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受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絕對的人才。可惜天平天國氣數太少,石達開最後落了個兵敗的下場,今天我們要關心的不是石達開有多少才氣,而是兵敗之後,他遺留的寶藏問題。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石達開兵敗之後,把軍中攜帶的大量金銀財寶埋藏於某隱秘處,並留有一紙寶藏示意圖,圖上寫有“面水靠山,寶藏其間”八字隱訓。據說後來這張藏寶圖被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得到,他按圖找到了藏寶的地點——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後山坡下,並秘密調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工兵們從山壁鑿入,果然挖到了3個洞穴,洞穴的門口均砌有石條,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開兩個洞穴,裡面除了有些零碎的鎏金銅器、金抹額、銀帶扣、吊刀、玉額花、袖箭筒、護手、木刻品等少量的殘缺物件外,並未發現大批量的寶藏。這些物件後來被裝箱運往成都,由省政府機要秘書廖佩純轉交劉湘的夫人劉周書收存。後來工兵們又準備挖掘第三個大穴時,被軍統的耳目偵知。並迅速上報給了蔣介石,蔣介石得知後迅速派古生物兼人類學家馬長肅博士等人率領川康邊區古生物考察團前去幹涉,並由故宮古物保護委員會等電告禁止挖掘。劉湘被迫停止了挖掘,此後不久,劉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寶之事也被迫中止。這件事在《世界藏寶之謎》、《寶藏的故事》等書也有記述,說法大致相同。但是,這件事是不是真的?我想要想弄清這件事情,除了考古發掘外,還要看看當時在大渡河畔前前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石達開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武學家,他早年加入拜上帝會,同洪秀全、馮雲山、蕭朝貴、楊秀清等人發動金田起義。後來被封為翼王,率軍為先鋒,從廣西一路打到南京,因軍功卓著,成為太平天國的主要統兵將領之一。太平軍西征時期,曾被曾國藩的湘軍所敗,節節後撤。他一面指揮九江等地的守軍頑強抗敵,一面將自己的精銳分成幾個小組,設計將曾國藩的湘軍水師圍困在鄱陽湖內,使用火攻計策焚燒,這一戰幾乎全殲了曾國藩的水師軍隊,急得曾國藩要跳水自殺。後來石達開對清朝行軍大營給予狠狠地重創,解開了清軍對天京的圍困,使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清咸豐六年夏天,楊秀清因逼天王親到東王府封其萬歲,引起洪秀全的不滿,洪秀全密令的正在安徽督師的北王韋昌輝回京調解。韋昌輝同楊秀清素來積怨很深,他率兵回京殺死楊秀清及其家屬部眾兩萬多人。石達開聞信,急忙趕回天京,不料韋國昌轉過頭來把矛頭對向了石達開,韋昌輝就殺了他的全家和部眾兩萬多人。石達開率領部隊,東返天京找韋昌輝報仇。洪秀全見如此下去局面將難以控制,便在天京軍民的配合之下,殺掉了韋昌輝,才最終平息了這場血流成河的內訌。石達開回京之後,盡棄前嫌,甚至連殺害了他全家的韋昌輝的父親和兄弟都不許傷害。他想竭盡全力穩定因天京變亂而造成的混亂局面。但是,洪秀全失去了對石達開的信任感。自石達開參政以來,功勳卓著,很得人心。而且手握軍權,軍力雄厚,擔心他成為下一個楊秀清。因此,對石達開時有不快之感,深恐人佔其國,使洪氏一家一姓的天下失之旦夕。為了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分封他的哥哥洪仁發為“安王”,洪仁達為“福王”,負責管理軍隊的糧草,並參預國事,以此來牽制石達開。洪秀全的這種做法違背了他起義之初許下的“非金田同謀首義、建有殊勳者不封王爵的規定”,也極大傷害了他。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無奈之下,石達開率部二十萬離京西上。為表明自己的忠心,他一路上張貼布告:“吾當遠征報國,待異日功成歸林,以表愚忠耳”。石達開率領部隊,轉戰多地都沒有成功。在沒有根據地的情況下,軍隊損失慘重,缺草少糧,士氣低落。湘軍統帥曾國藩也看出了這一點,高興的說,石達開“既鈍於浙,鈍於閩,入湘後又鈍於永祁,鈍於寶慶,裹脅這人願從者漸少,且無老巢以為糧臺,糧米須擄,子藥須搬,行且自疲於山谷之間”,應加緊圍攻。石達開走投無路,只好退守長蛇嶺,轉戰四川,結果在四川被湘軍大敗,與餘部一同被清軍重兵圍困在大渡河畔,進退無路,陷於絕境。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後來,清軍派人前來勸降,說只要石達開投誠,就可以保證太平軍的幾萬將士的性命無憂。石達開為了對幾萬弟兄生死負責,帶了自己五歲的兒子石定忠去清營談判。希望清軍統帥駱秉章、唐友耕輩能“依書赴奏,請主宏施大度,胞與為懷,格外原情,宥我將士,請免誅戮,禁無欺凌,按官授職,量材擢用,願為民者散為民,願為軍者聚為軍”。結果清軍出爾反爾,不僅扣押了他的妻兒老小,還將太平軍將士繳械後全部殺害。石達開押到成都。審訊中,清軍統帥駱秉章問他“你投降嗎?”石達開回答道:“我來是乞死的,也是為我的部眾請命的,當下只求一死了。”“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今生你殺我,安知來生我不殺汝耶?”然後大義凜然,自赴刑場,被凌遲處死。據說他至死亦均默默無聲。

