕和被讨厌而产生的感知力量。

以自恋狂有毒和扭曲的观点看,即便被他人厌烦,也比籍籍无名要好。

某种情况下,尽管自恋者可能并没意识到,挑剔在潜意识中加剧了自恋者的自我厌弃——他/她不值得被爱和被接受。挑剔也使自恋者失去了经营一段积极健康关系的机会。(这叫自恋者之殇)


如何避免在关系中被利用和被操控?识破自恋狂操纵关系的七种方式


7、寄望他人的伪造者/生活在彼岸

“你拥有我从来没有过的机会……等你成为医生后,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在此之前,一切都要照我说的做!”——《死亡诗社》里父亲对儿子说。

一些自恋狂通过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以增强自己的自尊。或者,间接地替他们实现曾经未能完成的心愿和梦想。

这里的“自恋供给”,来自于被他们利用和剥削之人替他们实现梦想时所反射的荣耀之光。“我妈妈过去常常喜欢给我穿上可爱的裙子,尽管我天性是个假小子。我想,那是因为当我因外貌受到赞美时,映射出她也看起来很美。这提升了她的自我价值。”一名匿名者说。

以上七种特征的共同模式是,自恋狂依赖于一种稳定的 “自恋供给”流,以维持他们的肤浅、自我中心和傲慢的自我形象。那些与他们保持关系的人,只不过是他们用以满足自恋需要的延伸和工具。然而,在自恋狂内心深处,大多数都痛苦地感觉自己是只“丑小鸭”,尽管他们不愿承认。

自恋狂会变好吗?或许会吧。但只有当他们高度意识到,并且愿意勇敢地穿越自我探索之旅时。

对那些不愿以失去真实关系和信任为代价,而把玩伪装游戏的自恋患者而言,仍然有办法可以将他们从谎言中解放出来,逐渐地向高自尊迈进;而对于那些不得不与自恋狂一起生活或共事的人,为了建立健康和互信的关系,敏锐的察觉、果断的沟通是必须要做的。

2019 by Preston C.Ni. all right reserved worldwide.




原文发自 2019.03.04《Psychology Today》

作者/ Preston Ni

译者 / 燕妮的心理成长札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