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影片是以倒计时60天的高三为背景。一个花季女孩胡小蝶,自杀身亡。陈念(周冬雨饰演)冲破一层层旁观的同学,把自己的衣服盖在胡小蝶的身上。结果这一微小的善举,竟然让自己成为了下一个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01 欺凌者魏莱

魏莱在食堂遇到陈念,露出甜美的笑容,在她天使般的面孔下有一颗千疮百孔的内心。

魏莱带领着徐渺和罗婷,开始持续的欺凌陈念。还好陈念与胡小蝶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椅子上一滩鲜红的墨水。胡小蝶的做法是,紧咬双唇,默默地坐下去。

而陈念却选择静静地站着,等老师走过来发现。老师大声训斥同学,“到底是谁做的这件事情?”但是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还是要和周围的同学搞好关系。”看吧,在成年人的世界,被欺凌者好像都是有错的,为什么会欺凌你而不是选择别人呢?在这里没有为什么。

芭芭拉.科卢梭在《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书中提到欺凌者有四个性格特点

1.他们是被教育成欺凌者的。

2.他们实施欺凌是因为他们有欺凌他人的能力。

3.他们是自主选择去欺凌的。

4.他们自主选择欺凌对象。

魏莱的家庭条件很好,从她母亲到学校跟老师的对话可以看出,自然流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是她成为欺凌者的基础。而魏莱的父亲虽然在片中素未谋面,但是却是魏莱成为欺凌者的直接推手。

当魏莱得知自己事情败露可能被父亲知道时,惊恐不已,哭泣地说道“我不能再复读了,我爸已经快一年没跟我讲话了。” 魏莱在家中,承受着父亲的冷暴力,俨然是一个被欺凌者。

于是在学校里,她把自己的不甘与愤怒发泄在她选定的目标身上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现实中这类型的欺凌者用他们用自己的领导才能和魅力去操纵同伴或者吸引成人的青睐。成人通常认为这种孩子是“好孩子”对这些被“好孩子”欺负的孩子,成人选择去忽视,因为“他们是好孩子”,来自很好的家庭,不可能故意去伤害谁”。没有人信任被欺凌的孩子,因此这些高地位的欺凌者越发的胆大妄为。

02 被欺凌者陈念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陈念是个性格内向,不喜欢与别人交朋友的女孩。可是在高三那个压抑的环境里,一心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冲破身份阶层地域的阻碍,实现自身的转变。刻苦读书,不交朋友又有什么错呢?

在这部影片里,陈念的性格是立体丰满的,她不是单一的胆小怯弱。在受到欺凌时,她也没有选择默默忍受,而是选择报警。说出胡晓蝶被欺凌的事情,说出自己遭受魏莱的欺凌。

陈念在路上偶遇被一群混混打得惨不忍睹的小北时,虽然素不相识,但是陈念没有悄然走开,冷眼旁观。而是选择战战兢兢地打电话报警。陈念勇敢的内心受正义力量的驱使,不断克服自己心中的怯弱。

在片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忍一忍就过去了。不光是老师说,陈念的母亲说,连陈念的同学看到她被欺凌,也这样劝说陈念。

陈念确实一直压紧牙关在忍耐,也做过努力。

芭芭拉.科卢梭在《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中总结了5点被欺凌者不愿将情况告诉成人。

1.他们因自己所受的欺凌而感到羞愧。

2.如果把事情告诉成人,他们怕受到报复。

3.他们认为没有人能帮助他们。

4.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帮助他们。

5.担心家长或老师更相信欺凌者的话。

陈念最后一次被欺凌没有选择报警,正是因为她认为没有人能帮助她。

03 欺凌者追随者徐渺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影片中的人物徐渺,其实在现实中,其实普遍存在。在同魏莱与罗婷一起去陈念家,报复她的时候。徐渺拿着一笼老鼠,在追逐陈念的时候,其实她已发现陈念藏身于垃圾桶,但是徐渺迟疑片刻后,放过了陈念。

接着徐渺成了魏莱小集团欺凌的对象。她去找陈念,希望能得到陈念的帮助。只是这次的帮助并没有让徐渺感激涕零。最后一次魏莱召集一帮人欺凌陈念,殴打她,撕她的衣服,拍裸照的时候,徐渺一样是那个无情的参与者。

徐渺这种见风使舵,到处迎合的性格。乍一看,真是让人讨厌。但这却是平常人所能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一种权衡考虑,非常现实。

