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楊柳飛絮高發期 北京長短期結合治理

正值楊柳飛絮高發期 北京長短期結合治理

正值楊柳飛絮高發期 北京長短期結合治理

園林工人正在對楊柳飛絮進行噴溼作業。

中新網北京新聞4月14日電 (記者 於立霄)噴水溼化、APP精準定位、監測點監控……治理楊柳飛絮北京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通過高峰期加強飛絮清理和豐富綠化樹種等長短期相結合的方式治理楊柳飛絮現象。

今年飛絮預計有三次高發期

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介紹,北京的飛絮期一般從4月上旬開始,到5月中旬結束,大約40-50天,但並非整個飛絮期都漫天飄絮,飛絮量較大的高峰期只有20天左右。

根據預測,今年楊柳飛絮高發期預計將有三次,第一次在4月10日左右,主要飛絮樹種是毛白楊,目前已經進入尾聲。由歐美楊、垂柳等帶來的第二次高峰期將出現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三次高峰在5月中旬,飄絮樹種是歐美楊,主要發生在部分山區,對城區影響較小。

目前,楊柳樹的森林蓄積量佔全市總蓄積的42.2%,是北京鄉土樹木中名副其實的“王者”。然而,楊樹柳樹為北京帶來優美環境的同時,飛絮也給大家增添了些許煩惱。

百處監測點監控楊柳飛絮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想了不少辦法。今年,全市在楊柳雌株分佈較密的地區建立了人工監測點50處,遠程視頻監測點50處,對春季飄絮情況全程監控。市氣象局通過氣象數據,每天組織園林專家研判,兩局首次聯合發佈了楊柳飛絮預測預報信息,方便市民防“絮”於未“飄”。

目前,全市已出動治理人員2.7萬多人次,出動噴水、清掃車輛4000餘臺次,對35.7萬株楊柳雌株進行了噴水溼化,整形修剪6.9萬株,為了減輕高峰時段飄絮情況。

APP精準定位楊柳雌株

為了精準定位楊柳雌株,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製作開發了“北京飛絮防治APP”。APP把楊柳飛絮重點治理區域劃分為網格,最小網格達到了50m×50m,僅五環內就有網格28萬多個,精確到每一條街道、每一段路。

全市各區和有林單位的工作人員只需打開手機就可錄入楊柳雌株的位置、生長狀況等各項數據,為今後的治理工作提供詳實的信息。目前柳雌株信息採集工作已經啟動,助力飛絮治理事半功倍。

楊柳不能“一砍了之”

張志翔特別強調,治理飛絮不等於“消滅”飛絮,對於楊柳樹絕不能“一砍了之”,飛絮治理也不能“一蹴而就”,要科學治理,長短結合,標本兼治。

在飛絮高峰期,要聚焦“治標”,根據不同區域採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

在居民區、學校、醫院、幼兒園等人口密度大、飛絮強度高的重點區域,結合春季養護工作對楊柳雌株枝條進行修剪,利用高壓噴水車、霧炮車等工程車輛沖刷樹冠、沖掉花序,減少飛絮在空氣中的擴散量。同時利用灑水車對地面進行溼化,配合清掃,見絮即溼、見絮即掃,降低飄絮強度。

在人口密度和人流量相對較低的一般治理區域綜合利用微噴、人工噴灑等方式進行溼化。高速路收費站、衚衕等易堆積飛絮的區域,要及時溼化和清掃,水面飄落飛絮結合清汙進行清理。

進入飄絮季以來,北京城市管理委準備了3500餘臺專業清掃車、灑水車,北京市園林綠化部門準備的高壓水車,各類專業車輛已達到4200多臺。

分區制定詳細治理方案

按照“誰的樹、誰負責”和“誰管理、誰防治”的要求,各區和各有林單位都成立了楊柳飛絮治理專班,結合本區實際制定了詳細的治理方案。

其中,豐臺區摸底劃定出49處重點治理區域、5.3萬株楊柳雌株,並抓住春季有利時機,綠化裸露土地10萬平方米,對林下飛絮緩衝區加寬加厚。

連日來,北京市各區持續對楊柳飛絮高發區域開展治理作業,截至目前,共噴水溼化楊柳雌株35.7萬株,整形修剪6.9萬株,出動噴水、清掃車輛4000餘臺次,出動治理人員2.7萬多人次,綠地及硬化道路溼化面積1.03億平方米,有效降低了全市楊柳飛絮高發區內的飄絮情況。

加大優良鄉土樹種種植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介紹說,今後全市將通過源頭控制,結合樹種更新升級,不斷豐富綠化樹種選擇,逐步減少楊柳樹雌株的數量,對沒有飄絮現象的雄株,則仍要科學利用。

“在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中,北京會選擇鄉土、長壽、抗逆、食源和美觀的優良鄉土樹種,以優化林地綠地的生態功能。”姜英淑說,在綠地養護中,把楊柳樹雌株作為優先替換的對象。針對過密的林子,選擇楊柳雌株進行間伐,並結合對現有老、殘、病等楊柳樹雌株的替換,從根本上減少飛絮總量。

在林下,讓裸露的土地綠起來,科學應用鄉土宿根地被植物覆蓋裸露地面,形成有效的立體緩衝區,提高對飛絮的吸附滯留,把飄落下來的飛絮牢牢“粘”在地面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