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疫情期間的新郵銷售辦法

議疫情期間的新郵銷售辦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2020-3《中國剪紙(二)》郵票發行開始,中國郵政採取新郵在網上營業廳銷售的方式,主要是應對疫情形勢嚴峻時期,減少集郵窗口業務辦理,有效避免人員聚集而可能導致的不必要的感染風險,阻斷疫情傳播途徑。此後的《吳冠中作品選》也延續了這種銷售辦法,此舉應為果斷之策,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郵人頗有爭議。


1

造成了郵品發行日期未能郵寄的混亂。


2月8日發行的《中國剪紙(二)》郵票實行線上銷售後,付款訂戶十幾天後有陸續收到寄來實物的,筆者曾見到了寄發日為2月19日的首日封,應算較早的日期。


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有了越來越多不同日期寄發的首日郵品,這樣雖然增添了疫情期間收集郵票的樂趣,也算今年新郵的一個鮮明特點,卻顯得非常雜亂無序。

而線下銷售遲遲未開始,郵人也買不到中國集郵總公司首日封等郵品,這樣就造成了郵票發行日期與新郵預訂戶兌付時間的嚴重不一致,影響了正常的集郵環境。《吳冠中作品選》亦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議疫情期間的新郵銷售辦法


2

預訂戶的利益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對於新郵的發行,按常理講應該首先保證預訂戶的利益。既然因為疫情因素不能在集郵網點銷售,就應該在線上向新郵預訂戶優先供應郵票,讓預訂戶能通過寄遞方式或預約方式先期得到,這也算是對這部分人群常年堅持預訂新郵的一種肯定和獎勵,線上銷售不能成為另一類人的專利。

或者乾脆統一暫不兌付,等到疫情結束或條件成熟後一併銷售和兌付。


3

特殊時期應及時調整新郵的發行政策。

《中國剪紙(二)》郵票年前早已確定發行並印刷完畢,因疫情突然,沒辦法的情況下采取了線上和線下分別時間銷售辦法,實屬應急而為之,但類似《吳冠中作品選》郵票至4月以後發行的幾套新郵,在疫情形勢未能緩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推遲發行。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郵政也都採取了推遲發行郵票及郵品的辦法。


近期,中國郵政將原定於4月1日發行的《中印建交七十週年》郵票推遲發行,同時原定4月20日發行的《莫高窟》和5月5日發行的《交通可持續發展》兩套郵票也因甘肅最佳郵票評選頒獎大會和北京聯合國全球交通大會因疫情影響延期召開而推遲發行。

東京奧運會延期至明年召開,《第3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推遲發行也是必然。由此可見,疫情期間,推遲新郵發行或許是比較好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