徐渺这样的欺凌者追随者,虽然没有主动发起欺凌,但残暴的行为和冷漠的态度会把追随者变得毫无同理心、同情心、慈悲心和羞耻之心,从而让他们把随意去伤害别人这样的事常态化。

04 旁观者李想

陈念的同学李想,出现的镜头不多,基本是沉默,偶尔一句台词就是劝陈念忍一忍。等高考完,去了北京一切都会好起来。

旁观者的冷漠和纵容,无形中默许了欺凌行为的正常化。在这里,冷漠比无知还要致命。

05 保护者小北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小北是一个可怜的人。从小没有父亲,后来母亲改嫁他人,13岁开始就自己独自生活。凭着一股狠劲戾气,成为一个街头小混混。没有读过书,所以自己信奉的处事原则就是,谁欺负自己,一定要欺负回去。

于是他保护陈念,像是保护那个渴望太阳,渴望光明的自己。但是小北清楚自己和陈念的不同,他每次都会走在陈念后面,拉出一个几米的距离。

我保护你,你保护世界。即使身处阴沟,也有仰望阳光的权利。

小北为了让陈念实现自己的愿望,考上北京的大学。他去威胁魏莱,让她不要再去动陈念。结果换来的,是魏莱更深一次的报复,彻底让陈念崩溃了。

陈念在情绪失控之际,把魏莱推下了长长的阶梯。而小北为了让陈念能走出去,决定自己一人独自扛下。小北告诉陈念,他还未成年,就算是判刑也不会太重。然后他重新布置了一个案发现场并处理了魏莱的尸体。

小北对陈念讲,他们不能说出实情,只要他们中有一个人走出去了,那就是赢。陈念就是小北的一束光。

小北则是陈念的救命稻草。两个紧紧依偎在一起的孤弱的灵魂。在面对警察审问的时候,坚定的不松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对抗成年人,对抗全世界。

06 结局

他们差一点就成功了,警察找到陈念,告诉她,小北并不是未成年人,他很快会被判处死刑。听到这个消息,陈念伪装出来的坚毅勇敢瞬间溃不成堤。

最后陈念主动自首,因为未成年,又有被欺凌的经历,被判处了4年有期徒刑。

整部电影都很压抑,还好结局温暖。多年后陈念在一所英文培训学校当老师。在最后一个镜头里,小北还是走在陈念后面,不过是在阳光下,没有丝毫的遮遮掩掩,他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走在一起了。

结尾写着《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公布实施,这次提请审议的修订草案将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学生欺凌。

07 现状

欺凌在现实的校园里存在更为广泛,主要分为四种类型:语言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身体欺凌。

08 校园欺凌现在已经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认识

记得在我们上学的时代,还没有听到过校园欺凌的这个词汇。学生之间的矛盾老师大都会一笔带过,说是同学之间相互打闹开玩笑而已。现在学校把校园欺凌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正面给学生普及

在学生安全教育平台上,有关于校园欺凌的科普视频。里面详细介绍了,什么行为是属于校园欺凌,以及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而老师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升了许多。还记得上一次儿子班级里出现学生之间的欺凌事件。老师就在班级群里给出了关于学生之间冲突摩擦的几种类型以及老师会采取的不同干预手段,还有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在影片中可以看出,不管在富裕家庭还是问题家庭,只要是父母在与子女的相处环节中没有倾听与理解,缺少正确的引导与支持,而少年们还处在成长与建立自己自我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那就会造就扭曲的性格和畸形的人格。

家长首先要做到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倾听,理解是建立一切沟通的基础。

如果家里有“被欺凌者” 芭芭拉.科卢梭给出了四点建议

1. 我听到你说的内容了,我始终站在你这边,我相信你,你不是独自在面对这一切。

2. 这不是你的错。

3. 你可以对此采取行动。

4. 把欺凌事件上报学校管理人员。

希望旁观者都能成为正直的勇敢者

《少年的你》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陈念,却不一定都能遇到小北

在网上看到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被欺负一定要打回去的文章。其实更多的孩子在校园欺凌事件里都是旁观者的角色。如果在每一次欺凌事件发生时,有勇敢的发声者,欺凌者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

芭芭拉在《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书说有这样一段话:帮助你的孩子发展他内在的个人原则,来指导他即使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且无论后果如何,都始终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能够赋予他面对欺凌现象时正直行事的力量。

暴力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它并非不可预期,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一系列长期且戏剧性故事的悲剧结尾。如果在校园里充满了正直的勇敢者,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