他的遭遇可謂是一個歷史的悲劇。後人懷念他,便傳說他並沒有死,當年前往清營談判的人不是石達開,而是與他相貌酷似的養子。其實當時石達開已經帶著心腹逃出了包圍圈。這種說法傳得神乎其神。還有一種說法更為具體,說石達開突圍之後,帶著自己的餘部和大量的珠寶逃到了貴州與廣西交界的叢山之中。見這裡群山延綿,是個藏兵駐軍以圖東山再起的好地方。便在這裡修築了一座山寨,將珠寶埋在山寨中的一個山洞中以作為自己有朝一日東山再起的資金。但是,由於後來天京被清軍攻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國從此徹底失敗。時光催人老,石達開漸漸地失去了東山再起的信心,便從此長隱人間。當然,這些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實際上根據當時的情況和清軍將領的記述來看,石達開應該是就義無疑了。

石達開究竟留下多少寶藏,蔣介石全力尋找結果如何?

至於人們所說的寶藏,石達開到底什麼時候藏得寶貝,後人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在決定捨命自縛赴清營之前,一個是在傳說的設計突圍之後。兩者相較,還是第一種說法比較可信,也比較具體。據說石達開被圍困之後,他的妻妾在一天夜裡同時自殺,石達開命人買了六口棺材,用來裝斂妻妾的屍體。但是,後來有人見到了石達開妻子的屍首,看來棺材並未裝殮他的妻妾,而是用作了其它用途。什麼用途能比裝殮至親更為重要呢?在當時的情形下,當然是保存太平軍東山再起的重要物資了。據說這些棺材被秘密的窖藏在高升店的後山坡下,並留下一紙上文所說的藏寶圖。後來這張藏寶圖被一位姓賴的老人所得,子子孫孫傳了下來,輾轉到了劉湘手中,於是便發生了開頭劉湘挖寶那一幕。後來,蔣介石也曾四處搜尋這批寶貝。但因山洪爆發,泥石流將當地地貌改變,劉湘當年挖掘的地方也已無跡可尋,最後不了了之。

從以上種種跡象來看,石達開當年應該是埋藏了一批軍中的重要物品。但是在當時那種緊迫的情形之下,不可能修建太大的藏寶工程,同時,當時的太平軍已經是窮途末路缺衣少糧,因此也不會有鉅額的金銀財寶留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