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01、“可怕的两岁”来了吗?

每一个经历过“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的妈妈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曾经软萌乖巧的小宝贝,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小恶魔”。

玩具玩的好好的,中间没搭稳“哗啦”一下倒了,小宝贝秒变“小恶魔”大哭起来,还边哭边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

妈妈过去安慰,换来的也只是“小恶魔”更加肆无忌惮地扔积木,还大喊“破积木、破积木”。

天气凉了,妈妈担心小宝贝着凉,赶紧找出衣服要给穿上,没想到小宝贝立马变成“小恶魔”,一边叫着“不穿不穿”一边把衣服扔在地上。妈妈捡起来再给他穿,依然被扔在地上,如此反复几次,天使妈妈也变的怒火中烧。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逛超市,逛着逛着小宝贝发现了喜欢的玩具不肯继续走了,一定让妈妈给买,妈妈耐心地告诉Ta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这下“小恶魔”又来了,一哭二闹三躺地,妈妈不给买就不起来。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这些场景是不是如此熟悉?又让妈妈们如此无奈?

是的,如果你发现从前的乖宝宝变成了一个“小叛逆”,恭喜你,你的孩子长大了。你们共同迎来了“可怕的两岁”。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02、“独立意识”并非形成“可怕的两岁”的全部因素

目前大部分的育儿观点认为:孩子两岁左右出现的第一个叛逆期是因为“独立意识”的觉醒。观点认为孩子在两岁前一般没有自我和他人的概念,而两岁左右开始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他们开始想要自己“独立”去处理问题,也开始有了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

瑞士发展心理学家让· 皮亚杰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认为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自我主义者”。也就是说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认为身边的一切都属于自己,而且成人的表现也越发让他们证实自己的确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在他的“宇宙”世界里,身边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进行的,身边的看护者始终把他放在首位,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看护者的心。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由此观点,美国的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提出了“养育季”这个概念。他认为孩子的养育和种植粮食一样是分季节的。

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两岁左右,是一个养育季,称之为“服务季”。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是完全被服务的,因为他们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孩子们被自己的看护人照顾的妥妥当当,而这个看护人通常是妈妈或者姥姥/奶奶。

当孩子长到两岁,则需要进入下一个养育季----权威季。顾名思义,这个阶段妈妈不应该继续像仆人一样去服务自己的孩子,而应该逐渐转变角色,成为一个权威人物。而这一季的养育长达十年,一直延续到孩子的青春期。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孩子两岁左右的教育转变至关重要。如果这个阶段,妈妈或其他看护人没能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极有可能无法顺利过渡第一个叛逆期。

因此除了孩子本身“独立意识”的觉醒外,看护者教育角色不能及时转变也是形成“可拍的两岁”非常重要的原因。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03、“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会影响叛逆期的顺利过渡

在这一点上,我进行了自我反省----在椰子开始进入第一个叛逆期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角色转变的问题,而是依然在沿用之前的教育理念,认为应该给予孩子高度的关注,举几个反面例子:

1、 没有及时培养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拿水杯喝水、自己开盖子并进行摆放等。

2、 两岁后依然随叫随到,不管要求是否合理,也没有严词拒绝过。 比如有时我身体不适没有办法帮他洗澡,但是他会不停喊叫说“只要妈妈洗”,这种时候老妈子往往经不住孩子的喊叫,照样勉强起身去给他洗了。

3、 对于他的要求和表现过度关注。比较典型的是只要孩子喜欢某个玩具而家里没有的时候,基本都会买给他。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其实上面的例子都指向一个问题:过度关注。现在80后90后的妈妈们都很关注育儿,所以大部分妈妈都被灌输了一个观点:要给孩子尽量多的关注和爱。妈妈们恨不得把孩子喜欢的想要的一切都给他们。尤其是职场妈妈们,往往觉得自己陪伴时间有限内心愧疚,面对孩子的需求更是说一不二。

而过度关注往往是完成第二阶段角色转变的“拦路虎”。孩子进入两岁后,他已经拥有了思考能力和基本的行动能力,妈妈不应该继续成为包办一切的老妈子,适当的放手、给孩子树立一个有原则、有要求的“权威”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04、如何通过“养育季”角色转变应对“可怕的两岁”

在读过“养育季”这个概念后,我也开始进行了自己的角色转变,虽然没有在椰子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做,但也还是收到了一些意向不到的效果。最直接的感受是:之前乱发脾气、任性的行为几乎很少出现,不仅如此还会心疼人、懂得感恩了。

其实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完成从“服务者”到“权威者”并不难,其中心就是成为“兼职母亲”。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想要自己不再是一个老妈子的角色,首先是要把自己抽离出来,改变自己的观点:生活的重心并非只有孩子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1、 适当拒绝孩子的要求。

比如上文提到的椰子说想喝水,我会直接告诉他想喝可以自己去拿水杯喝,如果水杯没有水可以请妈妈帮忙倒水。

遇到生病或生理期不舒服,我也会告诉椰子:妈妈生病了不舒服,需要在床上休息不能帮你洗澡了。爸爸洗的也很棒,由爸爸帮你洗。我第一次这样说的时候,椰子毫无意外的并不接受,依然大吵说要妈妈洗。我只是继续温柔的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你生病的时候也很难受,你应该能理解妈妈现在的感受。今天就由爸爸洗。小家伙依然不依不饶,最终被爸爸带进去哭哭唧唧的洗了起来,结果怎么着?结果洗到一半就好了,出来的时候又乐呵呵的了。等到下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就明白了,直接不找我了。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面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避免包办,让孩子自己完成。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妈妈不是超人,也有累了病了需要照顾的时候,让孩子能够直观感受到妈妈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味逞强。

面对需要坚持的事情,温柔并且坚定的坚持,并且多坚持几次,孩子自然知道什么是规矩。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2、 让孩子学会感恩

在权威季中角色转变的一个关键是不再扮演一个老妈子的角色,也就是说,妈妈所做的一切并不是应该的。

孩子在第一个叛逆期出现易怒、哭闹、打人等情绪,其根本都是觉得实际情况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他觉得所有事都应该按照自己想的那样进行,也就是他们会把独立和为所欲为混淆,以为独立就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妈妈应该做的就是清楚明白的让孩子认识到:他并非世界的中心,没有人应该为他做什么,如果为他做了,那么他应该感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求孩子让父母帮忙的时候说请和谢谢。

“可怕的两岁”为何这么可怕?可能是“权威季”角色转变不及时

如果一个妈妈从一开始就能意识到孩子进入两岁后不应给予过多的关注,而是做一个“兼职妈妈”,那么文头的那些场景其实不太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不会让妈妈过度担忧。

“可怕的两岁”不可怕,可怕的是妈妈不及时转变角色永远停留在“服务季”。这不仅会让第一个叛逆期无法顺利度过,今后所有的叛逆期都将无法顺利度过,而最终成为一个问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