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

1933年夏,紅四方面軍對部隊進行調整,調整後的紅四方面軍第4軍下轄3個師,即第10、第11、第12師,其中第10師師長汪乃貴,第11師師長陳再道,第12師師長劉世模,雖然3人同為師長,但是結局卻大不一樣。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第10師師長汪乃貴,於1905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小時沒有上過學,以打鐵為生,金寨縣是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之一,農民運動活躍,汪乃貴也積極參民運動,並任鄉赤衛隊隊長,由於思路進步,於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紅四方面軍,到1933年時已任紅四方面軍主力紅4軍第10師師長,時年28歲,紅4軍第11師和12師的師長分別是陳再道和張才千,汪乃貴後來參加了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汪乃貴雖然起步不錯,但是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被降為營長,但他非常具有領導風範,愛兵如子,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空軍原政委高厚良始終記得長征路上的一件事。在翻越大巴山的前一天,高厚良所在營營長汪乃貴看見他只穿著一件單衣,就對高厚良說,“明天就過雪山了,你穿這麼少怎麼行。”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高厚良說:“沒衣服啊。”

汪營長二話沒說,將自己身上的棉襖脫下來給高厚良穿在身上。那是一件從地主家繳來的大紅棉襖。“沒有那件棉襖,我過不了雪山,我當時都沒問營長穿什麼。”

高厚良始終沒忘記老營長,1984年,高厚良在武漢與汪營長見了面,終於問出了這句壓在心裡半個世紀的話,老營長只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我再去搞嘛。”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抗戰爆發後,他被任命為第129師第769團副團長,同批的張才千和陳再道分別是770團團長和386旅副旅長,在夜襲陽明堡戰鬥中,他率一個營突擊日軍機場,毀敵機24架。後來他擔任385旅副旅長、新四軍第5師第13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期,他在華東野戰軍12縱隊謝振華手下任35旅旅長。也就是說他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發展比較慢。

新中國成立後,汪乃貴曾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1年6月6日在武漢病逝,享年86歲。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第11師師長陳再道,於1909年1月24日生於湖北省麻城市乘馬崗鎮新村程家衝,青少年時在家務農,在其3歲那年,父親程源瀛因癆病去世,不久,姐姐和母親也離開人世,陳再道因此從小體驗到了窮苦人家的苦難。在17歲的時候,他獨身一人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軍,配合北伐軍作戰。由於報名時“程”誤寫為“陳”,就改叫陳再道。

1927年9月他參加大別山南麓秋收暴動,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隨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黃安縣城失守後,他與起義武裝轉到黃陂縣木蘭山堅持鬥爭,是木蘭山72名遊擊英雄戰士之一。而這72人之後成為強大的紅四方面軍的種子力量。由於陳再道在部隊吃苦耐勞,且作戰勇敢富於謀略,在艱苦的革命鬥爭很快脫穎而出,到1935年時,已任紅四方面軍紅4軍軍長。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副旅長,參與指揮七亙村、黃崖底和長生口等戰鬥,1938年1月,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1940年5月任冀南軍區司令員,當年8月率冀南部隊10個團參加百團大戰,抗日戰爭後期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解放戰爭初期,他被任命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冀南縱隊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兼冀南軍區司令員,至1949年2月已任河南軍區司令員。由於戰功顯赫,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解放後曾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和鐵道兵司令員,1993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按照遺願安葬於麻城烈士陵園,享年84歲。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第12師師長劉世模,原名劉述剛,於1910年9月11日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斑竹園鎮倒馬河村河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當時那裡還屬於河南省商城縣。劉述剛的父親劉立是一個本分地道的農民,因為家庭貧困,所以劉世模從小沒有讀過書,他從9歲時給人家放牛,14歲開始學裁縫,這一段經歷使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公:不勞而獲的地主衣食無憂,而自己年輕勤勞卻貧困潦倒。

劉述剛是個要強的人,他對現狀十分不滿,魯迅說過:不滿永遠是人向上的動力。為此劉世模積極參加農民運動,很快就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了當地的農民協會,同時他還補習文化。從此,劉述剛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1927年10月,商南起義成功後,年僅17歲的劉述剛報名參加紅軍,他見到了嚮往已久的大名鼎鼎的炯爺——周維炯,他立志在師長周維炯麾下當一名改造不合理舊世界的模範士兵,並改名劉世模。這個名字伴隨了他以後的革命生涯直至病逝。

