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告诉你一个口吃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从小这样训练还不晚

从小口吃什么体验?长大了会淡忘吗?

知乎一个很热的帖子,分享的是一个口吃大学生的经历。

大概5岁左右,我开始明白我是个“结巴”,我说话和别人不一样,一开口就被人故意打断,然后大家看我笑话。爸爸妈妈从小就为了我的口吃费尽了心思,每次口吃都故意强迫我改正,重复说上百次,弄的我每天睁开眼睛就想到自己是个“结巴”。

我能预感到可能会在哪个词的发音上会卡壳,但是就是无法控制,恨的我偷偷地掐脸,非常的痛苦,上小学后,我有意识地减少说话,不主动和同学交流,老师第一次家长会就点名说我很内向,不爱说话。后来老师知道了我的口吃问题,也就不再主动提问我了。


口吃对我的心理影响,从小到大都有,但是上大学后尤为突出,大学时的活动比较多,很多机会我都错过了,超级害怕上台发言,很多展现自我的机会都不敢争取。一说话就头冒虚汗,手脚发冷,思维一片空白,导员都说,将来的答辩你可怎么办?

最让我痛心的事情,是大学毕业后,我的成绩很好,有机会被留校当老师,可是因为口吃,与这么好的机会失之交臂。

一个大学生告诉你一个口吃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从小这样训练还不晚


口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可能要等20年后才能定论,无论你多么优秀,可能因为口吃,被掩盖,被忽视,本来满腹经纶,结果一开口给别人留下个局促失态的深刻印象,不想口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为何不早点解决呢?

儿童口吃训练小技巧

单纯减轻压力的方法已不能减轻或消除口吃,口吃是复杂的语言和心理行为,孩子为什么不能流畅说话,一定有些准备还没有做好,需要进行必要训练,有一些小技巧值得分享:

一个大学生告诉你一个口吃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从小这样训练还不晚


​1、速度控制

需要设计一种缓慢说单词或短语的游戏,最好可以让孩子缓慢说上15-25个单词,且不中断为佳。这种语速控制游戏,一定要有父母参与,用成人的语言习惯去影响孩子,慢地说话并示范如何缓慢说话,让孩子在说话前有停顿思考几秒的习惯,不要那种“起伏式”时快时慢式的语言节奏,减慢语速可减少单词重复的次数,让难发的起始音得到更多发音准备。

一个大学生告诉你一个口吃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从小这样训练还不晚


2、音量控制

很多孩子从小说话不但节奏快,而且音量大,这是儿童的天性,有些孩子肺活量有限,大声喊着说话,总是因为气息不足,说话被迫停顿,重新调整气流和发声,所以,让孩子减轻说话音量,降低音调值,对口吃缓解有一定的帮助。轻轻地说,悄悄地说,让孩子感觉到只用很少气流就能震动声带即可,可以适当用节奏舒缓,音调较低的儿歌训练,即控制节奏,又可放松发声器官肌肉的紧张,这个办法对“发育性口吃”比较有效果。

3、呼吸和呼吸气流的控制。

说话时深呼吸、气流不足、长句拖延,都是早期口吃孩子的坏习惯,呼吸气流的控制对孩子来说,可能比较难,因此,如何放松呼吸,回到正常呼吸模式是必要的训练目标之一。由易到难,每次呼气发1个单词,逐渐增加每次呼吸发2个单词,再增加到短句,保持气流和发音的连续性。注意要减少尾字拖音,或拉长音的习惯。

一个大学生告诉你一个口吃孩子都经历了什么,从小这样训练还不晚


4、节奏控制。

很多孩子说话没有好的节奏,经常表现出紧张、局促。放松肌肉和控制呼吸的训练时,同时要注意控制节奏,我们母语为汉语,汉语单音节的特点,有其自己的语言节奏和发音韵律,这就需要父母与孩子说话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节奏习惯,来带动孩子。利用孩子喜欢唱歌的天性,还可以用一些词或音节唱歌,唱歌时可以用拍手或用木匀敲击桌面获得节律效应,节拍手段应多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