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方面,決定了你能不能成為溝通高手

近期,人事部新招來了一個剛畢業的小姑娘,會計專業,正好就放在了財務部。

財務部的人歡天喜地,正好趕上公司銷售旺季,新增加個人,大家也有時間緩口氣兒。

只是,沒幾天,這份歡喜變成了唉聲嘆氣。

有兩件典型事件:

一件:

那天,財務李經理讓小姑娘打一個電話,向銷售經理要一份季度銷售業績彙總表格,為月底彙報做準備。

小姑娘掛了電話,沒一會兒,銷售經理氣勢洶洶地來到財務辦公室,直接找到李經理。

就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剛才打電話姓什麼叫什麼?公司已經授權給她接受郵件的權限嗎?

第二:什麼叫必須馬上交上來,必須是什麼意思?

李經理趕緊賠禮道歉,說了一大筐好話才把銷售經理送出門。

而後,這位小姑娘還在辦公室弱弱地說:“我也沒說什麼啊?”

另一件:

公司有規定,上班時間不能隨便外出。

行政部的人員趁著外出公幹的空閒時間,買了些點心回來,正巧財務部的小姑娘去行政部對賬單,給她看見了。

然後,大庭廣眾之下,她一直問人家,你們中午出去啦?怎麼出去的啊?去哪兒買的啊?

行政部的人只能含糊地回答她,然後,財務部的另一個人直接把小姑娘拉走啦。

諸如此類的事情,搞得財務部的人很是頭疼。

領導找她談了幾次話,溫婉地表示了讓她提高一下自己的溝通能力。性格使然,並沒有多大的成效。

最後,小姑娘未通過實習期,沒有順利簽到勞動合同。

在提增補人員申請表的時候,財務經理在單子寫上了:一定要招會說話,溝通能力強的人。

一般來講,大家都會覺得溝通能力強,是某些人的天賦,我們只要能應付生活及工作的正常溝通就好。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只要經過努力學習,都可以成為溝通高手。

而要說到學習,就不得不提一本書:《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

三個方面,決定了你能不能成為溝通高手

這本書涵蓋了人際關係的方方面面,用以教人養成適用又適當的溝通方式。

在書的開篇就提出了,只要在這三方面下功夫,每個人都會成為溝通高手。

第一,具備多種反應方式,在適當的場合有恰當的行為

針對某一種情況,你可以有多種回應方式;根據溝通時所處的情境不同,有能力分辨出,哪一種行為回應是最有利於自己目的達成;並能有技巧地表達出來。

還是以小姑娘給銷售經理打電話為例,作為新進員工,在向領導申請工作協助時,首先,得告知對方,你是誰,你想要幹什麼,接著再問對方,他可不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一般情況下,對方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與你進行協商。

比如,你要求他在下午3點提交銷售業績彙總表。

他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判斷,不能在3點提交,接著他會詢問,下班前或者明天中午之前,再進行提交,可不可以。

這個決定,你若無法進行判斷,需要與直接領導進行再次確認。

整個溝通過程是在積極解決問題。

正如《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書中所提到的,“有效的溝通必須包含:能在大多數情況下維持或增進關係,並藉此實現自己的目標。

小姑娘一打電話就說:“我需要一份市場銷售業績彙總表,必須馬上發過來。”

這不是增進關係,這是在拉仇恨。

三個方面,決定了你能不能成為溝通高手

第二,能夠理解對方的觀點,並帶著同理心給與回應

朋友新買的不沾鍋,炒完菜後,不能用冷水洗。

有一天,朋友下班回家,碰巧就看見公公用冷水洗炒鍋,她就趕緊過去說,“爸,這個不能這麼洗。”然後,她就接過來鍋,打開溫水的水籠頭,慢慢沖洗。

晚上,老頭就非要回自己的家,堅決不在這待著了,且表情很委屈。

剛開始,她與老公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

費了很大的勁兒,才知道原因;她和我們一樣,都覺得莫明其妙。

要是進行身份轉換,或者站在旁觀者角度,去看待她的一系列言行。

估計很快就能瞭解到對方觀點, “人老了,就沒用了,被人嫌棄了。”

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上,就能很好地給與回應,針對自己不合適的舉動進行道歉。

同理心,是指能將自己放到對方的位置上,根據對方的認知考慮問題。

這也是決定溝通成功的關鍵。

再說到那位小姑娘,要是能站在行政人員的角度上,她就能明白,趁著外出去買點心這件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最好,不要那麼明目張膽地追問人家。

吃些點心,表達出謝意,雙方都會很開心。

三個方面,決定了你能不能成為溝通高手

第三,對自己的言談進行自查,自糾

咱們老祖宗有個詞叫三省吾身,就是指每天從多方面檢查自己的言談舉止。

在進入一個新環境時,每日通過監控自己的言談,並以此為依據進行語言及技巧改進。

同時,能夠認真吸取別人的建議,過程中表達出自己的尊重。

溝通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而要想成為溝通高手,必須按著這三方面,進行長期而又自律地鍛鍊與學習。

石川洋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會做和不去做,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更何況,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天才,如果有,那也是刻苦訓練後成為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