劉世模剛開始在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第32師第97團當戰士,部隊的有三大項工作:打仗、發動群眾和籌款。劉世模因當過裁縫,口才較好,而且他還自學了文化,講起話來頭頭是道,又瞭解農村現狀,所以做群眾工作效果好,另一方面他作戰勇敢,1930年7月劉世模在第97團任副排長,9月被提升為排長。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周維炯是紅四方面軍的創始人,他作戰敢打敢衝,儘管是師長,但仍帶頭衝鋒,他帶出來的官兵都有這一明顯的特點,所以有人評價紅四方面軍作戰沒啥戰法,但是作風頑強,戰鬥力強。劉世模的這一特點非常明顯,作戰時衝鋒在前,他雖自學過文化,但畢竟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在張國燾到達鄂豫邊根據地後,對作戰勇敢、文化水平低的幹部非常青睞,所以劉世模很快就被提升為營長、團長,1933年被提升為第4軍第12師師長,後來又提升為紅4軍副軍長。

1936年4月,紅四方面軍進行整編,紅4軍人數也大量減員,只有6000人。劉世模感到長年的戰鬥生活,已使自己身心疲憊,急需休整,加上自己文化淺,需要學習補充,因此,他主動申請進入紅軍大學學習。由於是軍級幹部,被安排在高級班學習,這一學習竟是2年時間,也是他人生旅途中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他經歷了一段常人難以遇到的挫折。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1937年,主要由原四方面軍部隊組成的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幾乎全軍覆沒,消息傳到延安,紅軍上下沉痛不已,激憤的情緒引發了對張國燾這位四方面軍主要負責人的大規模批判,這次批判涉及了很多紅四方面軍的幹部,劉世模也在影響之列,關於這段歷史,開國上將王宏坤在《再憶征戰生涯》中這樣寫道:

他經歷很曲折,到陝北後,在紅軍大學學習,批判張國燾時,因打擊面過大,傷著了四方面軍大批幹部,劉世模也被整得厲害,他不服氣,思想也想不開,竟自己開了自己一槍,傷的很重,後來總還算活了下來。抗戰爆發後,延安動員一些年齡較大身體不好的幹部回家,他是河南商城人回了商城。這時,商城是國民黨的天下,國民黨四處抓他。當時中共黨組織在地下,劉世模很堅強,跟黨組織取得了聯繫,又拉起了千餘人的抗日遊擊隊,同敵偽英勇作戰。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抗戰勝利後,奉命率部去東北,部隊發展成了一個師,他當師長,打得很好,又隨部南下到了武漢,這時患肺病很厲害,一家人擠在漢口這座飯店的一間房子裡。他一聲不吭,我們一點也不知道。本來,他和我,以及李先念、王樹聲、張才千等還有好些同志都很熟悉。我到他的住處看他,他有好幾個小孩,由一個日本女人當保姆,生活很困難,孩子衣不遮體,尿布片也缺,零花錢也沒有,藥也沒法買,營養根本說不上。我問他來了多久,他說快八個月了。我直埋怨他,為什麼不找我們?他說你們很忙,國家也很困難。

劉世模同志是有功勞的,打仗很不錯,機動靈活,勇敢沉著,那時我當軍長,他當副軍長,我最瞭解他。我連忙給李先念同志寫了一封信,請他一定設法幫助一下劉世模同志,後來聽說李先念等同志也很關心,解決得不錯。 這之後不久,劉世模即病逝了。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王宏坤非常客觀地評價了劉世模。劉世模的一生儘管有很多遺憾,但是他所做的貢獻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一個軍3個師長,汪乃貴是高開低走,後來授銜少將,陳再道授銜上將,劉世模自殺未遂,同一批師長為何結局大不一樣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一個人能不能在困難時刻腦袋能不能轉過彎,能夠轉過彎的前途就會光明,轉不過彎,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窄。

每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各種各樣的困難,都需要去面對去解決,因此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選擇。最後以孟子的一段話送給各位讀者:

3個師長2個分授上將和少將,為何另一個師長卻開槍自殺未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天擇是作者的筆名,他原為華東某野戰部隊軍官,裝備工程學本科畢業,作戰指揮學研究生畢業,曾在野戰部隊師級、軍級單位工作,後調入國防大學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對軍事歷史和軍事哲學頗有研究,公眾號亦是“天擇雜談”,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